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悉,疫情期間,廣東用一天一夜的時間建立了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在短時間內推動了一批傳統農業企業走進數字經濟,目前共有超過2300家企業、採購商進駐,累計推動對接銷售農產品超30億元。近期,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統籌指導下,廣東荔枝還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和日本東京的電子屏,新數字營銷方式的嘗試,也讓廣東農戶嚐到將農產品賣向全球的“甜頭”。

乘着數字經濟發展的“東風”,廣東正不斷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實際工作場景深度融合。疫情期間,廣東圍繞“數字農業”進行了哪些實踐和探索?新華訪談記者近日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顧幸偉進行了專訪。

精彩觀點

顧幸偉

“數字農業”讓惠農富農更有溫度

長期從事“三農”政策研究和“三農”管理工作的顧幸偉具有豐富的農業農村政策研究和管理工作經驗。他認爲,疫情之下,大數據、“互聯網+”等“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能實現更精準、更高效的惠農富農。

疫情期間,手機已成爲主流的信息傳播渠道,在人員流動受限、紙質版防疫通知難以到達廣大農村的情況下,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率先成立了農業農村短視頻製作推廣中心,廳裏的職工迅速轉型“網紅”,將農村防疫“九要九不要”製作成《廣東農村防疫短視頻小百科》短視頻發佈上網。系列短視頻目前已超過190個,全網點擊量超過3億人次,有效地普及了農村疫情防控知識,也打通抗疫期間農科專家指導春耕復產、網絡進村入戶的新通道。

“短視頻宣傳防疫知識取得成功後,我們不斷將其內容延伸,把一系列的三農政策、農業知識也通過短視頻來宣傳,這改變了傳統的三農工作宣傳方式。”顧幸偉說。

他認爲,農業越數字化,越要有“溫度”,疫情之下的“數字農業”,是有溫度、有廣度更精準的惠農暖心舉措。

據悉,疫情期間,廣東用一天一夜的時間建立了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在短時間內推動了一批傳統農業企業走進數字經濟,目前共有超過2300家企業、採購商進駐,累計推動對接銷售農產品超30億元。截至5月25日,該平臺已發起15批次馳援湖北抗疫公益捐贈,累計捐贈“粵字號”農產品652噸,總價值達1835萬元。

顧幸偉說:“我們通過這個平臺直接對接湖北,點對點供貨,爲湖北捐助了總價值超1000萬元的‘粵字號’農產品。”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荔枝產業的發展對全省荔枝主產區脫貧攻堅有着重要的意義。當前正是嶺南佳果荔枝上市的季節,恰逢荔枝產量“大年”,爲幫助農民銷售荔枝,顧幸偉近期走進了茂名的直播間爲荔枝代言。他感觸地說:“ 這次去茂名直播帶貨,發現了網絡銷售強大的銷售力。政府爲農民帶貨應該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這也能促進對農產品實際銷售的瞭解。”

截至5月25日,廣東有超過80位縣鎮幹部走進直播間。特別是潮州柑、徐聞菠蘿、龍門年桔、連山大米等農產品通過縣長直播帶貨,營銷效果明顯。比如徐聞縣長直播推介菠蘿,訂單累計超過5萬單,銷量近30萬斤,徐聞菠蘿田頭收購價曾一度從每斤0.2元漲至1.6元。

抓住電商和直播帶貨發展的契機,廣東“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系列營銷行動拓寬了農產品國內銷路。近期,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統籌指導下,廣東荔枝還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和日本東京的電子屏,新數字營銷方式的嘗試,也讓廣東農戶嚐到將農產品賣向全球的“甜頭”。

疫情期間,廣東徐聞菠蘿出口日本……

5月15日起,廣東湛江徐聞超過20噸的荔枝裝車發往美國……

不僅是在銷售端,數字技術在農業供給端也有巨大的應用前景。顧幸偉認爲,如果能將農村金融與數字技術結合,將可持續地惠及農業生產。近期,廣東省農業農村部門通過攜手銀行,已初步實現生豬活體抵押破題。

“生豬這個農產品如果能抵押,對養殖業將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信息技術,讓豬的生長、養殖、運輸、銷售甚至病死時的無害化處理都納入全程溯源監控範圍,我們還可以通過給生豬上保險爲農戶規避風險,通過政府支持、企業參與的保險制度,更精準地讓農民解決養殖資金困難的問題,未來這種模式或將在全省推廣應用。”顧幸偉說。

來源:新華訪談

編輯:付慧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