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薩伏依的歐根親王,(德語:Prinz Eugen von Savoyen,1663.10.18巴黎~1736.4.24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元帥、軍事委員會主席,維也納英雄廣場上的兩大英雄雕像之一(另一個是第一個擊敗拿破崙的卡爾大公)。薩伏依的歐根親王,(德語:Prinz Eugen von Savoyen,1663.10.18巴黎~1736.4.24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元帥、軍事委員會主席,維也納英雄廣場上的兩大英雄雕像之一(另一個是第一個擊敗拿破崙的卡爾大公)。

英雄廣場是霍夫堡皇宮的外部廣場,興建於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時期,是沒有完全建成的所謂“帝國廣場”(Kaiserforum)的一部分。 其東北部是霍夫堡皇宮的 Leopoldinian Tract,東南方是新霍夫堡,西南方的內環路,將其與“城門外”(ueres Burgtor)隔開。西北部沒有任何建築物,可以很好地眺望內環路、國會大廈、市政廳,以及城堡劇院。廣場上有2尊軍事領袖的騎馬像:歐根親王和卡爾大公。
薩伏依的歐根親王,(德語:Prinz Eugen von Savoyen,1663.10.18巴黎~1736.4.24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元帥、軍事委員會主席,維也納英雄廣場上的兩大英雄雕像之一(另一個是第一個擊敗拿破崙的卡爾大公)。他的軍事天才、殊死精神和戰鬥激情使他扶搖直上,29歲便成爲帝國陸軍元帥。大土耳其戰爭期間,在中歐和巴爾幹三度擊潰土軍,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期,兩度與法軍交戰。並將法國逐出意大利。1718年他大勝土耳其,拿下巴爾幹重鎮貝爾格萊德。他是出色的戰略家,也是懂得激勵人心的領袖,被認爲是歷史上最偉大軍人之一。歐根的曾祖父爲意大利薩伏依王朝公爵卡洛·埃曼努埃萊一世,祖父爲薩伏依-卡里尼亞諾親王托馬斯·弗朗西斯,父親爲法國薩伏依—蘇瓦松總督歐根·莫里茨親王,母親奧林匹亞-曼尼亞爲法國紅衣主教、首相馬薩林(意大利人)之侄女,年輕時曾經爲法王路易十四之情婦。從血統上來講,歐根是個純正的意大利人,從文化上來講,他是個法國人,可是他一生都是在奧地利渡過,並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因此,三國都以他爲榮。
歐根自幼其貌不揚,身材瘦弱,有小修道士之稱。1683 年時值奧斯曼土耳其大舉進攻中歐,基督教世界大受震動,19歲的歐根遂作爲志願人員赴前線參戰,因戰鬥英勇,獲得賞識。1686 年指揮攻克布達城戰役。1687年24歲的歐根升爲中將,戰功卓著。1697 年取得森塔戰役大捷,作爲歐洲軍隊第一次擊敗一位蘇丹御駕親征(穆斯塔法二世),並迫使奧斯曼土耳其簽訂了第一個戰敗條約的年輕將領,幾乎是一夜之間在整個歐洲聲名鵲起,成了打擊異教徒的全歐洲英雄。他的大名在歐洲如雷貫耳,三位皇帝都把他視爲帝國支柱。他也曾說過利奧波德一世皇帝就是他的父親,約瑟夫一世皇帝就是他的兄長,查理六世皇帝就差一點,只是他的上級而已。後世爲了紀念他,一戰時奧匈帝國聯合力量級戰列艦第三號戰艦被命名爲“歐根親王號”;二戰時德國將希佩爾級重巡洋艦3號艦命名爲“歐根親王號”;黨衛軍第七志願山地師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爲“歐根親王師”。歐根有極高的軍事素養,備受部屬的愛戴,極受盟友的欽佩。也有較深的科學藝術素養,和孟德斯鳩、萊布尼茨等學者私誼甚篤。同時他還是位著名的文物收藏家,維也納著名的“美景宮”即是爲他所建。
英雄廣場是霍夫堡皇宮的外部廣場,興建於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時期,是沒有完全建成的所謂“帝國廣場”(Kaiserforum)的一部分。 其東北部是霍夫堡皇宮的 Leopoldinian Tract,東南方是新霍夫堡,西南方的內環路,將其與“城門外”(ueres Burgtor)隔開。西北部沒有任何建築物,可以很好地眺望內環路、國會大廈、市政廳,以及城堡劇院。廣場上有2尊軍事領袖的騎馬像:歐根親王和卡爾大公。
