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耶律阮即位後,帝系轉入耶律阿保機長子,耶律倍系{睡王(穆宗耶律璟)除外}。(前)涼桓公張重華26(327——353年),(346——353年在位)顯陵世宗。

世宗這個廟號是指統續至此開始,也代表帝系的轉移。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諸位世宗:
(西)漢武帝劉徹69(前156——前87年),(前140——前87年在位)茂陵世宗
漢武帝劉徹本是景帝劉啓的第十子,怎麼輪也不會輪到他;再說正常情況下是劉榮接手的(劉榮是太子),只是劉榮的母親慄姬與劉榮的姑姑劉嫖(館陶公主)無法合作,中途插出個王美人(劉徹母),從而誕生了漢武大帝,帝系轉移至漢武帝的子孫。
晉景帝司馬師47(208——255年)峻平陵世宗
(前)涼桓公張重華26(327——353年),(346——353年在位)顯陵世宗
張重華是文公張駿次子。除去威公張祚(其兄)、歸義侯張天錫(其弟),繼承前涼大統的有其兩子,世宗廟號也不爲過。
(南)燕獻武帝慕容德69(336——405年),(398——405年在位)東陽陵世宗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子,與北魏參合陂之戰後,從後燕脫離,建立南燕政權。
(後)梁明帝蕭巋43(542——585年)24(562——585年在位)顯陵世宗
北周在江陵所立蕭氏政權蕭詧(梁武帝蕭衍孫,昭明太子蕭統子)第三子,蕭詧長子蕭嶚死的早。
(北)魏宣武帝元恪32(483——515年),(500——515年在位)景陵世宗
元恪本與皇位無關,因其兄元恂阻礙其父(孝文帝)改革及南遷被廢黜,從而得立。帝系轉入元恪系,但其子元詡無子絕嗣。帝系也轉入其他系。
(北)齊文襄帝高澄28(521——549年)峻成陵世宗
(北)周明帝宇文毓26(534——560年),(557——560年在位)昭陵世宗
北周天王位本與其無關,應該是宇文泰嫡子宇文覺一系,宇文覺被堂兄宇文護所廢,並殺害,從而得立。帝系發生變化。之後宇文毓稱帝,後又被宇文護毒殺。繼任者是其四弟宇文邕,但武帝宇文邕有平齊之功被譽爲祖。
隋楊昭(584——606年)世宗
(後)周柴榮38(921——959年),(954——959年在位)慶陵世宗
後周皇位本與柴榮無關,但最終卻落在了五代第一明君的頭上,這是爲什麼呢?還要從前朝(後漢)說起。漢隱帝劉承祐的文臣與武將相互不信任,劉承祐聽信蘇逢吉、李業的話殺死了郭威在東京的家眷及兒子。在外的郭威被迫造反,稱帝后因只有養子(內侄)柴榮,所以傳位柴榮,世系進入柴榮系。
吳越文穆王錢元瓘54(887——941年),(932——941年在位)世宗
錢鏐之後,帝系轉入錢元瓘。
遼耶律阮34(917——951年),(947——951年在位)顯陵世宗
耶律阮,太祖耶律阿保機孫,耶律倍之子。耶律阮即位後,帝系轉入耶律阿保機長子,耶律倍系{睡王(穆宗耶律璟)除外}。
金完顏雍66(1123——1189年),(1161——1189年在位)太祖孫興陵世宗
完顏雍即位後,大金的帝系進入完顏雍的後代手中。
明朱厚熜59(1507——1566年),(1522——1566年在位)永陵世宗
因武宗朱厚炤無子,帝系轉入興獻王系,後面全是嘉靖帝子孫。
清憲帝愛新覺羅胤禛57(1678——1735年),(1723——1735年在位)泰陵世宗
康熙帝原來有太子,但被廢黜,再次復立,又廢(《二十四史》未有被廢黜又復立的太子),最終並未再立太子,康熙帝病重期間屬意於四子胤禛,並排其祭天,最終遺詔命四子胤禛繼承大統。雍正帝即位後,帝系轉入了雍正帝帝系。
晉世宗、北齊世宗、隋世宗並未稱帝,只是追封,但是是長子,爲何列爲世宗?這裏不太理解,皇位本就屬於他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