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貴人落水,年妃要嚴懲除去其貼身宮女,甄嬛力保二人。

華妃:奴才就是賤。賴在這,想等你們主子醒了替你求情啊?甄嬛:還請華妃娘娘寬恕。採月和小施雖然服侍眉姐姐不妥當,可事出意外也不能全怪她們。與其處罰她們兩人,不如叫她們好好服侍眉姐姐,將功折罪。

華妃:怎麼莞貴人以爲罪不當罰嗎?若輕縱了這兩個奴才,難免惹後宮有所閒話。以爲有錯只要折罪就好,不用受罰了。甄嬛:娘娘賞罰分明自是應該。只是採月和小施一直服侍着眉姐姐。若是此時罰她們去慎刑司,姐姐身邊一時沒了得力的人,反而不好。

華妃:她們連沈貴人周全都照顧不得,還留在身邊做什麼。何況千鯉池離翊坤宮不足百步。在本宮宮禁發生這樣的事情,本宮怎麼能輕饒過去?

甄嬛:嬪妾擔心的正是這個。娘娘明明賞罰分明,但不清楚的人還以爲,因爲事情出在翊坤宮附近,於娘娘威嚴有礙,娘娘才如此懊惱。並非只是爲了沈貴人溺水。奴才事小,傷害了娘娘名譽事大,還望娘娘三思。

華妃的口齒也算厲害了,但是每次一遇到甄媢就焉了。

甄嬛的邏輯思辨非常好,很擅長抓對方話中暗藏的弱點,深得辯論之巧。華妃的前一句話其實說的很好,但後一句話又把弱點暴露在別人面前了,甄嬛也正好抓出送上門的破綻,甄嬛之前不能直白地說出自己看法,因爲這樣是以下犯上,會冒犯華妃。

既然如此,甄嬛就巧借第三人之口,其實就是利用人們的猜測和流言蜚語,讓對方不得不顧忌。 這一招後來皇上要恢復華妃的“六宮協理之權”時也用過,說皇上現在恢復華妃的六宮協理之權,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皇上顧忌年羹堯的權勢,皇上一下子就有所顧忌,取消了打算。

其實連皇后都用過,就是滴血驗親那一回,衆人爭來爭去,皇上雖有疑心,但是還是偏向於相信甄嬛,不想驗血,結果皇后就說了一句“本宮不許你們人云亦云”,好嗎,又是輿論的作用。這一招實在很強啊!

啓發:當你想表達對對方的不滿之情的時候,直接出口會太傷人,對長輩上司的話更加顯得不敬,但是有些話又不吐不快,這時候就不妨藉助這個“第三人”或者“其他人”,既顯得委婉,又堵住了對方的口。

比如說一個愛八卦的長輩老是喜歡追根宄底地問你的工資,你不想回答,但是又覺得對長輩不理睞有點不禮貌,不如就試一試用第三人的看法,大伯/阿姨/姑等,您怎麼對我工資這麼感興趣啊,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您一直問是希望我給您買補品呢。

我相信這句話肯定能打住對方繼續追問的勢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