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博易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所以,古代的科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在改革,调整它的政治位置。
对于高考改革,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理由和方向,给人感觉要是高考不改,国家就没有未来似的。
社会上大部分喊出高考改革的人,其实没看清高考的作用。
为什么说高考是政治工具呢?
理解当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头看看过去。
这得从古代的科举制说起。
01
在古代中国这样的农耕大国,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就是,来自各个地方的政治精英是不是都有机会参与朝廷政治?参与全国性的治理?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定有点怪?推荐人才,应该唯才是举才对啊,没有就不应该推啊,怎么能在各地搞名额摊派呢?
因为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样,强行摊派名额,肯定会导致选上来的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侥幸,有的人被埋没啊。
这其实就是出于政治考量。中国这么大,各个地方的精英都得能看到他能成为全国精英的可能性。
从汉武帝开始,到后来的科举制,甚至到今天的高考,各地分配名额,甚至给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分配特定的名额,这是一个一直被坚持下来的传统,而且是非常优良的传统。
今天的高考,各地的考试难度不一样,同样的分数,在有的地方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了,在有的地方连本科都悬。
看起来很不公平,其实背后有很深的政治考量。一个大国必须考虑各地的平衡问题。
02
要想理解这一点,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生在明代初年的“南北榜之争”。
1397年,洪武30年,朱元璋开科取士。
那北方人当然就不干了,不带这么欺负我们北方人的,是不是有舞弊现象?
朱元璋派了专人调查,也没发现任何舞弊嫌疑。
调查的官员回来报告说,这个结果没问题。
北方最优秀考生的答卷也远不如许多南方落榜考生的答卷,这水平就是客观差距。
也不难理解,从南宋到元代,南方一直比北方稳定,经济文化也更发达。所以这个结果很正常。
那怎么办呢?朱元璋刚开始还想和稀泥,说算了,别闹了,改改吧,录取点北方人吧.
但是主考官不干,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争来争去,这事越闹越大。
结果朱元璋使出了霹雳手段,主考官刘三吾,虽然是当世大儒,哪怕78岁高龄,也被流放。其他主考官就没那么幸运了,连后来奉命调查这件事的官员,都被处死了,甚至这一科的状元也被处死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狠啊,这些人冤啊,支持分数人人平等还被整。
接下来,朱元璋自己出题,自己主考,亲自阅卷,录取了61名进士,居然全部是北方人,南方人一个没有。
为什么朱元璋要这么干呢?宁愿杀人也要讨好北方人,对他有什么好处?
1397年的这一次争议,其实夹杂了一个特别微妙的因素,就是朱元璋的老家属于南直隶,在概念上属于南方。
那北方人虽然不敢这么明说,但是心里难免会想,这就是因为皇帝偏向南方人。
所以当时的舆论环境,已经不是这次考试是不是公平的问题了,而是皇帝是不是偏心的问题了,甚至是明朝——这个从南到北建立的新王朝——是不是要歧视北方人的问题了。
这对于刚刚建国30年的明朝来说,是一个承受不起的猜疑,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埋下了重大隐患。
理解了这些深层的担心,就明白朱元璋为什么要做那么激烈、那么不近情理了。
所以,那些冤死的人,不过是被朱元璋出于政治考量“借人头一用”罢了。
03
虽然这个比例后来有调整,但是这个按地域分配录取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废掉科举的时候,其实现在清华北大也是搞地域分配录取名额,道理是一样的。
1426年,明仁宗继续改革科举,在南榜和北榜中各拿出了5%的份额,凑了一个录取名额10%的中榜。
这个中榜是指哪个地方?
不是中部地带,而是两个很奇怪的地方。一块是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这几个西南省份。还有就是朱元璋老家附近的一些地方,就是今天的合肥、凤阳、滁州、和县等地。
边疆地区,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要多照顾下的
大西南与朱元璋老家,远隔数千里,民风文化习俗毫无相似之处这怎么会合起来成一个中榜呢?还占10%呢?
这也是有良苦用心。
第一点用意,是经营西南。
当时从全国范围看,西南这片地方,文化非常落后。
通过设立中区,等于是皇帝向西南的精英传递了这样的决心:我把你们当老家人一样看待,我把科举当中的名额给你们留足了。
这其实是为西南四省的读书人参与中央政治降低了录取的门槛。这会大大有利于国家在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整合。
第二点用意就更深了,是彻底让皇家解套。
前面讲到的“南北榜”事件,之所以演化到那么血腥的局面,就是因为皇帝的南方人身份被裹进来了。
即使朱元璋处理得那么激烈,也不彻底解决问题。
只要朱元璋的家乡人还参加科举,这就会永远是一个问题。不论考取多少,都会有人说皇帝偏心眼,或者是皇帝有意牺牲自己人笼络其他人。
所以,干脆设立一个“中榜”,在制度上就划开,皇帝承受的这个指责就彻底消失了。
也是让天下人看到,我皇帝都把老家人放到和最落后的西南四省一起了,你们不能再说我偏心了吧。就算偏心,也有上限了,不跟你们抢名额了。
科举不只是人才选拔,它本身就是政治整合手段的一种。
在古代中国,搞精英政治,难啊。既要尽可能让一切有愿望、有能力的人参与国家治理,获得他们无保留的忠诚,还要努力减少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猜忌,要创造他们之间力量的平衡,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回到高考,现在你明白高考的改革方向了吧,维持稳定团结的大一统中华民族,这就是方向。
所以当看到高考政策倾斜时,别抱怨,这是国家在做平衡。
对于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在学业上比其他有政策优惠的人更努力。
别傻乎乎地再去当什么“白卷英雄”。
徐孟南2008年参加高考时,故意交“白卷”,以表达对教育不满
经过10年打工生活,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当年的无知
2018年再次高考,这次他再也不交白卷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