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是从不懂到懂,从学习中才能够成长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而很多家长往往却很在意孩子的错误,对他们过度苛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错误当中不断的成长,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犯错和纠错引导堆积起来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在错误中吸取的教训,而不是过多的在意孩子做错了什么。

他最好的朋友欢欢总是抱怨他的儿子毛毛有很多小问题。在挨个儿犯,他可能没有一个好名字,所以毛毛躁躁有。欢欢说,每次他叫儿子做作业,如果他不生气,他决不会让儿子扔掉游戏机。毛毛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母亲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无聊。我没有做作业。我玩了一会儿就回去写作了。你打电话给我越多,我就越不想写信。例如,毛毛和欢欢没有就家庭作业达成一致。毛毛认为,当你回家吃饭时,写作业、玩游戏、然后做作业是错误的。毛毛认为家庭作业只能在家里做。他喜欢先玩游戏。唉,他先做作业,不想让妈妈参与。

所以针对一件事情当家长觉得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明确这件事情,孩子是不是跟家长有共识。如果连这个前提都没有,儿子觉得自己根本就没错儿,妈妈觉得自己有错,那两个人肯定收不到一块儿,吵架拌嘴,那就见怪不怪了。

通常家长认为孩子做错了事,就把孩子所做错的这件事反反复复拉出来吊打,最后孩子不得不屈服,从而去做家长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孩子不情不愿的去做了这个事情,孩子失去了对这个事情本身的兴趣,觉得这就是家长胁迫下必须做到。就像欢欢喊毛毛写作业这件事。欢欢这么做,毛毛就会觉得写作业不是自己的事儿,慢慢的把写作业当成了一种差事,当成了自己为了妈妈所做的牺牲。

这其中的要害在于欢欢没有看到毛毛真实的需求。毛毛上课上一天以后已经非常累了,他回到家里想先休息一会儿,休息了之后再投入学习。欢欢脑海里只有一种想法,就是要先写作业,写完了,在做课外的作业,多写,多做,多学,把成绩搞上去,孩子才有未来。两个人的需求是完全不匹配的。如果欢欢能够采用以下步骤,把毛毛的需求也考虑进去,那面对毛毛想要打游戏,再写作业这件事的时候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第一步,表达共情,询问和倾听孩子的需要。

欢欢可以这么问说:毛毛上一天课是很累了吧,你想先干个啥?休息会儿还是直接写作业,写完在休息呢?

如果毛毛回答:要么我还是先打会游戏休息会儿吧,脑子太累了,打会儿游戏再写。

第二步欢欢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好的,那你就先打一会儿游戏,不过妈妈觉得你这每天作业都挺多的,要是动笔太晚了,可能你睡觉就会很晚,那就太累了,妈妈希望你不要睡很晚,搞得累。

第三步,欢欢可以跟毛毛一起想办法,并且呢,把想的这个办法达成一致。

欢欢,可以说:毛毛,要不咱先玩半个小时,你开始写作业,妈妈去收拾屋子,收拾完了,妈妈加班,边加班边陪你写作业,你看怎么样?

第四步,家长可以看孩子的反馈,再去修正方案。

如果毛毛对妈妈上面所说的有异议,比如毛毛说自己先要玩一个小时,或者毛毛说晚睡就晚睡没关系。妈妈这个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提事实就可以。欢欢可以这么说:最近你每天回来先打游戏打一个小时,最后写完作业都要到12点半了,每天晚上睡觉都不足六个小时。如果少打半个小时,每天就可以保证12点之前睡觉啦。

经过长期实践,家长面对孩子做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的时候,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抓狂,才有可能跟孩子商量接下来的处理方式。妈妈和孩子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主要在于两个人要不要沟通,有沟通就可以解决。不要让情绪发泄毁了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