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毕生都在为死做准备。——柏拉图柏拉图语录

没有想过如何死的人,就没有想过如何生。更或是说他对自己的死,不会负责。好像怎么死都可以,因为生对于他而言,就够一辈子去操劳了,还管什么死呢?这么想的人,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而不普通的人,他就想死的有价值,更想死后成为不朽,死在人们的心中,其实也是一种永生。

就如鲁迅在《空谈》里所言一样: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可见鲁迅也是思考过死的人,也是为死做过准备的人。无疑鲁迅是埋在了活人心中,他的死,是不朽的,是永生的。

可见我们每个人,在懂事理后的人生第一堂课,就应该去思考死。这是每个人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倘若逃避,倘若不去思考,倘若随便,那么他的人生肯定也是随便。

死是自己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是为自己人生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很多人的人生到最后画的是问号、感叹号、甚至是逗号。画上问号的人,肯定是还没有活明白,就死了,无疑是一种遗憾。

而画上感叹号的人,估计是对人生发出了最后一声感叹,感叹人生不易,或是自己有心愿未了,也没有能力去了,所以很感到。而画上逗号的人,那是最可笑,也就是糊里糊涂就活到了老,也不知道死了后要去哪,很随便,就是一个逗号,对待自己人生是那么潦草。

记得巴金也说过,“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

人生也只有经历过一次真正意义上死亡的人,才能够知道如何的生,才能把生的每一天都看得很宝贵。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呢?

你不妨去火葬场感受一下,或是去医院看一下,你会发现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经不起太多折腾。更或是像霍金一样,来一次天灾人祸,21岁时候,只剩下几根手指头能动,被老天爷安排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我相信,很多人倘若经历霍金这样的人生,估计都放弃了,都准备做一个有人喂着自己吃饭的猪。但霍金并没有这样做,并没有向命运屈服。霍金还呐喊出来了跟世人都不一样的话,“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

你看霍金把生看得多么宝贵,把自己余生的每一天看得多么宝贵,都是津贴,是老天赐予我的津贴,“我要感谢老天没有直接带走我的生命,而是让我还能在轮椅上继续活着,最值得庆幸的事,我的大脑是健全的。”

霍金还说过:“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你看对自己余生多么自信,他何止做到了无限空间之王,他活着,简直神一样的存在,他洞察和预测到了人类不可知和未知的东西,用自己余生的津贴为世界人民带来了宝贵的财富。

记得艾青也说过:“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

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你看艾青把死想得多通透,不仅想到了死,还想到了死后。一个人只要能做到了死后尸骨腐烂了,还能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他无疑是名垂青史了,而纵观艾青的一生,可以说他也是做到了。至少我们到现在都还记得他。

周国平也说过,“世上的神秘,莫过于生与死,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过一次诞生,终有一次死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亲眼目睹自己的诞生和自己的死亡。上苍把两个神秘都向我们隐瞒着,只把中间一小截平凡展示给我们。”

很多人就把这中间一小截平凡的生活,过成了不平凡,过成了伟大。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不要因为命运的平凡,就停止了奋斗,生命不息,我们应该不停去奋斗,因为那样才能证明我们还活着。

只要活着,我们就应该活得像个样子,不然不如死去。混日子,浑浑噩噩活着,真的很累,比奋斗还累。为什么有人会说玩的心累呢?说白了就是心中有压力,没有把压力减轻,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去玩,自然很累。

关于死,我们更要记住臧克家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其实这句名言很多人都会背,这句名言也是对死是最好的阐述。

哲学家为什么一辈子都在为死做准备?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想要死得明白一点,多为人类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更或是像鲁迅所言一样,想要死在人们的心中,让世人都记得他曾搞过哲学,提出了很多有利于人类怎么样去生活,去做自己的哲学思想。

哲学家都是伟大的,特别是像古希腊三哲,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智慧至今影响着我们。我们现代的人,也应该多学一学他们的思想,多去思想一下怎么样死,才死得有意义,有价值,那么你就知道如何去生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