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有类似疑问,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究竟哪个会最终胜出。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都是皇帝赐给功臣的奖励。

大家好,我们的小燕趣闻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我有类似疑问,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究竟哪个会最终胜出?
尚方宝剑作为皇权至上的象征,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产物。明朝刘伯温诗云:“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所谓“上斩昏君,下斩佞臣”,也是平民百姓对公平正义的一种精神寄托。
河南曾出土了一把宝剑,刻有“救赐兵部尚书”“先新后奏”的金字,坐实了历史上确有“尚方宝剑”物证,并非文学作品“八贤王”之类人物的杜撰道具。
所谓“免死金牌”,官方正规说法是“丹书铁券”或“丹书铁契”,实用功效自然是犯罪可以免死,其称谓和形式最早发明于汉朝刘邦,仅作为褒奖用,没有免死作用,到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它才始具“免死金牌”的意味。目前铁券传世的仅有四例,极为稀少。
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都是皇帝赐给功臣的奖励。元朝关汉卿名剧《窦娥冤》中窦娥有句哭诉唱词:“枉自有势剑金牌,把俺这屈死三年的腐骨骸,怎脱离无边苦海。”这里的“势剑金牌”,分别是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的别称。
我们不禁发问,如果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怎么办?类似“最利的矛”遇到“最硬的盾”, 不可同世而立,“弗能应也”。我读书不多,反正我没在历史文献中发现现成的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第五十二回中,小旋风柴进与殷天锡有段涉及免死金牌的别有意味对话。柴进说:“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的丹书铁券,谁敢不敬?”殷天锡接着说:“便有丹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此时此刻,免死金牌形同虚设,一文不值。
“尚方宝剑”皇帝御赐,有天子亲临的意味,可以先斩后奏;但“免死金牌”也是皇帝亲批,可免皇帝定下的死罪,难道“两者相遇勇者胜”?具体个案恐怕各找各妈,我是无能为力,猜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望各位赐教。但如果最终由皇帝定夺,我倒是可以一言九鼎,那就是“君要臣死臣即死,君要臣活臣便活”……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