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31日,美股上市公司微貸網在官方發佈的《關於微貸網退出網貸行業的公告》中稱,基於國家政策及行業趨勢原因,微貸網經審慎研究決定,將於2020年6月30日前退出網貸行業,不再經營網貸信息中介業務。資料顯示,微貸網是一家專注於汽車抵押借貸服務的網貸平臺,於2011年7月上線運營,至今已達9年。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微貸網宣佈退出網貸行業 近70%員工轉崗催收

本報記者 李 冰

運營9年的老牌P2P平臺微貸網宣佈,退出網貸行業。

5月31日,美股上市公司微貸網在官方發佈的《關於微貸網退出網貸行業的公告》中稱,基於國家政策及行業趨勢原因,微貸網經審慎研究決定,將於2020年6月30日前退出網貸行業,不再經營網貸信息中介業務。

作爲曾經的“車抵貸一哥”,微貸網退出P2P業務,讓人唏噓不已。微貸網在美股上市後,股價最高曾漲至13.63美元/股。但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北京時間),微貸網最新股價爲1.59美元/股,與上市首日開盤價相比,累計跌幅達84%,總市值僅剩1.12億美元。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微貸網是在美股上市的公司,相較於A股上市公司,其背書徵信能力並不強。”陳文認爲,“在P2P清退浪潮中,對於目前市場上僅存的網貸機構來說,退出網貸業務只是時間的問題。”

運營9年累計借貸近3000億元

資料顯示,微貸網是一家專注於汽車抵押借貸服務的網貸平臺,於2011年7月上線運營,至今已達9年。2018年11月15日,微貸網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開盤價爲10.50美元/股。

微貸網表示,應廣大出借人要求,經綜合考量,資管計劃簽約截止日期爲2020年6月9日18點整,至截止時間後簽約通道將關閉。對資管計劃簽約截止時間後仍未簽約的出借人,兌付方案將盡快另行公佈。

根據微貸網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微貸網借貸餘額爲85.83億元,借貸餘額筆數爲33.66萬筆;累計借貸金額達2986.62億元,累計借貸筆數達782.36萬筆。

5月27日,微貸網公佈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2019年全年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微貸網在2019年實現營收33.58億元,同比減少14.2%;淨利潤2.63億元,同比減少56%。

微貸網退出網貸業務早有徵兆。2020年4月29日,微貸網曾發佈《微貸網運營信息通報》稱,自2020年2月18日起,微貸網業務經營模式調整,工作重心轉移到貸後催收,全力回收資金,保障出借人本金按時回款。微貸網當日還公佈了3月18日-4月26日期間的相關催收情況。

微貸網表示,正在不斷加大線上、線下催收力度,豐富催收手段,通過短信、電話外呼、App消息、微信公衆號等方式提醒客戶珍惜信用記錄,按時還款。3月18日-4月26日期間,平臺暫扣抵押物4946輛,發送用戶還款督促函11894封,累計上報逃廢債名單34918人。後續,微貸網將持續向徵信系統上報逾期客戶數據,屆時失信客戶將在個人出行、日常消費、銀行借貸、子女教育等方面受限。

微貸網的兌付情況則顯示,按照借款人的還款計劃,平臺已完成3月18日-4月26日期間所有散標到期本金的按時回款,兌付金額88109.7838萬元。在2月18日-4月26日期間,累計兌付金額170680.447萬元。

“對於微貸網來說,退出網貸業務意味着原有業務規模下降,將對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是網貸類公司轉型所面臨的的共性問題。”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後續微貸網的業績,需看轉型後的業務發展情況以及原有業務清退過程中的成本。”

員工優化近70%轉崗催收工作

根據公司披露的信息,微貸網平臺人員的優化工作正在持續進行中。目前,平臺在職總人數爲3912人,其中,總部部門人員321人,平臺主要管理層、關鍵財務、重要技術崗位人員保持穩定。除了電催中心210人負責催收外,線下門店2718人也全部轉做催收相關工作。據此計算,微貸網的催收人員已達2928人,佔總人數比重達75%,新轉爲催收工作的員工佔比近70%。這相當於,除了必要的管理層、財務及技術等崗位外,其他在職人員已全部轉爲催收人員。

微貸網還在之前公佈的運營通報信息中表示,將回款期限從原有最長36個月縮短到18個月;在原債權本金的基礎之上,給予年化2.25%的利息,按等額本息的方式支付本金和利息,且會在協議中明確。微貸網還特別強調,如果未按照計劃兌付,微貸網將履行擔保方義務進行兜底。

陳文認爲,“對於微貸網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包袱是兌付問題,畢竟是車輛抵押貸款爲主的平臺,對於線下依賴頗重,而現在疫情期間,線下催收比較難做。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極大削弱了微貸網對債務管理的能力。”

微貸網的退出,引發了業內對網貸機構頭部平臺轉型之路的高度關注。日前,廈門金融局批覆同意兩家網貸平臺轉型爲小貸公司試點,這也是《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發佈後,行業內首批獲得地方監管部門公開批覆的轉型小貸公司的案例,對該行業有一定的指引意義。

對此,陳文分析稱,“對於頭部網貸機構而言,尤其是百億元級體量的網貸平臺,退出轉型的難度非常大。從牌照獲取的角度來看,監管層非常看重機構化解存量風險的能力。從這一點來看,頭部網貸機構的轉型非常不易。”

於百程則認爲,“從轉型小貸的門檻要求來看,資本金、準備金等一些硬性標準對網貸平臺實力的要求比較高,並且平臺仍需解決存量業務的清退問題。目前來看,平臺及股東的實力較強、業務規範、借貸資產良性,同時規模又不大的網貸平臺,轉型爲小貸公司的可能性較大。頭部網貸機構最好的出路還是傾向於新申請網絡小貸牌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