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播劉斌(化名)來自“網紅直播第一村”北下朱,他向中新經緯記者講述了自己被直播帶貨培訓“導師”割韭菜的經歷:我一心想讓“導師”教技能,但“導師”卻一心想發展我當下線。但直播帶貨培訓導師到底需要具備什麼資質,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

(原標題:主播自述:本想成爲李佳琦,不料卻被導師割“韭菜”)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日電 (常濤 實習生林琬斯)做直播帶貨50多天,一件貨也沒賣出去,琦琦(化名)有些心灰意冷。就在這時候,她收到了一份“快手直播帶貨專場培訓廣告”,廣告詞裏“0粉絲帶貨”“學會爲止”讓她有些心動。

主播劉斌(化名)來自“網紅直播第一村”北下朱,他向中新經緯記者講述了自己被直播帶貨培訓“導師”割韭菜的經歷:我一心想讓“導師”教技能,但“導師”卻一心想發展我當下線。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常濤攝

  “北下朱也是直播帶貨培訓基地”

“快手直播帶貨專場培訓廣告”裏還寫道:三天兩夜培訓主播技巧,當場就可以獨立操作賺錢,無保留授課,學會爲止,公司提供貨源,不需要進貨、囤貨、發貨,售後我們全部負責,學費6600元。

琦琦把這份廣告轉發給了一些帶貨小有成績的前輩,試圖聽聽他們的意見。“他們都告訴我說,這種培訓沒有什麼用,讓我不要白花錢。”琦琦說。

上述廣告裏的培訓地點在浙江義烏,這裏正是北下朱村所在地。

中新經緯客戶端曾在《深潛 | 小主播做着“李佳琦式”的夢,不願醒來》一文中報道,北下朱村活躍着5000多名帶貨主播。

之所以有龐大數量的小主播聚集於此,在互聯網分析師劉焱飛看來,最重要的原因是這裏有充足的貨源。

“這裏聚齊了市面上所有的網紅爆款產品,小主播可以迅速地切換自己要播的商品。頭部主播直播間裏賣什麼,北下朱市場就能以極快的速度出現仿品,而且價格很便宜。更不可思議的,你隨便走進一家店鋪,幾乎能找到所有的爆款產品,而且緊跟潮流,更新換代速度特別快,每個小店都能滿足主播的供貨需要求。”劉焱飛說。

劉焱飛甚至認爲,北下朱可能是所有小主播必須經歷的一站。“有些人堅持下來了,會小有成就;但絕大多數人懷揣夢想而來,直播了,然後沒人買,就撤了。”

與此同時,另一種形式的直播帶貨“造富”正在此興起。

一位熟悉北下朱村的業內人士告訴中新經緯記者,那些在北下朱沒有堅持下去的小主播,有的回到老家做起了直播帶貨培訓,有的留在了北下朱做培訓。“搞直播沒掙到錢,搞培訓掙到錢的大有人在。”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北下朱村實際上還是一個主播培訓基地。“有些主播混得不好,賣不出去貨,自己的賬號也賣不上價格,但他可能做直播帶貨培訓做得挺好。這樣的人和機構,在北下朱村‘遍地都是’。”

該業內人士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如果你第一次去北下朱村,在村頭,你大概率會碰上主動和你搭訕的人,他們就是所謂的直播培訓“導師”。這些“導師”在半年前,可能和衆多小主播一樣,懷揣夢想來到北下朱,但在現實面前,慢慢變成了培訓從業者,向每個學員收三五百元的培訓費。

  培訓“導師”意在發展代理

劉斌是活躍在北下朱的一名主播。他告訴中新經緯記者,直播帶貨生意場上,存在着一批“割韭菜”的人,而很多剛進入這個領域的小白,成了被收割的對象。

劉斌介紹,眼下大火的直播帶貨,與早年微商經濟相似,商業模式“換湯不換藥”。

2017年,劉斌“拜師”於某微商“導師”門下。“交800元培訓費,就能獲得一份價值5000元的一對一培訓機會,並且還有額外福利,成爲‘導師’的代理,拿貨價格至少比別人低20%。”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交流和觀察,劉斌發現“導師”的心思完全不在培訓上,而是不斷勸他加入“商會”。這時,劉斌才意識到這位“導師”本質上是個“二道販子”。

