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社會和家長都非常關注的話題,是因爲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在面對這種壓力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即使發現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其他的孩子,也要學着接受,一方面這是家長一種自身的心理不斷成熟的表現,另一方面,只有接受孩子的現狀,才能找出問題的所在,用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和適當的方法去慢慢影響孩子,去改變孩子。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有人把健康比作數字1,家庭、事業、金錢、地位是0,如果沒有了1,任何0都是沒有意義的。充分說明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要身體健康,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

所謂健康的心理,表現爲一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地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以及作爲集體一員可以發揮出他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主要有以下的表現:

1、對自己樂觀、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當然不是盲目的自信,那就變成了自負,孩子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知道有些事情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是可以做到的。

2、對學校生活有興趣。對學校和所學習的知識充滿着好奇,想要去學習它,鑽研它。對周圍的事物饒有興趣,這是學習知識的良好的開端。

3、喜歡與同學交往,能與同學老師和諧相處。有良好的交際能力,有自己的玩伴,能與朋友建立親密關係,形成長期的友情。

4、有完善的人格結構,情緒穩定協調。情緒穩定,能對周圍發生的事做出適當的情緒反應,並能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

那麼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着手,來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防止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讓有這些問題的孩子儘早走出心理誤區:

1、建立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在家裏多與孩子互動,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這融洽的氛圍中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2、言傳身教,而且身的效果教大於言傳。與其一天喋喋不休、嘮嘮叨叨地說教孩子,不如自己先在這方面做好,起到模範作用。如要求孩子講話的時候心平氣和,在自己平時和別人講話、交談的時候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大喊大叫。

3、尊重孩子,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地愛。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一種不求回報、無私的關愛。即使發現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其他的孩子,也要學着接受,一方面這是家長一種自身的心理不斷成熟的表現,另一方面,只有接受孩子的現狀,才能找出問題的所在,用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和適當的方法去慢慢影響孩子,去改變孩子。

4、學會適當放手,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不要事事都包辦代替,老覺得孩子幹不好,費時間,就代替孩子幹,這樣造成的後果只能是孩子變得缺乏獨立性,沒有自信。比如孩子第一次在家做飯,雖然米做的有點不太熟,菜也炒得有點鹹,但是這是孩子第一次的嘗試,一定要積極地鼓勵他,讓他感受到一點成功的喜悅,讓他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以後可能他會很有自信,甚至於會愛上做飯。

5、加強交流,包括與家長的交流,與同伴的交流,鼓勵他把自己心裏的一些想法說出來,這樣讓孩子的情緒有了宣泄的地方,會讓他的情緒朝着積極穩定的方向發展。

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社會和家長都非常關注的話題,是因爲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在面對這種壓力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作爲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及早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學會傾聽、詢問、鼓勵,使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如果已經出現心理問題,就要及時和學校溝通,通過學校的專業心理老師的輔導,及時解決問題,儘早使孩子走出心理誤區,使孩子心態積極、陽光健康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