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疫情爆發和內亂之後,美國的國內外局勢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如果現任美國政府欲發動一場戰爭來轉移矛盾,孤注一擲的“賭”美國國運的話,美國肯定不會再尋找伊朗,委內瑞拉這樣的對手,因爲它們的分量不夠,也於事無補。然而,如果美國發動一場戰爭的話,又會怎麼樣呢。


美國現在確實很亂,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毫不誇張的說,美國又一次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將事關美國“一超”地位是否還能維繫?甚至於,將事關美國是否會衰落,分裂,乃至崩潰。


一,疫情拐點尚未到來,復工仍然有高風險


截止5月31日,美國新冠確診病例爲1819788例,死亡105634例。根據霍普金斯大學相關專家的分析,儘管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日增長數據在放緩,但真正的拐點尚未到來。預計,至少要到6月中旬才能進入“拐點”時期。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的數據,至5月30日,美國的失業人口已經超過3000萬。儘管各地已經陸續復工,但復工所帶來的風險仍然使人“小心翼翼”。總之,復工與隔離之間的矛盾已經使美國人“左右爲難”。然而,此時的一起偶發事件卻使美國又一次被“熱烤”。現在的美國可謂是“水深火熱”。



二,“跪脖鎖喉”案導致美國“一片火海”


如果將“來無影去無蹤”的新冠狀病毒比作“無孔不入”之水的話,那麼,白人警察德里克·肖文的“一跪”卻跪出了美國的“一片火海”。


當地時間5月25日晚,一位名叫喬治·弗洛伊德的非洲裔美國人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家熟食店使用20美元假鈔時被發現,接警後趕到現場的四名警察將其撲倒在地。其中一位名叫德里克·肖文的白人警察用膝蓋將弗洛伊德的脖子死死的“抵壓”長達7分多鐘,導致該名非洲裔美國人死亡。顯然,這是一起“暴力執法”事件。


這起“跪脖鎖喉”案發生後,引起當地非洲裔人的不滿和憤慨,於是,5月26日發生了圍攻警察局事件。明尼阿波利斯市警方採取了武力行動。然而,這件事情卻迅速發酵,導致在美國各地爆發了多起抗議活動。從27日開始,抗議活動上升到“騷亂”事件。已有21個州30多座城市被波及。


在這次騷亂中,打,砸,搶,燒場景已經屢見不鮮,街道,警察局,報社大樓可謂是一片火海。就連紐約,華盛頓等重點地區也未能倖免。從5月29日開始,近2000人“包圍”了白宮。逼得美國總統發推說:如果有人敢硬闖,就放狗咬!由此可見,這起事件的性質已經發生改變。有的媒體居然使用了“革命”的字眼。目前,美國聯邦政府已經動用國民警衛隊協助“執法”。在美國,這樣的情形已經30年未出現了!上一次還是老布什時期的洛杉磯暴亂時,美國曾出動大規模的國民警衛隊“平叛”。對於目前的美國政府來說,既有疫情的肆虐,又有各地民衆的抗議和騷亂。相信,美國總統現在的心情一定是在“一冷一熱”中煎熬着。



三,“連任”面臨變數,仍然“癡心不改”


本屆美國總統在競選時就承諾“不領總統工資”。上任後,他確實踐行了這個諾言,象徵性的只領一美元年薪。不僅如此,他的女兒伊萬卡也是在“無薪”爲他打工。由此可見,他對總統的寶座是多麼的“渴望”。所以,他不可能輕易的放棄“連任”念頭。儘管美國的局勢對他的競選越來越不利。


本屆美國政府2017年1月20日上任後即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對內實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減稅”措施,對外主打貿易戰,薅羊毛,增加保護費,好不容易“搞來”了2%以上的GDP增長率,創造了50年來的3.5%最低失業率紀錄,保持了49%以上的穩定支持率,連任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瘟疫卻使所有數據嚴重“縮水”。指望在經濟上助力連任的想法成爲了泡影。


由於美國總統滿腦子的“經濟”,由於對病毒的“一無所知”,由於對美國醫療水平和資源的“迷之自信”,終至美國錯過了防疫的最佳時機。待到發現情況不對時,已經悔之晚矣。疫情在美國的大爆發,不僅奪去了10萬多人的性命,經濟損失更是不可估量。而疫情對社會的撕裂更是美國未來所難以彌合的。果不其然,白人警察肖文的“一跪”彰顯了美國社會被撕裂的後果。


