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初夏時節,記者在北川多個鄉鎮採訪時發現,各地的特色產業正發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依山傍勢發展的高山生態花果產業,更是在爲當地羣衆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極大地美化了環境,將羌山處處裝點得如詩如畫,使得羌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花果山”。禹裏山坪村的油牡丹、小壩金鳳村的枇杷、陳家壩坪溝村的芍藥、永昌金龜村的獼猴桃……可謂“戶戶有產業,村村有特色”,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禹裏鎮石紐山頂的玫瑰和曲山鎮楊柳坪上的大櫻桃,因其首次在北川大規模種植成功而格外引人矚目。

石紐山頂玫瑰豔

5月25日,雨後初晴,禹裏鎮石紐村海拔1200米的山頂上,“禹林花谷”玫瑰基地花開成海,馨香漫山。村民們揹着背兜、挎着籃子忙着採摘。“我們這個玫瑰花不光看着美、聞着香,它還是我們的‘搖錢花’呢!”一位村民一邊採摘一邊笑着告訴記者。

據瞭解,“禹林花谷”玫瑰基地由北川復泰玫瑰有限公司創建,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羣衆增收。“我和先生在2008年5·12地震後回到北川成立了這個公司,通過社會型企業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參與災後重建,近幾年繼續沿用這種模式,配合地方政府助力家鄉的脫貧攻堅。”北川復泰玫瑰有限公司負責人蔣銳介紹。

“我家種了一畝多,摘了花公司包回收,每年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平時我在基地務工,每天能掙80元,這樣一年下來總的能增收個1萬多元。”石紐村3組村民肖蓉告訴記者。

“禹林花谷”種植的玫瑰包括大馬士革、格拉斯和豐花玫瑰等國外內外引進品種,最初小規模試種時,村裏幾戶農戶也嘗試着跟公司一起種,公司免費提供花苗和技術幫扶,採摘後公司負責回收。後來見種玫瑰收益不錯,許多觀望中的農戶也紛紛加入進來,目前已有禹裏鎮石紐、望江、青岡、柏林等村和臨近的漩坪鄉部分羣衆共計1000餘戶從事玫瑰種植產業,基地規模也從最初的100餘畝發展到了2000餘畝。

“以前我們這地裏只能種玉米,再怎麼努力,每畝地的收入也就500來元。這幾年種玫瑰,一畝地至少能收入5000元。”望江村4組村民王雲清說,“而且種玫瑰不需要多大的體力,比較輕鬆,我們山上有個90多歲的老太太都在種。”

據瞭解,該基地種植的玫瑰最初主要用於提取玫瑰精油,近幾年來陸續進行了護膚品和相關食品的開發,帶動了更多羣衆投身玫瑰產業。蔣銳告訴記者:“我們的‘禹美人’系列護膚品已經面世,我們公司正在跟成都中醫藥大學進行合作,逐漸打通復泰玫瑰產業鏈。目前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的‘禹林花谷’玫瑰花茶生產項目也已在禹裏落地,建成後將吸納更多的羣衆務工增收。”

就在石紐山的玫瑰讓羣衆日子越過越香甜的同時,禹裏鎮圍繞“三溝一坪”打造的特色產業正在給鄉親們帶來更多的實惠。“我們以禹穴溝爲核心發展中藥材種植近萬畝,以水磨溝爲核心發展玫瑰花種植2000畝,以渾水溝爲核心發展枇杷種植300畝,以廟坪爲核心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了‘花果藥椒香’的脫貧振興藍圖。”禹裏鎮黨委書記席俊說,“讓產業帶動就業,產業帶動旅遊,從而帶動廣大羣衆增收致富,讓脫貧質效得到進一步的體現,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楊柳坪上櫻桃甜

5月26日,曲山鎮楊柳坪村海拔1400米的山頂,北川紅妃大櫻桃基地裏,一串串大櫻桃在薄霧飄繞的樹上閃着溫柔的紅光,晶瑩剔透,圓潤飽滿,令人垂涎欲滴。“終於搞成了!”看着這累累碩果,基地主人馮敏站在櫻桃樹下,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真的好喫!比我在街上買的甜多了!”幾位遊客挎着籃子一邊採摘一邊品嚐,情不自禁地發出陣陣讚歎。遊客周紅告訴記者:“我每年都要開車到阿壩州去採摘大櫻桃。今年聽說北川也有了,今天一大早就跟幾個朋友趕過來了。每個品種我都嚐了下,確實味道很好,以後採摘就不用再往阿壩跑了。”

大櫻桃俗稱“車釐子”,原產於美洲,與北川本地傳統小櫻桃不同,果實口感爽脆,營養豐富,含鐵量高,因此更受人們青睞。“我就是看到大櫻桃在世面上更好賣,價格也高,所以才決定來種植的。”馮敏說。

馮敏是土生土長的楊柳坪村人,此前20多年一直在綿陽務工,5年前返鄉創業開始發展大櫻桃產業。“當時很多人勸我,說北川種不出車釐子,但我想到我們這裏海拔高,氣溫低,光照也充足,應該適合車釐子生長,所以我就想試一下。”將自家林地裏的一部分柳杉砍掉,又將幾畝荒山開發出來,馮敏開始一心一意地引種大櫻桃。但創業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2015年種下果樹,兩年多的時間裏,它光開花不結果,損失慘重。”但馮敏咬牙堅持,並從綿陽請來有20多年大櫻桃種植經驗的周敏爲自己提供技術支持。

經過不懈努力,馮敏的果園慢慢有了起色。2018年,馮敏帶頭成立了“北川紅妃大櫻桃種植合作社”,又流轉了幾十畝土地,將基地規模擴大到了150餘畝。2019年櫻桃首次掛果。今年,基地迎來大規模掛果,顏值口感俱佳,產量也頗爲可觀。

雖然價格比世面上的車釐子高,但每天仍有一批批的客人來購買。“前些天我從這採摘了帶回去,家裏人都說好喫,所以今天我又來了。”來自安州的謝女士告訴記者,“我看到他們不用農藥化肥,施肥用有機肥,殺蟲用粘蟲板,人工除草,還養了那麼多鵝幫着除草。真的是生態水果,喫得放心。”

大櫻桃迎來豐收,馮敏高興,合作社其他成員也高興。“我和老公平時在基地務工,每月有幾千塊錢收入,我們還入股了10畝土地,到時還可以分紅。”村民楊保蓉告訴記者。“下一步我打算把周邊羣衆帶動起來,讓更多人加入合作社,我有信心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讓大家都能富起來。”馮敏說。

記者採訪時,恰逢鄰鄉一個陳姓青年在馮敏的基地裏考察。“我們合作社目前只種了枇杷。一直也想種車釐子,但又怕種不出來。馮敏這個基地我一直在關注,每年都要過來看看。”小陳說,“現在看到馮敏取得了成功,更堅定了我的信心。回去我就準備爭取儘快開始實施車釐子項目。”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楊檎 文/圖

編輯:李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