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蘇聯將德國部隊包圍在了庫爾蘭半島,但這支已經孤立無援的德軍拒絕了蘇聯的勸降。9月14日,庫爾蘭戰役正式打響,儘管德軍頑強抵抗,但蘇聯還是在10月9日攻佔默默爾,切斷了北方集團軍與德國東普魯士地區的聯繫。

1944年9月14日—11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爲粉碎波羅的海沿岸的德軍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而實施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八次打擊。

戰役開始前波羅的海沿岸的德軍已經被蘇軍壓至波羅的海海邊狹小區域,其主力面臨着被蘇軍從南面包圍的危險。德軍統帥部希望放棄這一地區,將部隊撤退回來,但希特勒認爲德軍遲早有一天會反攻,到時候這一地區的德軍可以有效的配合。因此德軍不得不固守此地。

9月14日,庫爾蘭戰役正式打響,儘管德軍頑強抵抗,但蘇聯還是在10月9日攻佔默默爾,切斷了北方集團軍與德國東普魯士地區的聯繫。德國統帥部再次請求將部隊撤退出來,但希特勒還是拒絕了,最終高達20萬德國軍隊被包圍在了庫爾蘭半島。

雖然蘇聯將德國部隊包圍在了庫爾蘭半島,但這支已經孤立無援的德軍拒絕了蘇聯的勸降。而爲了殲滅這支德軍,蘇聯前後發動了六次大規模進攻,損失了16萬軍隊,但仍然無法拿下這一地區。而庫爾蘭處的德軍,一直堅守到5月9日,德國向蘇聯投降後兩天,才放下了武器。而此時德軍依然有13萬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庫爾蘭集團軍羣裏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阿爾弗雷德·萊科斯汀。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個戰死在戰鬥中的黨衛軍軍人,在德國向同盟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作爲黨衛軍外籍志願兵的拉托維亞人萊科斯汀並沒有放下武器,而是在此地繼續戰鬥了十四年之久,直到1959年夏,阿爾弗雷德·萊科斯汀被蘇軍擊斃在拉托維亞弗勞恩堡附近的一片森林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