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扮演着不同角色,在大部分家庭中,母親都扮演着慈愛的角色,而父親則扮演着嚴厲的角色。

雖然父親本身也很也很疼愛子女,但是爲了能夠有效教育子女,讓子女變得聽話、懂規矩,不少父親都不得不掩蓋自己對子女的疼愛,變身嚴厲的父親。

但是這種教育模式真的有用嗎?

玲玲今年3歲,是個特別可愛活潑的女孩兒,很多女兒都和父親的關係更好。

但是玲玲卻不同,她不僅不愛和父親在一起,甚至還經常躲着自己的父親,不願意和他說話,因爲在玲玲眼中,父親是個非常嚴厲的人,從來不愛笑,還經常大聲吼她。

原來在家裏玲玲的父親小偉扮演着嚴父的角色,玲玲平時很淘氣,經常打翻東西,或者到處跑動,每次看到玲玲在家裏亂跑,小偉都會大聲呵斥女兒。

他擔心女兒會在家裏摔倒、摔傷,同時也怕玲玲到處跑動影響鄰居。

玲玲每次聽到小偉呵斥都會立刻停下來,然後藏在媽媽的身後。

時間一長,玲玲對爸爸就產生了極大的恐懼,每次要單獨和爸爸待在家裏,玲玲都會哭鬧,還會抱着媽媽不讓媽媽走。

哪怕小偉給玲玲買了很多零食和玩具,玲玲也不願意和爸爸單獨在家或者出去玩。

嚴父慈母的教育模式該改改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同的角色分工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孩子和父親與母親的關係會呈現出沒明顯的差異。

孩子可能會不服從母親的管教,而對父親產生恐懼感,而且最終的教育效果也不會太理想。

那麼家長究竟該如何教育子女呢?其實家長可以這麼做。

1、和子女建立朋友關係。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應該糾正思想,不要在保持在上的狀態,這隻會讓孩子懼怕父母,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可以嘗試和孩子建立朋友關係,和孩子好好談心。

2、要多和子女溝通。

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他們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旅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3、父母要正確處理和孩子之間的爭執。

父子或者母子之間都難免發生矛盾與爭執,雖然孩子還小,但是這不意味着孩子就毫無道理。

所以家長應該放平心態,不要着急斥責孩子,要聽聽孩子的想法,溫柔的對待孩子,如果孩子有錯,也應該耐心教導,而不要使用過於嚴厲的方法。

別忽略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嚴父未必會讓孩子信服,反而會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所以父親們別掩飾自己的慈愛了。

網友討論

:我爸就從來不會兇我,對我特別好,他說什麼我都聽,我們倆就像是朋友一樣。

春和落日:上次看到一個男人吼一個小男孩,孩子嚇得哇哇哭,這樣的父親肯定教育不出來好孩子。

你覺得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