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之中,趙雲的地位相當於是劉備的“四弟”,也就是說,在地位上來講的話,除諸葛亮、關羽和張飛外當屬趙雲。所以很多人也戲言稱:趙雲就是三國裏面的完美“趙四”。
但是讓很多人都爲他打抱不平的是,趙雲終其一生,都僅僅是一名鎮軍將軍,這豈不是劉備欺負老實人麼?但是這就是歷史的迷人之處了,試想一下,如若沒有諸葛輔劉禪一統天下時關羽失荊州,這樣的歷史的魅力豈不是削減了大半。
歷史賦予了趙雲太多遺憾,但是在劉備的心中,趙雲的意義卻是非同一般......
在歷史之中被人們所熟知的託孤,是劉備將其子劉禪託福給諸葛亮,從而成就了一段歷史和君臣佳話。其實,在這次託孤後,劉備還向趙雲託孤了。劉備彌留之際說:“朕與卿曾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卻將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情,早晚看覷吾子,望勿負朕言!”趙雲傷心涕零,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衆所周知,在正史之中,並沒有劉備向趙雲託孤一事。但羅貫中能夠將這一個情節堆疊在此,是有他獨到的衆人曾認爲,羅貫中爲彌補正史之中趙雲不得重用的遺憾,於是特意爲他安排託孤的情節。但在當時的情況中,劉備臨終一句“看覷吾子”,是對趙雲數年忠臣耿耿的肯定,更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利的交接,意味着在諸葛的輔佐之功之外,趙雲的權利方是不測關頭時掌控局勢之舵的極爲重要的推手。可惜啊,劉備有此心,趙雲卻不曾徹悟其中意義,而是始終將自己放在忠臣之位,從未多想。一旁的諸葛亮肅然能夠領會其中的深意,但他又如何敢明說,試想倘若諸葛亮戳破其中的深意,衆人必定蜂擁而上諂媚,到那時一切都將無法挽回。
歷史之事,殘缺常有,不完美常有,正如水墨畫中獨特的那抹留白,其中無限深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