近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不過,爲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採取換電模式的新能源車可不受價格條款的約束。

  此次在政策層面向換電模式的傾斜,是否意味着換電模式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中國城市報記者進行採訪分析。

  蔚來汽車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在2019年上海車展爲觀衆解說換電站。蔚來汽車供圖

  充電與換電誰唱主角?

  新能源汽車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許多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是充電和續航問題,有關補能方式的爭論由來已久。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模式逐漸被大衆接受,成爲車輛能源補給的主流方式,換電模式發展之路卻歷經坎坷。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建議,通過車電分離的方式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及在空間緊張的地區採用換電池的方式補充能源,由此開啓車電分離的新商業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有關部門發佈了多項鼓勵新能源車企發展換電模式的政策。

  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聯合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發展車電分離消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繼續支持“充換電”設施建設。

  此外,近日發佈的《通知》也同樣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

  蔚來汽車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車電分離”的應用模式理論上沒有侷限性,換電對於當下電動車補能慢、續航不可升級以及保值率低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哪怕在可預見的未來,超充技術再如何進步也無法在補能速度上與換電相比。但這並不意味着充電與換電是對立的,多種模式應當共同發展,讓用戶根據自身場景進行自主選擇。”沈斐說。

  2019年12月,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研究座談會上表示,充電與換電都是新能源汽車的能源補給方式,兩者不是對立的關係,各有優勢和特點,應鼓勵包括充電、換電在內的各種電能補給模式共同發展,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便利性。

  近日,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也提到,工信部將加快電動汽車整車、燃料電池汽車、動力電池及充換電領域的重點標準研製。

  解決補能焦慮

  增強服務體驗

  “噪音小、無排放污染,駕駛感受非常棒。”賀書琛購買新能源汽車已經3年了,且在北京市不受限行和充電樁的困擾。談及新能源汽車的便利,他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但回憶起今年過年回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時的場景,賀書琛仍心有餘悸:“由於冬天續航減少,所以要時刻注意電量,出發時必須確保滿電,開到中途就得下高速快充,到家時電量基本又耗盡了。”

  相較而言,換電模式車輛的補能速度可大幅縮短,能達到燃油車加油的耗時水平。

  “整個換電時長基本是一首歌的時間。”沈斐表示,在2017年NIO Day首次發佈換電站時,就在舞臺上進行了現場演示,換一塊電池可以在3分鐘以內完成。在累計超過45萬次的實際換電中,包括車輛檢查和專員倒車進入換電站等全部過程,整個時長基本在5—6分鐘,如果遇到突發情況轉爲專員手動換電,最長也不超過10分鐘。

  沈斐認爲,換電的補能優勢在高速路上體現得尤其明顯。“蔚來當前在京滬、京港澳、G15上海至廣州段高速上完成了換電站的鋪設,連接了我國最大的4個城市,在這些高速上,換電模式新能源車的超長途跋涉能力與燃油車相比已經基本持平。”

  沈斐提到,換電站不僅可以提供電池更換服務,還能提供電池升級服務,並對電池進行深度安全檢測。“目前99%的電池升級都在換電站完成,車主完全不需要去4S店。”沈斐說。

  “在蔚來的產品設計早期,換電就作爲核心理念進行定義,因此至今生產的每一臺蔚來車輛,不論型號或配置高低,均支持蔚來的換電體系。”沈斐說。

  提高保值能力

  降低購車成本

  據恒大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動力電池發展報告:2019》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成本中,40%集中在動力電池上,這使得同級別純電動汽車成本要比燃油車成本高出約30%。動力電池佔整車較高的成本比例,一直是新能源汽車消費的痛點之一。

  賀書琛表示,自己在2017年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約50%的成本來自電池。使用3年後,電池使用價值空間大幅降低,如果此時選擇出售,電池回購價值約爲10%。

  對此,沈斐表示,相比之下,換電模式會提升電動車的保值能力。由於此前電池技術的落後以及車輛不具備升級電池的可能,早期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不得不面對車輛大幅度貶值的現實。而換電的電動車則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爲在發佈多年之後依然可以換上最新的電池。

  此外,沈斐認爲,本次補貼新政向“換電”模式傾斜,也將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純電動車型電池使用週期約爲3年左右,到時車主會選擇換車或換電池,選擇“換電”模式的車主3年購車成本將下降70%。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關於換電站的基礎設施建設卻進展遲緩。目前國內乘用車的電池組安裝尺寸並不統一,不同車企的電池幾乎沒有通用性,電池箱的尺寸很難統一,給換電站造成麻煩。

  對此,沈斐表示,由於乘用車設計差異較大,不同車型的結構和配件都各不相同,留給電池的空間和位置也不一樣,因此電池標準目前難以統一。

  “隨着技術和市場的成熟,新能源車的續航將會處在更合理的區間內,車企友商加強合作,電池標準也會逐步得到統一。”沈斐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