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浙江、福建、江西、上海、安徽大部、苏南合并为一个省级区划,把“省会”放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你会不会觉得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这真不是开玩笑,和县真的当过“江东省(以上地区)”的“省会”,时间是在东汉。

图-安徽省地形图

扬州(省级)临江傍海,土地肥沃,资源富饶。扬州面积非常大,名城很多,仅郡治就有吴郡(江苏苏州)、会稽郡(浙江绍兴)、豫章郡(江西南昌)、丹阳郡(安徽宣城),更不用说非郡治的名城了。那么,东汉为何把扬州的“省会”放在小城历阳(和县)?

历阳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历阳位于长江西岸,所隶属的九江郡,在秦汉时被称为江西(长江以西)。历阳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自古就是中原与江东之间的战略要塞。当时的长江西岸还有很多县治,但没有哪个县治比历阳更靠近长江。尤为重要的是,历阳的长江对岸,有一座著名的矶石——牛渚。古代有个传说,说这里有个洞,洞里隔三差五就会爬出一头金牛,发了财的幸运儿就抱着金牛笑哈哈,故名。你说会牛渚矶名气不是很大,没错。不过,牛渚矶还有一个名字,相信你一定听说过——采石矶。历阳隔着长江直对采石矶,特殊的地理条件,也就决定了历阳特殊的历史地位。

图-马鞍山市地形政区图

西汉初年七国之乱,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就是占据扬州之地的吴国。殷鉴不远,东汉自然知道其中厉害。江东的物产是朝廷不可缺少的,但又要防备江东再出吴王刘濞这样的刺头人物。怎么办?把扬州治所放在江西(长江西岸)是较为稳妥的办法。如果把扬州治所在放在江东,隔着浩荡长江,扬州要和朝廷对着干,朝廷也鞭长莫及。治所放在江西,江东郡县要来治所办事,必须过江。

这一招,把江东反叛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而且治所在江西,与东汉国都洛阳只隔着一条不太宽的淮河。朝廷有什么事情,能以最快的速度送抵历阳。就扬州而言,江东地区像是剑身,而江西的历阳像是剑柄。朝廷把剑柄操在手中,剑身再锋利无比,也伤不到握剑的人。

图-西汉七国之乱示意图

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有个叫范容的强盗头子,就盘踞在历阳。范容据历阳,等于割断了中原与江东的联系,为祸甚大。东汉王朝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消灭范容,确保中原与江东的联系畅通。否则江东要因为范容的阻隔而脱离东汉控制,东汉的天下,就要塌掉一半。

东汉中期以后,扬州的治所迁到了扬州最北部的寿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不过,历阳在扬州的版图上,依然有剑柄一样的战略作用。从江东到中原,从中原到江东,历阳都是重要的战略跳板。

图-安徽淮南寿县古城俯瞰

江东小霸王孙策之所以能从淮南转战江东,并开创吴国基业,跳板也是在历阳。孙策父亲孙坚的旧人朱治,劝孙策取江东以为根本之地。孙策要去江东,必须从历阳渡江过去。孙策一路上招兵买马,到历阳时,孙策的军队已到五六千人。可以说,东吴立国江东八十多年,第一步是在历阳走出来的。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就说:孙策先占历阳,然后过江掠地,这才有了吴国。

吴国定都建业(江苏南京),历阳就是南京的江西门户。守不住历阳,吴国的帝王将相们就要考虑到哪去讨饭了。东晋依然定都于南京,历阳的地位没有改变。东晋初年爆发了著名的苏峻之乱,震惊东晋朝野。苏峻是在哪起兵的呢?正是历阳,此时他出任历阳内史(相当于太守)。即使是荆州作乱,距离南京还有千里之遥,东晋还有应对的时间与空间。可历阳过江不远就是南京,东晋小朝廷连反应的时间都没被,苏峻乱兵就杀进了南京。苏峻野心非常大,朝中重臣庾亮就认为像苏峻这样的人,岂能让他守历阳这样的重镇?下诏将其调离。但反对者则说:历阳有风吹草动,南京城是受不了的。结果引出一场大祸。

图-南京地形俯瞰示意图

历阳相当于南京的大门,如果半夜有人“咣咣”砸门,谁不害怕呢?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后赵皇帝石虎在长江北岸巡游,向东晋示威。有十几个赵国骑兵漫无目的的来到历阳,本来就是闲游。没想到东晋的历阳太守袁耽给朝廷上表说明此事,把朝野吓个半死。东晋四处调兵,声势浩大,结果才发现赵兵只有十几个人,大家都觉脸上无光,悄悄撤军。这事要传出去,丢人就丢大了。

南朝宋、齐、梁、陈皆定都于南京,都极端重视历阳的门户作用。南朝后期,北齐占领历阳,对陈朝国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明朝又在南京建都,就有人言:姑孰(安徽当涂)是南京的门户,历阳又是姑孰的门户。自古以来,未闻历阳在敌手,南京可高枕无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