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公募基金共計分紅1833次,其中有1410次分紅來自債券型基金產品,合計分紅額達414.39億元。但與混合型基金相比,債券型基金在今年前5個月的整體分紅次數在排行榜中的表現更加突出。

(原標題:前5個月公募基金分紅總額近634億元 同比增82.5% )

6月1日晚間,又有4只基金產品發佈分紅公告,分別是工銀純債債券、中銀澳享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圓信永豐優悅生活和圓信永豐消費升級。前兩隻爲債券型基金,後兩隻則是混合型基金。這4只基金的分紅方案顯示,每10份基金份額派發現金在0.064元至1.434元之間。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31日,2020年前5個月公募基金的分紅總額已經超過600億元,合計達到633.84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基金分紅總額347.31億元相比,同比增幅達82.5%。從基金分紅次數來看,今年前5個月基金分紅次數共計1833次,較去年同期的1097次大增67.1%。

不難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分紅更加頻繁,平均單隻基金的分紅金額也在明顯提高。基金行業如此霸氣的分紅,到底是爲了“落袋爲安”,還是出於主動迴避風險?從今年以來分紅基金的類型結構,或許能夠找出一些答案。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公募基金共計分紅1833次,其中有1410次分紅來自債券型基金產品,合計分紅額達414.39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爲,今年資本市場行情跌宕起伏,投資者避險情緒濃厚。5月份的債券市場整體出現回調,債券基金收益也出現下滑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少量、多次”的分紅可以讓投資者“落袋爲安”,也可以鎖定基金的收益,爲謹慎做好下一階段的投資打好基礎。

今年以來,短債基金成爲震盪市中的“網紅”產品。對於當下投資者如何選擇債券型基金,博時富瑞純債基金經理倪玉娟建議,“目前疫情在全球擴散形勢依舊嚴峻,外需衝擊逐步顯性化,穩增長壓力下的穩健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以對沖疫情的影響。後續央行量價寬鬆工具仍將延續,進一步降準降息仍在路上,牛市尚未結束,在調整的時候不宜太悲觀。從回調錶現來看,中短端債券表現出的抗壓性更優,調整後的部分品種收益率有所提升,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專戶理財部周夢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中長期角度看,債券市場的利好依舊存在。一方面,數據顯示國內外需求恢復仍偏慢,偏樂觀的市場預期仍有修正可能;另一方面,貨幣政策當前並不具備收緊條件,6月份利率債供給壓力不減,貨幣政策仍有必要繼續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推進實體貸款利率下行,貨幣政策寬鬆空間仍在。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後發現,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分紅最多的基金是寶盈核心優勢混合,該基金今年前5個月已先後分紅12次,累計分紅額達2.87億元。

但與混合型基金相比,債券型基金在今年前5個月的整體分紅次數在排行榜中的表現更加突出。華夏鼎利債券、工銀瑞景定開發起式債券、工銀瑞景定開發起式債券、博時裕盈3個月定開債在今年前5個月的分紅次數均已超過5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