薩伏依的歐根親王,(德語:Prinz Eugen von Savoyen,1663.10.18巴黎~1736.4.24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元帥、軍事委員會主席,維也納英雄廣場上的兩大英雄雕像之一(另一個是第一個擊敗拿破崙的卡爾大公)。他的軍事天才、殊死精神和戰鬥激情使他扶搖直上,29歲便成爲帝國陸軍元帥。大土耳其戰爭期間,在中歐和巴爾幹三度擊潰土軍,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期,兩度與法軍交戰。並將法國逐出意大利。1718年他大勝土耳其,拿下巴爾幹重鎮貝爾格萊德。他是出色的戰略家,也是懂得激勵人心的領袖,被認爲是歷史上最偉大軍人之一。歐根的曾祖父爲意大利薩伏依王朝公爵卡洛·埃曼努埃萊一世,祖父爲薩伏依-卡里尼亞諾親王托馬斯·弗朗西斯,父親爲法國薩伏依—蘇瓦松總督歐根·莫里茨親王,母親奧林匹亞-曼尼亞爲法國紅衣主教、首相馬薩林(意大利人)之侄女,年輕時曾經爲法王路易十四之情婦。從血統上來講,歐根是個純正的意大利人,從文化上來講,他是個法國人,可是他一生都是在奧地利渡過,並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因此,三國都以他爲榮。
歐根自幼其貌不揚,身材瘦弱,有小修道士之稱。1683 年時值奧斯曼土耳其大舉進攻中歐,基督教世界大受震動,19歲的歐根遂作爲志願人員赴前線參戰,因戰鬥英勇,獲得賞識。1686 年指揮攻克布達城戰役。1687年24歲的歐根升爲中將,戰功卓著。1697 年取得森塔戰役大捷,作爲歐洲軍隊第一次擊敗一位蘇丹御駕親征(穆斯塔法二世),並迫使奧斯曼土耳其簽訂了第一個戰敗條約的年輕將領,幾乎是一夜之間在整個歐洲聲名鵲起,成了打擊異教徒的全歐洲英雄。他的大名在歐洲如雷貫耳,三位皇帝都把他視爲帝國支柱。他也曾說過利奧波德一世皇帝就是他的父親,約瑟夫一世皇帝就是他的兄長,查理六世皇帝就差一點,只是他的上級而已。後世爲了紀念他,一戰時奧匈帝國聯合力量級戰列艦第三號戰艦被命名爲“歐根親王號”;二戰時德國將希佩爾級重巡洋艦3號艦命名爲“歐根親王號”;黨衛軍第七志願山地師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爲“歐根親王師”。歐根有極高的軍事素養,備受部屬的愛戴,極受盟友的欽佩。也有較深的科學藝術素養,和孟德斯鳩、萊布尼茨等學者私誼甚篤。同時他還是位著名的文物收藏家,維也納著名的“美景宮”即是爲他所建。
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Karl Ludwig John Lorenz;1771年9月5日-1847年4月30日) ,是奧地利帝國皇子,元帥,軍事理論家,切申大公爵。史稱卡爾大公(Archduke Charles)。是資產階級軍事科學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卡爾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第三子。出生在父親任大公的托斯卡納大公國(現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年輕時就過繼給了姨父切申公爵阿爾貝特·卡西米爾,1790年進入軍隊,在戰事頻繁的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作爲奧地利的軍事統帥而活躍於歐洲戰場,並曾成爲使拿破崙一世首次受挫的抗法名將。1809年奧法戰爭一開始,奧地利軍隊就節節敗退,不到一個月拿破崙的軍隊就攻陷了維也納。就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卡爾從他的駐地率數萬精兵,攜數百門大炮,在維也納近郊的多瑙河畔伏擊了拿破崙的大軍,贏得了阿斯珀恩-埃斯靈會戰,首次挫敗了拿破崙一世的進攻,擊斃包括法國名將拉納在內的4萬餘人,由於力量不足,他沒有繼續進攻,使拿破崙逃過一劫。
卡爾大公在晚年潛心研究軍事,致力於軍事歷史和軍事理論的寫作,並注意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一世的軍事經驗進行總結。其主要著作有《論將領的戰術》,《從1796年的德意志戰局論戰略原理》和《1799年德意志和瑞士戰史》等。威靈頓認爲在反法同盟諸將之中只有卡爾大公水平最高,而拿破崙也認爲在他的對手裏面卡爾大公是最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