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對決已經展開,一方是聲名顯赫的海洋“殺手”——大白鯊,一方是海洋“巨無霸”——殺手鯨,兩個海洋“王者”不期而遇,它們將演繹出怎樣的精彩故事?

“嘿,鯊魚,上!”像這樣富於挑釁意味的話,皮特•派爾已經聽了好幾百遍了。作爲一位經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內朗島及其附近海域從事鳥類和鯊魚研究的生物學家,海豹和海獅被大白鯊撕咬得血淋淋的場面對他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在一場發生於1997年10月9日的 “海上對決”中,犧牲者卻是一條大白鯊。

一道“鯊肝大餐”

那是一個秋天的早晨,一個在海上打魚的漁民一大早就報告說看到有兩條殺手鯨在佛內朗島不遠處遊蕩。殺手鯨主要以海獅爲生,過去很少在佛內朗島附近出現。幾個小時後,皮特•派爾從對講機裏聽到一位遊船船長的喊聲:“快看,殺手鯨正在攻擊一條大白鯊!”

皮特以最快的速度跳上船向事發地點駛去。很快,他看到了兩條殺手鯨,一大一小,好像是一對母子,小的那條正拖着一條已被咬得遍體鱗傷的鯊魚往深海里游去。幾分鐘後,3米多長的鯊魚的肝臟被撕了出來,血淋淋的,一下染紅了大片海水。小鯨開始全身心地享用自己的美味。皮特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靠攏它,用水下攝影機拍下了一組難得的畫面。

即使對於皮特這樣的生物學家來說,眼前的情景也十分意外,因爲此前在其他地方還沒有人看到或者記錄到殺手鯨攻擊大白鯊的情況。衆所周知,大白鯊是海洋裏最“臭名昭著”的冷血殺手,它鮮有對手,更不用說被攻擊而死於非命了。

鯊魚神祕失蹤

事情本身已經有些蹊蹺,更奇怪的是,在接下來的調查中,皮特發現:生活在佛內朗島附近的鯊魚似乎神祕地消失了。

每年的9月到12月,在佛內朗島附近海域的嶙峋暗礁中,棲息着成千上萬只海豹和海獅。作爲大白鯊的食源,海豹和海獅的集中出現使這個小島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大白鯊聚居地之一。自1989年以來,皮特和他的研究小組就在這裏進行鯊魚種羣的調查工作。大白鯊會在食源非常豐富的秋季從佛內朗島消失,這可是研究人員從未見過的情形。難道是不期而至的殺手鯨趕走了鯊魚?

起初,大家推測,那條母鯨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者想要烹製一道美味“鯊肝大餐”,才與大白鯊展開“海上對決”的。但是,美國鯨類協會的專家在觀看了當時拍攝的錄像資料後指出這種推測是錯誤的,因爲被認爲是幼鯨的那條鯨其實也是一條成年雌鯨,編號爲CA2,它的同伴是CA6,它們同屬於一種叫作“L.A.POD”的稀有殺手鯨。

與任何其他殺手鯨不同,這種殺手鯨的外表奇特,體型偏小,幾乎可以說是鯨中的“小矮人”;它們的發聲方式也與其他地方的殺手鯨極不相同;另外,其他的殺手鯨大多以魚或海洋哺乳動物爲生,而“L.A.POD”殺手鯨卻是逮誰喫誰:逮着魚就喫魚,逮着烏賊就喫烏賊,逮着海獅就喫海獅。

皮特猜測,受攻擊的那條接近成年的佛內朗島大白鯊是被一條受傷的海獅吸引來到這片海域的。當受傷的海獅一路漂浮到CA2棲身的岩石堆旁時,大白鯊的出現可能使CA2感到了威脅,於是它衝撞着將鯊魚趕到水下。巨大的衝擊讓鯊魚頃刻失去控制,從而落入鯨口。

殺手鯨            大白鯊

體長   7~10米            3.7~6.5米

最大重量 5668千克           2268千克

生命週期 90年以上           未知

社會生活 高度集羣的社會生活      獨立生活

獵食   像狼一樣依賴於羣體合作    像孤獨的貓科動物,依靠出其不意

的攻擊制勝

繁殖   每3~5年產仔一次,未記載過產 未知

兩仔以上的情況

牙齒   擁有一副使用終生的牙齒    始終處於不斷的生長和更換中

“鯊魚驅逐劑”

在隨後的整個秋季,人們至少四次看到“L.A. POD”殺手鯨現身佛內朗島。如果“L.A. POD”殺手鯨真是“鯊魚驅逐劑”,那麼,鯊魚們又是如何知道它們的到來的呢?

