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很大,所以梅雨的来去时间和持续时间都不固定,今年五月下旬,雨带就开始往江淮地区移动,比如浙江省在之前已经连续多日阴雨天气,并在五月底正式入梅,比正常年份大约提早了13天,我国江淮地区各地也将陆续提前入梅。就我国而言,最著名的准静止锋就是位于我国江淮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梅雨”,每年春季,随着夏季风(暖气团)势力的增强,就会推动雨带往北移动,春夏之交,雨带通常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而后,随着夏季风势力的继续增强,雨带会往北移动。

原标题:我国江淮地区陆续开始进入“梅雨”季节,今年入梅比往年早

“周期性”是宇宙中天体运动以及演化的一个基本特性,我们的地球大概以23小时56分4秒的周期,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同时地球也在以365天6小时9分10秒的周期,在进行着公转运动,此外,地球所在的太阳系还处在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在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做着周期性旋转运动。不仅仅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存在着周期性,我们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在周期性的发生着变化,比如地形地貌、气候、河流水文、生物植被和土壤演化都有其自身的周期性变化。

我国江淮地区开始入梅

在这当中,“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我国大部分国土地处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春夏秋冬十分分明,而“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就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体现。所谓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通常就是以年为单位进行周期性变化的,当然这种周期性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周期性变化,也就是气候具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很多包含在气候中的天气现象也具有周期性,比如我国华北地区的春旱、江淮地区的梅雨、长江下游地区的伏旱、东南沿海的台风、东部季风区冬季的寒潮等等。

我国冬夏季风及其进退路线图

以上这些天气现象,在我国都会周期性的出现,不过在一年一年的重复出现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个例子,那就是“江淮地区的梅雨”。梅雨属于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从分类来看锋面系统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大类。“冷锋”是指冷气团向暖气团主动推移时所形成的锋面,多发生在冬半年,冷锋过境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暖锋”是指暖气团向冷气团主动推移时所形成的锋面,多发生在夏半年,暖锋过境常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冷锋和暖锋示意图

而当冷暖气团此消彼长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相持不下,导致锋面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某一区域的现象,就被称为“准静止锋”。就我国而言,最著名的准静止锋就是位于我国江淮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梅雨”,每年春季,随着夏季风(暖气团)势力的增强,就会推动雨带往北移动,春夏之交,雨带通常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而后,随着夏季风势力的继续增强,雨带会往北移动。

中国东部雨带进退示意图

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左右,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势力旗鼓相当,冷暖空气在我国长江和淮河之间区域交锋,形成锋面雨带,雨带在此停留近1个月时间,形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此时刚好是我国江南地区梅子成熟时节,故而称为“梅雨”。由于我国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很大,所以梅雨的来去时间和持续时间都不固定,今年五月下旬,雨带就开始往江淮地区移动,比如浙江省在之前已经连续多日阴雨天气,并在五月底正式入梅,比正常年份大约提早了13天,我国江淮地区各地也将陆续提前入梅。

梅雨示意图

一般来说,江淮地区入梅时间提前,往往意味着夏季风的实力较强,推动锋面雨带的速度较快,如果后续夏季风继续维持强势,那么江淮地区也会提前出梅,从而推动雨带进入到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可能引发“南旱北涝”。如果后续夏季风势力减弱,那么今年的梅雨持续时间将会变长,从而造成江淮地区雨量较往年增加,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将会增加。不过,不管怎样,由于江淮地区提前入梅,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的防汛将会提前,各地的防汛压力将会增加。

江南梅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