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以陳嘉庚先生命名的“嘉庚”號科考船滿載充滿朝氣的科研人員再度起航,而駕駛這條科考船的船長尹龍正是畢業於集美航海學院。臺海網6月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昨日上午9時20分左右,“嘉庚”號科考船緩緩駛出廈門遠海通達碼頭,11時許,陸地逐漸消失在視線中,陽光愈加明朗,這意味着“嘉庚”號南海探索之旅正式開啓。

原標題:“嘉庚”號科考船昨開啓南海探索之旅,全程3600海里

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6月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昨日上午9時20分左右,“嘉庚”號科考船緩緩駛出廈門遠海通達碼頭,11時許,陸地逐漸消失在視線中,陽光愈加明朗,這意味着“嘉庚”號南海探索之旅正式開啓。

據“嘉庚”號船長尹龍介紹,本次總航程爲3600海里,這意味着平均每天需航行144海里。

出發前一晚,本航次首席科學家王彥林博士和他的科考團隊,正爲自己組裝的水下攝像機“試水”;水手們化身清潔人員,爲甲板做最後的清洗和消殺;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學生忙於切割取樣管(用於填裝抓鬥打撈上來的海底沉積物)……

航行首日,在船長和本航次探測長王鵬的帶領下,開展了三場安全教育和演練。如何海上逃生?如何緊急滅火?如何保證科研的安全?這些都是船上的頭等大事。

“只能在臥室穿拖鞋和涼鞋,其他地方要穿防滑鞋”“濃度90%的酒精等危險品交由探測部保管”“使用滅火器的時候不要節約”“全套救生衣不但可以讓你浮在海上,還能保溫”……

船上科研人員不少爲在讀研究生,其中好幾個是第一次出海,爲了25天行程能夠圓滿結束,船長和探測部負責人多次強調安全的重要性。

昨晚12時左右,“嘉庚”號科考船抵達離廈門128海里的第一個站位。科研人員和船上工作人員將連夜行動,執行拖網工作和儀器測試,時間持續約兩個小時。

“嘉庚”號

“嘉庚”號科考船(R/V TAN KAH KEE)於2015年開工建造,2016年5月下水暨命名,2017年4月正式交付並投入使用,是由廈門大學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3000噸級科考船。僅在2019年,“嘉庚”號就完成8個航次的科學考察任務,航次作業214天,總航程23365海里。

以“嘉庚”號命名,是爲了緬懷廈門大學校主、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TAN KAH KEE是“陳嘉庚”在新加坡使用閩南話發音的英文名。

嘉庚先生的海洋夢

2020年是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週年。臨行前,記者採訪了集美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呈。

據陳呈介紹,陳嘉庚先生因生在集美、長在集美,幼時也常下海撿海螺、捉海蟹,從小就與大海結緣。17歲時到新加坡學商,沿途風景和新加坡的海洋文化給他造成巨大沖擊。彼時,祖國雖有廣袤的藍色國土、漫長的海岸線,但是海權卻操控在外國強權手中。抱着“力挽海權,培育專才”和“造就漁業航業中堅人才以此內利民生,外振國權”的決心,1917年,陳嘉庚先生開始了辦校的前期準備。1920年,由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首辦水產科,培養水產航海人員。1937年,抗戰爆發,爲了培養和儲備人才,陳嘉庚先生決定把學校內遷至安溪、大田,在羣山綿綿中繼續航海教育。

距首辦水產科,時間剛好過去100年。如今,以陳嘉庚先生命名的“嘉庚”號科考船滿載充滿朝氣的科研人員再度起航,而駕駛這條科考船的船長尹龍正是畢業於集美航海學院。想必,嘉庚先生看到此幕,必是無比欣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