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烘焙對於許多人來說,還是陌生的。在麪包房蛋糕店裏擺放的精緻糕點,似乎也和家庭製作沒有太大的關係,但隨着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並愛上了這個親手製作的過程。

迷戀烘焙,更多的因素和我的生活習慣有關。我的早餐偏向於西點,經常光顧烘焙店的我,偶爾看到朋友圈有人曬出自制的烘焙甜品,羨慕之情難以言表。那時候,我總覺得,一個能把烘焙當興趣的女人,生活一定過得很愜意,很精緻。於是,我選擇從蛋糕入手。零基礎的我,從網上搜集了一些家庭自制蛋糕的方子。那時候我還沒有打蛋器,我的第一個自制蛋糕是以手工打蛋,電飯煲蒸發這種最原始的操作來完成,結果可想而知,我做出的不是蛋糕,而是蛋餅。挑剔的我本想一扔了之,我家先生很賞臉,本該戒甜的他毫不猶豫地拿起來,大口大口地品嚐,並大讚口感不錯。他說就是感觀的問題,如果你認定這是蛋糕,從外觀上來看的確很失敗。如果當成蛋餅來品味,口感不會差到哪裏去。這句話也不算哄我,因爲自己製作不計成本,我做蛋糕的材料絕對上乘。先生這樣給面子,我一副若不成功誓不罷休的樣子,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蛋糕做好。

爲了給自己施加一點壓力,我當即網購了電烤箱及一系列模具和原料。這意味着,我必須搞出點名堂,否則,對不起我痛下的“血本”,說不定,還會被當成茶餘飯後的笑柄。烤箱到達後,我最初下手的就是戚風蛋糕。初識戚風,網上很多人形容它是“氣瘋”蛋糕,就憑這個獨特的名稱,難度係數可見一斑。操作起來的確也是如此。可我又不甘心跌倒在烘焙的第一關,烘焙是個充滿未知和美好期待的過程,每一次的失敗,都會思考上一次哪裏做得不好,哪裏需要改善。同時找出很多的方子,反覆嘗試,琢磨。現在,我做出的戚風蛋糕已經是零失敗。我並不滿足於現狀,在基礎戚風的配方上,加入各種餡料,做成了與實體店同款的蛋糕卷。不同的嘗試和混搭,讓每一次做蛋糕都有着不一樣的心情。

烘焙路上不能自拔的我,面對各種甜品突然着了迷似的,每天對着各種方子蠢蠢欲動。付諸行動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一定嘗試着做出來。蛋糕入門後,我開始嘗試各種餅的製作。最初是我喜歡的老婆餅,後來是肉酥餅、蛋黃酥、月餅、桃酥餅等等。當然,很多時候都是依樣畫葫蘆,山寨畢竟是山寨。雖然學不到精髓,但歪瓜裂棗也可以讓我開心得哈哈大笑。慢慢地,像模像樣的成品陸續出來了,手工自制成了我最願意去花費時間的事情。慢慢地,高筋、低筋、中筋各種粉,各種調料、餡料、模具、器械,迅速佔據了廚房餐廳的各個角落……

當廚房裏的烤箱傳來淡淡的奶油香味,家變得溫馨而有味道。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我幾乎天天一個戚風蛋糕。儘管自家消耗的不多,但我卻樂此不疲,用此來招待和贈送親朋好友,收穫的是滿滿的讚譽。我決定將烘焙進行到底。爲了做好麪包,我添置了麪包機,試做了幾款麪包,並學着給小麪包做各種造型,結果非常成功!經驗告訴我,不管是做什麼烘焙,都不能照搬照抄配方,隨心所欲纔是烘焙的最高境界。我甚至自己動手調製各種餡料。花樣不斷創新。今天的我已經不再光顧西餅店。自己動手做出的成品,總有一種成就感。閒暇時光,享受烘焙過程,小小麪糰也能帶來滿滿的快樂。

烘焙路上,我僅僅是隻菜鳥,還有很多需要嘗試,需要摸索。然而,每一次的創新之作都能帶給我成功的喜悅。很多時候,烘焙出來的不僅僅是一種甜品,更是自己的心情。讓人心情變好的不僅是食物,還有溫度,這份愉悅可以讓人全然不顧長胖的風險。

生活有烘焙,經典獨回味。看着每一種食物從最初的平淡無奇,到最後清香四溢,就像變魔術那樣充滿期待和想象。烘焙,讓我華麗轉身,進入一個巧婦的角色。烘焙,讓我多了一份小資的情調。

作者簡介

方毅卿,筆名 雪玲瓏,福建漳州龍海人 ,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龍海市作家協會主席,《龍海文學》雜誌主編。

朗讀者簡介

任肖明,南靖縣實驗小學原副校長,退休教師。

來源:閩南日報

閩南日報社網絡中心、專副刊部出品

音頻製作:任肖明

圖片提供:暱圖網、JOY MEmnrbwxzznewscnsjzz05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