上個世紀70年代,海洋生物學家皮特•凱勒蒙內曾經用殺手鯨發聲法在佛羅里達海域引誘一種叫絲鯊的鯊魚。結果發現,絲鯊一聽到殺手鯨的聲音就會像受到炮擊一樣立刻逃走。受此啓發,凱勒蒙內將一套舊救生衣塗上顏色後穿在身上,將自己僞裝成一條殺手鯨,以便靠近別的鯊魚。沒想到他的“創意”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條被迷惑的檸檬鯊游過來擊打他的頭部,顯然它並不害怕殺手鯨,而一條絲鯊和一條白尾尖喙鯊魚卻相互推搡着奪路而逃,惟恐自己在好奇天性驅使下用鋒利的牙齒去攻擊無畏的海洋生物學家,從而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看來,無論佛內朗島鯊魚是通過視覺還是聽覺來識別殺手鯨,殺手鯨的出現的確是佛內朗島鯊魚神祕消失的原因。人們一直懼怕大白鯊這個恐怖的海上捕獵者,殊不知在大洋深處,大白鯊對自己在海洋生態鏈中的地位卻別有一番感受,它們也時不時受到別人的擠對。

小資料

巨齒鯊比大白鯊長兩倍還多,身體強壯,身體呈流線型。嘴直徑可達2米,牙長21釐米,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因此,巨齒鯊是遠古海洋的終級獵食者。成年巨齒鯊一般在開闊的大洋中獵食,經常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幼年巨齒鯊則生活在離海岸較近的海域中。

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遊動,從獵物下方發出攻擊。在獵食大型獵物時,巨齒鯊則主要攻擊其尾部或鰭,使對方喪失游泳能力,再將其報銷。

生活時代: 新生代 中新世-上新世

天敵:無 食性:肉食

典型體長:15米以上

推測體重:10噸以上

遠古“海上對決”

大白鯊和殺手鯨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1100萬年前,當現代大白鯊的遠古祖先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時,它就與巨齒鯊——一種身長達15米的龐然大物一起主宰和分享着海洋。兇殘的巨齒鯊或許略高一籌,成爲當時海洋中的“霸主”,它們常把鬚鯨當作“午餐”。從遠古化石證據來看,在那個時候,大白鯊的祖先們從來都是遠遠地躲着自己的這個“超級親戚”。

到250萬年前,巨型逆戟鯨狀海豚出現,而巨齒鯊卻消失了。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爲,是現代殺手鯨的遠古祖先取代了巨齒鯊在海洋食物鏈中的頂點位置。而大白鯊的祖先們可能就像成功避開巨齒鯊的攻擊一樣,也成功地避開了巨型逆戟鯨狀海豚的致命攻擊,從而倖存下來,繁衍至今。

由於大白鯊遭遇殺手鯨的事件太罕見,科學家們或許永遠沒有機會完全瞭解這兩個海洋“霸主”之間在生境、進化競爭等方面的真正關係。大白鯊或許還得與這位海洋“泰坦”巨人(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巨人)鬥爭到底。

在1997年的神祕攻擊事件發生後的三年間,殺手鯨似乎罷工了,人們沒有再看到它們的身影。直到2000年11月,幾乎在同一地點,人們又看到了殺手鯨的身影:嘴裏銜着一大塊白色的新鮮肉,但水裏幾乎看不到血色。專家估計,這一次殺手鯨獵殺的可能不是海洋哺乳動物。等皮特趕到時,這個貪婪的傢伙已經將每一片可以用來做DNA分析的殘片都吞食得乾乾淨淨,然後就像1997年那次一樣消失在海洋深處。

