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沫若堅持要拆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狠話反對,50年後擔憂全說中

宋代孔平仲在《城樓晚望》裏寫道:“城樓高跨天中央,登臨舉目極四荒。”古時城牆與城樓是登臨遠望的好去處,在城牆之上極目遠眺,整座城池盡收眼底,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天地廣闊、世間繁華。除此之外,城牆還是抵禦來犯敵軍的首要防禦,它巍峨地聳立在那裏,維護着一座城市的安寧。

在北京城,曾經也有這麼一段歷盡滄桑的古城牆,它始建於元代,一直沿用了7個世紀之久。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這段見證了百年曆史的老城牆卻被無情地拆毀了,這件事一直是建築師和歷史學家們的隱痛,至今還是一道歷史上難以癒合的傷疤。

1949年新中國成立,北京作爲新生國家的首都,如何進行規劃自然成爲了重中之重的問題。對於北京城的改造,學術界分爲兩個派別,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以郭沫若爲首的一派贊成拆除北京城牆,因爲城牆是防禦型建築,在和平年代已經完全失去了其作用,並且阻礙了城市交通的發展。

而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爲首的一派則堅決捍衛古城牆的存在,並且還和留英建築專家陳佔祥一起提出了“梁陳方案”。該方案建議,可以在北京的城西再建一座新城,以長安街爲界限,新城是政治心臟,而古城則是城市博物館。

梁思成等人提出,北京城牆的保留具有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可以把城牆頂部開闢爲供遊人們登高遊覽的地方,同時把牆外的護城河加以修砌,注以清流,對兩岸進行綠化。這樣就可以把北京舊城的周圍形成一個具有極大特色的環城立體公園。

這件事情的爭論一直持續了4年,期間城牆和牌樓的去留一直懸而未決,但最終建造工業城市的理念佔據了上風,1953年,北京古城牆和牌樓被拆除,林徽因因此心力交瘁,病情急劇惡化,在短短兩年後含恨而終。

在拆除工作即將展開時,林徽因曾與拆除派展開激烈辯論,她痛心不已地說:你們現在毀掉的是真正的古董,毀掉的古建築永遠不可能再回來,將來有一天你們遲早會後悔。

事實證明,林徽因說的沒錯,在2000年以後,人們終於認識到了保護古遺蹟的重要性,於是組織了專門的機構開始研究如何保護僅存的遺址。國家開始搬遷佔用的單位和住戶。拆除了各種違章建築,並對城牆進行修繕工作。

然而即使進行再多的修繕和維護,毀壞的城牆也不可能再恢復原樣了,當初拆除時有多堅決,如今維護起來就有多難。時至今日,城牆的遺蹟只有廣安門外的鳳凰嘴村還保留了一些斷瓦殘垣,明北京內城西城牆南端、正陽門、箭樓、東南角樓都是修復過後的樣子,原來的歷史價值總歸是大打折扣。

古建築是歷史的見證者,過去因爲種種原因人們毀掉了太多珍貴的歷史遺蹟,樁樁件件令人痛心。幸而如今人們保護歷史文化的意識愈加清晰,只願北京城樓的遺憾永遠不要重演,所有的歷史遺蹟都能得到應有的呵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