從“跪脖鎖喉”案的表現來看,是一起“偶發事件”。但從本質來看,是種族歧視的慣性反應。從根源來說,是“蛋糕分配”不公造成的貧富不均。所以,正在美國發酵的這場抗議活動乃是“歷史”的必然。美國如想繼續強大,必須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現在的美國政府卻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心平氣和的思考這個“未來”問題。當務之急自然是“連任”。



四,國際形勢嚴峻,美國“國運”面臨考驗


美國自1894年成爲GDP世界第一以來,至1991年蘇聯解體後成爲唯一“超霸”國家,“耗時”近百年。其間,雖然經歷了二戰的血與火考驗,承受了冷戰的煎熬,面臨過1930年代的“大蕭條”。但在總體上來說,“國運”是上升的。然而,自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後,儘管美國的經濟仍然在增長,但債務卻也在不斷增加,儘管軍事能力在增強,但美國在海外的軍事行動卻越來越“慎重”了,甚至於可以說“膽子”卻越來越“小”了!比如說,2019年6月20日,伊朗曾在霍爾木茲海峽擊落了美國的無人機,但美國卻在最後一刻放棄了對伊朗的武力報復行動計劃。再比如,今年1月3日,美國雖然對伊朗蘇萊曼尼將軍搞了個蓄謀已久的“定點清除”,但當伊朗1月8日對美軍伊拉克基地進行導彈襲擊後,美國又一次“退縮”了!說明什麼?說明美國已經沒有原來的底氣了!


當然,美國連續兩次放棄對伊朗的報復,並不是說美國就打不贏伊朗。而是因爲美國無法面對打過後的局面,不敢想象陷入戰爭泥潭的後果。這個後果也包括一旦動手後,在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中,美國極有可能會“一敗塗地”。歸根到底,還是因爲美國的整體實力“相對衰落”了!敘利亞問題的“半途而廢”,委內瑞拉問題上的“猶豫不決”,在大國博弈中的“嘴炮”等,似乎都表明,美國的信心已經不足。而越是“裹足不前”,美國面臨的國際形勢就會越嚴峻。



五,美國政府將何去何從


疫情對美國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社會撕裂。正在發生的全國騷亂對美國構架的衝擊等,是“內憂”。而百年不遇之世界大變局來臨之前的博弈是“外患”。在這種“內憂外患”下,美國將何去何從呢?或者說,美國現政府會通過一場戰爭來改變美國的處境嗎?通常情況下,如果是個正常國家的話,自然不會將戰爭作爲選項。但是,美國卻並非一個“正常國家”,或者說,美國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國家”。美國前總統卡特曾在去年感慨說:在美國的243年曆史中,只有16年沒打仗。


對於民主黨人卡特的這個感慨,可以看作是對共和黨政府的“警告”。當然,也似乎可以解讀爲“提醒”。畢竟,近百歲,且曾是美國總統的卡特肯定對世界局勢的微妙變化有着常人有所不及的觀察力。如果再聯繫此前不久另兩位同樣高齡的美國風雲人物巴菲特和基辛格言論的話,卻也耐人尋味。前不久,85歲的股神巴菲特說:永遠不要與美國“對賭”。而號稱戰略大師,97歲的基辛格則說:美國敗了,誰都不會好過。如果將這三位“老者”的話結合在一起來解讀的話,似乎是:憂慮中有着威脅的意味。


從美國這個國家的整體利益來說,不管是“內憂”還是“外患”,自然是對美國不利的。但如果就美國現任總統的個人而言,也未必都是“利損”。假設一下,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下,如果美國政府“無所事事”的話,他的“連任之夢”極有可能會泡湯。然而,如果美國發動一場戰爭的話,又會怎麼樣呢?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爲戰爭轉移了國內的矛盾,連任成功;另一種是發動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使總統大選被無限期推遲。顯而易見,這兩種結果都對癡心不改的“現總統”有利。


在疫情爆發和內亂之後,美國的國內外局勢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如果現任美國政府欲發動一場戰爭來轉移矛盾,孤注一擲的“賭”美國國運的話,美國肯定不會再尋找伊朗,委內瑞拉這樣的對手,因爲它們的分量不夠,也於事無補。所以,假如美國的國內動亂再加劇,國際環境再惡化的話,美國現政府極有可能會挑起一場更高級別對手,更大規模的戰爭。因此,必須警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