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地的传统美食

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

还是文化的载体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

在城市街道、乡间小路旁

很多用传统方式烹制的美食

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而这些美食的制作者在延续饮食文化的同时

也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她把沙烤库麦其做成事业

6月1日中午,在且末县塔提让镇阿亚克塔提让村

来且丽盘汗·玉苏甫家农家乐吃库麦其的人络绎不绝

且丽盘汗正在忙着烤客人点的库麦其

她将包着肉馅的面饼放进铁质容器中

再将它埋进烧红的炭火和沙子里

40分钟后取出,空气里弥漫着焦香味

库麦其每个月能给她带来六七千元的收入

然而几年前,她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3年前

且末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塔提让镇阿亚克塔提让村“访惠聚”工作队

建议她制作库麦其

阿亚克塔提让村的水和沙土含盐量较高

做出的沙烤库麦其非常美味

但这种传统美食因为制作复杂村里已很少有人做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和帮助下

且丽盘汗和丈夫开始一遍遍尝试

最终做出了满意的库麦其

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认可

食客越来越多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

且丽盘汗又在前后院搭起了葡萄架

并种上树和花

建起了阿亚克塔提让村的第一家农家乐

2019年,她又把闲置的古老车轮、挖铲等农具拿出来展示

让游客们感受生活的变化

也让她的农家乐变得更有特色

随着游客数量增加

村里又有3户村民开起了农家乐

为11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且丽盘汗希望将来能帮助更多的乡亲靠制作库麦其致富

网红锅盔走出小村庄

在和静县

要说最出名的民间面食非“额吉锅盔”莫属

锅盔香甜美味

是当地牧民家里常做的美食

近年来

随着当地对这种传统美食产业的打造

“额吉锅盔”已经成为牧民的致富增收产业

2018年6月

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成立了额吉锅盔合作社

吸纳36名妇女制作锅盔

并为锅盔注册了商标

如今“额吉锅盔”已实现了真空包装、电商销售

传统美食变成商品,让当地牧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合作社的姐妹们算了一笔账

按照每天销售150个锅盔计算

合作社年收入能达数十万元

锅盔合作社成员人均每年稳定增收5000元以上

鸽子带来“美味”生活

烤鸽子、鸽子汤是南疆特有的传统美食

在乌恰县大拇指商业街上

每天12时刚过

加纳提别克·买买提玉麦尔的鸽子汤店里就热闹了起来

8张餐桌坐得满满当当

不少食客站在一旁排队等待

打包带走的客人也络绎不绝

加纳提别克在厨房麻利地将一只只煮熟的鸽子装盘

再用鸽子汤下面

别看他的店不大

但平均每天能卖出近百只鸽子

纯收入600元到900元

在2018年11月前

加纳提别克还在四处打工

有一次他在喀什一家鸽子汤店吃饭

被鸽子汤的美味吸引

此后他花费近两万元跟着师傅学习

学成归来后

他开了一家只卖与鸽子有关美食的餐馆

如今他的小店吸纳了两名当地农户就业

他希望把店做得更大

带动更多乡亲就业

鸽子美食在莎车县更是美名远播

外地人来到莎车县

必吃烤鸽子

用木炭烤制

撒上盐、白胡椒、孜然等

烤架上的鸽子滋滋作响,香气四溢

鸽子美食旺了莎车旅游

也拉动了当地农户通过鸽子产业致富

莎车县伯什坎特镇塔合塔科瑞克村是当地有名的养鸽村

农户们养的鸽子都供应给当地大大小小的鸽子美食店

部分鸽子还“飞”进了内地大城市酒店的厨房

布妮亚孜·阿卜杜科就是村里的养鸽户

每年光养殖鸽子收入就超过2.5万元

如今村里381户村民中,220户都在养鸽子

村里还计划建设鸽禽屠宰加工厂

今年,力争实现全村3万羽鸽子的养殖规模

而在莎车县,这样的“鸽子村”不止一个

鸽子产业链不断增强当地深度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近年来,新疆不少地方将传统美食做成了产业

在带动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记者 秦金俐 图/通讯员 梅启定 周弋煊 且末零距离 资料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