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不僅改變了我們溝通的距離,更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微信朋友圈曬自己的生活動態也成爲了很多人的日常。"首因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在朋友圈的動態無異於給人制造自我的形象,聰明的女人懂得隱藏自己,給他人保留一份神祕感,而大多數的人卻常常將自己全盤托出。

原標題:心理學: 爲什麼聰明的女人,很少在微信上發自己的動態?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手機已經成爲每個人的必需品。

科技不僅改變了我們溝通的距離,更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微信朋友圈曬自己的生活動態也成爲了很多人的日常。

從前書信很遠,馬車很慢,一生只能愛一人,而如今有了網絡,能夠讓彼此遠在天涯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

有了朋友圈,那些無法親眼觀看的他人生活狀態,手指一動就能瞭然於心,有了分享動態的功能,身邊的新鮮事,有趣事也有了更多的觀衆。

但是熱衷於活躍在朋友圈真的是明智的選擇嗎?

其實觀察很多高層次聰明的女人會發現,她們往往很少在微信上發自己的動態。

微信朋友圈成爲了構建虛擬人設的舞臺

現在很多網絡平臺都打着"隨時隨地分享新鮮事"的宣傳,但近年來朋友圈卻逐漸變了味,人們面對微信朋友圈這種全新的自我塑造機會,真假參半,都想要極力在他人面前活得更好。

發動態不僅僅爲了發動態,實則爲了讓別人看見。

像之前看到的一個國外小短片:一個人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喝早茶的精緻圖片,一個朋友看見了,趕忙從牀上爬起來悉心打扮,發了一張自拍,配文"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然後立馬任掉手機倒下睡覺,當朋友圈的另一個朋友看見了,又刻意把原本凌亂不堪的辦公桌收拾整齊,發了一張圖片配文"好好工作吧!"。

剛一發出,另一個朋友看了趕忙從家裏走出來,躺在自己的花園草坪上自拍,配文"多旅行,才能自我昇華……"

看上去諷刺得很,但的確就是當下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生活"的常態,幾乎已經違背了自我的內心,選擇在微信朋友圈活給別人看。

很大程度上來說,微信朋友圈就是以後構建虛擬人設的舞臺,但這個人設卻與我們本身大相徑庭。

缺乏自我價值感,急於被認可

爲什麼大多數人們要在朋友圈塑造自我積極的形象?其實原因就在於對自我的不自信,習慣把自我生活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之上。

由於缺乏自我價值觀,極力地想得到朋友的認可,這樣的人發朋友圈都很注重他人的看法,他們關注別人的評論和點贊量,把這當作他人對自我的態度。

並且常常會因爲一條朋友圈動態而左右自己的情緒,其實這就是現代人的一種心理缺失感,對於現實自我的否定,而活在了虛擬網絡中。

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呢越來越重視網絡上自我的形象,像病態一般營銷自己,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現況。

爲什麼聰明女人很少在微信發自己的動態。

一、注重現實生活的價值

有些人說愛發朋友圈就是熱愛生活的表現,但事實上,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人,並非不愛生活,相反他們在努力的生活。

而且他們深知,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人生一個必經的過程,他們更注重現實生活的價值與感受,比起言行來說,更注重實際的行動,活得更爲認真有價值。

二、不把自己的情緒捆綁於虛擬之中

聰明的女人懂得虛擬與現實孰輕孰重,他們也不屑於製造生活的假象,通過自欺欺人的方式迎合他人,取悅自己。

更不會把情感捆綁於虛擬網絡之中,不會因爲多一個點贊而雀躍不已,少一句評論而鬱鬱不樂,一個不把自身投注在虛擬當中的人,自然不會被虛擬的人設所左右,不畏懼虛擬之中觀衆的眼光。

三、懂得隱藏自己,保留神祕感

我們在朋友圈發動態,不管真真假假其實都是在暴露自己,有了朋友圈,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似乎可以攤開來隨意翻看,而就會給他人形成一種先入爲主的概念。

"首因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在朋友圈的動態無異於給人制造自我的形象,聰明的女人懂得隱藏自己,給他人保留一份神祕感,而大多數的人卻常常將自己全盤托出。

之前流行一句話"網絡上我重拳出擊,現實中我唯唯諾諾"其實這就是很多人的狀。

,我們在虛擬社交中給人塑造了一種形象,就會讓別人保留這這種第一印象,當真正瞭解過後卻發現與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其實就是無異於自己打臉。

總之,人都應該活得實際一點,微信動態已經不是簡單的分享生活,折射出的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人要懂得活得理智一些,不必要在一些虛假的東西上浪費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