跟蹤大白鯊

一個清冽的秋天的早晨,皮特•派爾和斯科特•安德魯森坐在一艘觀察用的小舢板上,正停靠在佛內朗島東南部近海海域。佛內朗島的這片海域是海獅和幼海象經常出沒的地方。清澈的海水中,一隻只水母像一盞盞白色燈籠慵懶地游來蕩去。突然,一個龐然大物出現了:一條大白鯊巡遊了過來。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尋求研究課題的海洋生物學家,或許再也找不到比研究大白鯊更糟的課題了,因爲它們確實太稀有了,很難尋找到觀察它們的機會;也無法將它們圈養起來,這樣可能置它們於死地。因此,沒有人知道巨型大白鯊在哪裏繁殖、生命史有多長、種羣有多大。如此看來,它們一年一度在佛內朗島的集會就顯得十分珍貴,幾乎是科學家們研究大白鯊的唯一機會。可以說,佛內朗島是世界上研究大白鯊的最佳地點。在這裏,人們可以看到最自然的大白鯊的生活狀態,根本不用勞神費力地往水裏投魚餌。

通過水下照相機,派爾和安德魯生辨認出了一些他們先前一直在跟蹤的大白鯊個體,它們的名字分別是Cuttall、Tipfin、Spotty、ZZTop、Emma、Bitehead和Calripfin。派爾和安德魯生通過研究已經逐漸瞭解了大白鯊的種羣結構、棲息模式和生存環境。他們發現,雄性大白鯊每年秋季都會回訪佛內朗島,而雌性則每兩年出現一次。那麼,在其他時候大白鯊們又到哪裏去了呢?它們棲身何處呢?

早在1999年至2000年,派爾和安德魯生運用衛星跟蹤器跟蹤了4條大白鯊,這種高科技跟蹤裝置被安裝在鯊魚體內,每兩分鐘記錄一次海水深度、溫度和光照水平。6個月後,由設計好的程序控制,跟蹤器可以從鯊魚體內自動彈出,浮出水面,並將貯存的數據傳輸給軌道衛星。早在2000年11月那次殺手鯨攻擊大白鯊事件發生的那一刻,衛星數據顯示Tipfin突然向深海下潛了500米,然後一路向西,頭也不回地遊向夏威夷海域。在相當一段路程,Tipfin一直呆在300~500米的深海中,有時甚至潛到650米的深處,那裏的水溫在5℃以下。這讓科學家們很喫驚,因爲鯊魚的活動能力與環境溫度密切相關,其體溫可以比水溫高出10℃,而且血液溫度每提高10℃,其活動能力可提高3倍。但是在溫度只有5℃的深海,大白鯊怎樣保持足夠的活力呢?這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沒想到的是,解讀出的衛星數據幾乎將科學家們“擊昏”:大白鯊們從來都不做海灘“擁抱者”,而是一羣遠海“流浪漢”。絕大多數大白鯊都會遠遊近2000千米到達東太平洋位於夏威夷島與巴加加利福尼亞之間的深海海域,衛星甚至在佛內朗島3600千米以外的夏威夷海域捕捉到了Tipfin如同探險家馬可波羅般的孤獨身影。

越來越多的衛星數據顯示,雄性鯊魚們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來到佛內朗島,很可能是爲了尋找自己的伴侶,因爲雌性鯊魚每隔一年便會返回佛內朗島,但是雌性鯊魚的繁殖仍然是一個謎。

揭開大白鯊的繁殖和遷徙之謎,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保護它們。大白鯊由於生長週期長,繁殖緩慢,更容易受到海洋過度捕撈的致命打擊。現在,澳大利亞、南非、馬爾他、美國及墨西哥等國家都對大白鯊採取了保護措施。遺憾的是,2000年,一項將大白鯊列入國際動物貿易保護協定瀕危物種()的提議被否決了,這一提議旨在保護大白鯊免遭人類爲了得到它們的鰭、軟骨、牙齒、脣等而對其進行的捕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