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应该是现在的孩子们比较常见的一种毛病了,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拖延症感到苦恼,

有些时候自己的时间赶得不行,但是孩子就是不知道着急,拖拖拉拉收拾半天都出不了门。

不仅仅出门是这样在,其他事情都是一副慢慢悠悠的样子,一点都不着急,即使家长们使劲催,也没有明显效果,真的让家长很头疼。

而孩子是怎么形成拖延症的呢?

1.先天形成

拖延症是格不好的习惯,但有些孩子的确是“身不由己”。孩子主管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的脑区——

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域的功能受损或不活跃时,

注意力和协调能力会受到影响

,反应慢半拍,自然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副拖拖拉拉的样子了。

2.父母的过度苛刻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

严厉苛责的父母往往会养出"拖延症"的孩子

。因为严厉的父母只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如果孩子对于执行那些不想完成的命令时,只能采用的拖延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3.

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对时间还不理解,对时间快慢观念模糊。

想要孩子不再拖拖拉拉,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要想让孩子做事不拖拉,就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事情,而不是凡事都等待人来催促才开始做。

可以试着给孩子制定每日计划,让孩子根据计划做事,等到孩子适应了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决定好每日要做的事情。

2、 对孩子不要过度苛刻

别再对你的孩子太过严厉了。孩子在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的时候就被打或严厉的呵斥,首先会导致思维上的懒惰,很多父母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这也不准那也不行,

孩子做任何事没有达到要求就一顿数落,更有甚者会体罚孩子。

3. 父母以身作则

想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做事不再拖拉,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

当孩子做事拖拉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自己平时做事就拖拖拉拉的,才导致孩子有样学样。

解决孩子的拖延症,归根结底,需要我们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给孩子更高质量的爱,更多的陪伴和包容,理解和尊重,能够改变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