“導師”告訴劉斌,自己與近300多家百貨批發實體門店有合作,而且自己有庫房。

“他實際上沒有工廠,也沒有庫房,就是從別人那裏拿貨,加價再往外賣。”劉斌說,“而所謂內部渠道,低價拿貨,實際上比電商平臺還要貴。”

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導師”們靠着不斷發展代理,賺得盆滿鉢滿。

2018年,直播電商走紅,北下朱村也搖身一變,從微商村變成“網紅直播第一村”。而這些微商“導師”們,看到了直播電商的紅利,順勢將自己包裝爲“直播電商導師”。

劉斌介紹,很多小白看到網上“一對一培訓”“貨源一件代發”的標語,或者“導師”每天幾萬單發貨量的成績,心動不已。於是,小白們交了學費成爲代理,學習如何在快手等平臺上直播帶貨。

“一對一線上培訓”只是一份音頻課程,“導師”讓學員回放聽課,不懂再問。“當你真正有疑問的時候,‘導師’往往四五個小時後纔回復消息,愛答不理。”劉斌說。

而培訓的內容,也只是“導師”看完他人經驗,用自己的話總結一遍而成的,質量根本沒有保證。“現在直播帶貨太火了,大家都想方設法分這塊大蛋糕。”劉斌說。

近日,中新經緯記者向一位自稱“通過直播帶貨月入百萬”的“導師”購買了一份98元課程,對方承諾將教授直播策劃、帶貨技巧、推廣運營、變現引流等理論課程,但想解鎖後面的實戰課程,還得繼續交錢。“導師”還提醒記者,“這錢花出去了,不能保證回本,一切靠你自己。”

  直播帶貨有範本嗎?

對於某些培訓機構打出的“能夠手把手培養出下一個薇婭、李佳琦”標語,上海洋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商學院執行院長,同時也是直播培訓導師的馬麗認爲“特別難”,直播帶貨並非零門檻。

馬麗所在公司的基礎課程“百萬主播傳承班”收費990,此外還有收費3900元的“百萬流量 主播課程”與收費1萬元的“百萬變現 主播課程”等高階課程。

“電商平臺與直播平臺各有各的遊戲規則,盲目擴張不可取。”馬麗認爲,培養帶貨主播一方面要摸透平臺的規則,另一方面要具備垂直領域的專業能力。

馬麗介紹,在培訓中,她引導學員爲自己設定3個標籤,打造自己的人設。此外,馬麗還強調,每天3個小時的刻意訓練和對槽點的腳本編寫能力也不能忽視。

“如果把直播培訓比喻成武術培訓,我們在教室裏只會教你站樁和蹲馬步,這些基本功必須非常紮實,才能積累直播功底、摸索出自己的直播風格,我教的這些直播基礎技能不一定確保學員能成爲直播帶貨的大V,但沒有這些直播基礎技能你與帶貨大V根本沾不上邊。”

馬麗強調,“早期看顏值、才藝打賞的時代過去了,直播帶貨需要專家型主播。”馬麗表示,與傳統電商邏輯,即“人搜索商品、店鋪”不同,直播帶貨的邏輯是“主播向粉絲推薦自己認可的產品”,在這個邏輯下,主播需要懂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才能在直播的時候清晰準確告知觀衆。

不過,劉斌卻表示,自己在培訓課程裏也經常能聽到“認識自己,確定自己的優劣勢”的雞湯,那些想成爲主播的人,也不止一次聽到“有恆心有毅力的人才能成功”的忠告。

劉斌堅持認爲,這些培訓機構的課程,無論打着什麼幌子,其本質都在對雞湯範本進行“複製粘貼”。“道理大家都懂,標題都挺吸引人的,但沒什麼實際的用處,只有不斷交錢,用課程填充內心的焦慮。”

中新經緯記者先後諮詢了幾家帶貨主播培訓機構,背景也是多種多樣,有的脫胎於選美賽事,有的與電視臺有合作,有的是綜藝節目的策劃公司。但直播帶貨培訓導師到底需要具備什麼資質,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

5月8日,義烏市人社局首批下發19張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考覈規範和題庫由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牽頭開發完成的。而取得證明的電商主播首先要參加4天集中培訓,然後通過理論答辯和直播實操考覈。

不過,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意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宋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當然,這只是基礎的門檻證書,沒法代表主播能力。”(中新經緯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