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很多家长都能意识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多么重要。每当妈妈们谈起“害羞”宝宝都是满满的无奈。

有时妈妈会想,我和老公也不是内向的人啊,怎么生了个那么内向的宝宝?

其实先不要急着定义宝宝的性格,先要弄清楚宝宝为什么会害羞就来聊聊宝宝“害羞”这件事

一、宝宝为什么会害羞

遗传因素:有些孩子出生时就带有害羞的倾向,他们在婴儿时期就异常敏感,大一点时就表现为内向。

父母影响:如果父母也是害羞的人,父母害羞的行为就会影响孩子,孩子可能就会有相似的行为方式。

依恋问题: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他可能没有自信加入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也会让孩子无法适应新环境。

孤立:很少和同龄人玩耍的孩子,就会错过很多学习社交技能的机会,他们需要有信心与新朋友互动。

分离焦虑:很多孩子所谓的害羞,其实只是暂时的,并且很正常,因为他可能正在经历分离焦虑期。大多数6个月到3岁的宝宝都会经历分离焦虑,因为他们害怕陌生人,而且很容易依赖他们熟悉的人。

所以,在宝宝变得外向和独立之前,是要经历一个“害羞”的阶段的,家长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更加不要责备宝宝,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和关爱,帮助宝宝顺利渡过“害羞”期。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1、玩“勇敢者”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害羞的孩子也爱玩,不过,您应该注意他平时更喜欢玩什么游戏。许多害羞的孩子更喜欢玩一些没有伤害性的安静的游戏,如看书、画画、拼图、搭积木等,比起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他可能更喜欢一个人玩。

您应该鼓励他多进行户外运动,多在户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对害羞的孩子来说,尝试玩沙子、抓虫子、拍皮球等“脏脏”的游戏,在台阶上跳上跳下、相互追逐、抢皮球等“危险”的游戏都需要一点勇气。孩子在户外活动中难免嗑嗑碰碰,父母不要大惊小怪,这些“勇敢者”的游戏可是帮孩子练胆量的好办法。

2、 让孩子开口说

在超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孩子多开口和陌生人交流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不过,爸爸妈妈要耍点小“花招”。例如,陪孩子去商场买玩具时,让他自己对营业员说:“我想买这个玩具,请问多少钱?”。

一开始,他不好意思说的话,您就先说一遍,让孩子学着再说一遍,不管孩子说得好不好,声音够不够大,您都应该鼓励他。说得多了,孩子就习惯了。在鼓励孩子开口说话的同时,您也可以教他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这样,人们会更喜欢您的孩子。对孩子来说,也增加了开口说话的自信心。

3、培养自理能力

如果您的孩子很害羞,那么您应该反省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的保护?过多的保护和代劳只能束缚住孩子的手脚,时间长了,孩子就变得不爱探索新事物了。孩子到了2岁以后,您就可以开始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从一开始的自己睡觉,到自己上厕所,自己刷牙洗脸,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包办”的孩子更活跃,更愿意探索陌生的人和事。

4、帮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

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爱玩相同的游戏而成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内向,害羞,那就告诉他的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有条件的话,您也可以在小区的邻居中给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让他们经常在一起玩。

5、正面鼓励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错了事就算多说他几句也没问题。可批评害羞的孩子时,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辞。尽量以鼓励为主,不要在言语上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平时,不要在别人面前给孩子戴上“这孩子就是害羞”之类的“帽子”,这种定性的话只会起到负面的强化作用。时间长了,孩子会以为他就是害羞的孩子。

6、让孩子当“小司令”

害羞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挑”,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躲在别人的后面。因为害羞,他会失去在人前表现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少了,孩子更害羞了。这是一个很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恶性循环。您不妨找几个年龄比孩子小的小孩,让他们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虽然害羞,但因为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他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

最后,各位爸爸、妈妈,不要让孩子孤单在家里,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要及时,多接触社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们成长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