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夏天,权威的纽约时报影评说《大白鲨》不过是一部故弄玄虚的怪兽恐怖片,但是观众不信影评,大家排着长龙,等着进场听约翰·威廉姆斯步步进逼,比心跳还要狂猛的惊悚的乐声,享受恐怖之后的虚脱。

人们更加熟悉这位大师级的电影人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奥斯卡的颁奖晚会上,他腼腆的捧着奖座,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语,在那个时候他宛如纯真快乐的孩子。而第一次感激斯皮尔伯格的时候,他就已经四十五岁了。那时候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年仅二十八。

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在一家咖啡馆,当时斯皮尔伯格嘴上还没留胡子,好莱坞还没人认得他,因为只拍过电视,没有人愿意投资他拍电影《横冲直撞大逃亡》,但是他斗胆约了已经以《屋顶上的提琴手》得到奥斯卡奖的约翰,以崇拜的眼神和语气告诉这位比他大十七岁的音乐大师说他从小就很喜欢他的音乐,而且说着说着就真的一首接一首地哼唱出连约翰都已经遗忘的曲调。约翰被这位小影痴感动了,挽起袖子答应替他跨刀,于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强的黄金搭档就在这样气氛如此随意的咖啡屋里诞生了。

60年代约翰·威廉姆斯开始为电视影集担任配乐,并且赢得两座艾美奖,这两部作品分别是《海蒂》和《简爱》,其中《简爱》尤其被约翰·威廉姆斯视作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同时这段时间约翰·威廉姆斯也有许多出色的喜剧电影音乐,如《华丽冒险》,《偷龙转凤》等,也因此约翰威廉斯几乎被定型成喜剧电影音乐家。约翰·威廉姆斯得以在1975年以《大白鲨》风靡世界,并拿下他个人的第二座金像奖,而这才是他的第一座原著配乐金像奖。

当然,最为人称道的电影配乐作品,一定还是《辛德勒名单》!在原声唱片的封底上,斯皮尔伯格的一段肺腑之言对他的音乐做出了精辟的阐释:“约翰·威廉姆斯为这部影片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与此相反,在我们过去合作的所有影片中,大多需要一种与画面密切配合的戏剧性效果,比如《印地安纳·琼斯》、《大白鲨》等。而在《辛德勒名单》中,我们找到新的起点,摆脱了固有的一些艺术风格。只有用一束深邃的目光和一颗不平静的心,才能找到配乐的精髓所在。”

小提琴家伊萨克·帕尔曼浪漫深情的演绎,将音乐中蕴藏的宗教般博大的爱演绎的淋漓尽致深入骨髓。音乐的震撼性与爆发力是威廉姆斯音乐另一项所向披靡的特色,在这部配乐作品中,可以说达到了巅峰。正如斯皮尔伯格所说,威廉姆斯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与过去那种力求音画同步的写实主义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

约翰·威廉姆斯常盛不衰的创作灵感使他傲立于不败之地,在电影音乐的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