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也是如此,在柴荣攻打后蜀时,后蜀向南唐、北汉发去了求救信,两国也都同意攻打后周。这里要说一个插曲:后蜀皇帝孟昶听说后周有用兵倾向,派客省使赵季礼前往秦州、凤州巡查。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五月,周世宗柴荣派宣徽南院使向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客省使昝居润一起,领兵攻打后蜀,史称“后周攻后蜀”之战。

秦凤成阶四州位置示意图

这场战争,由于柴荣没有御驾亲征,缺少皇帝“流量”支撑,因此被古代军事历史爱好者们“冷落”,鲜有看到相关深入分析解读文章。但回顾柴荣在位五年多年的南征北伐,不能忽略一个史实:“后周攻后蜀”之战,是世宗柴荣对外主动用兵的第一战,也是柴荣巩固“削平天下之志”之志后的第一战,对研读柴荣的后续用兵策略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主动发起的“第一战”,多会精挑细选、穷兵力克。令人不解的是,“后周攻后蜀”之战,前后持续半年之久,后周却在取得秦、凤、成、阶四州,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按下战争终止键,原因何在?

第一阶段:初征不利,持久无功

秦州原本为中原王朝故土。契丹灭晋时,后蜀趁中原混战之际,乘机夺取关中附近的秦、成、阶、凤四州。

公元955年三月,秦州百姓不堪后蜀残暴统治,不少人不远千里来到大梁,“请求”周世宗柴荣西征,恢复旧土。

五月二十四日,柴荣令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客省使昝居润出征后蜀。王景初战告捷,一举拔掉后蜀黄牛等八个营寨。

后周行军方向

这里要说一个插曲:后蜀皇帝孟昶听说后周有用兵倾向,派客省使赵季礼前往秦州、凤州巡查。赵季礼自负文才武略甚高,回来后对孟昶说,在秦凤驻守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都不是带兵打仗的料。赵季礼毛遂自荐,顶替了他们,带领侍卫精兵一千,从成都开赴前线,准备去做最高指挥官。

赵季礼行军到德阳,听说后周已经攻打过来并连拔八个营寨,心生恐惧,不敢前进,“单人匹马”迅速撤回成都。后蜀民众以为他是打败回来的,非常震惊。孟昶问他前线事宜,他什么也答不出来。孟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就把赵季礼斩首在崇礼门外。赵季礼“舍身”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六月初五,后周与后蜀军队在威武城遭遇,后蜀大将李廷圭击败后周,俘获后周军队训练官、濮州刺史胡立等。

《读史方舆纪要》谈及威武城:“在(凤)县东北六十里。五代梁贞明初,蜀王建置城于此,为戍守之地”。威武城位于今陕西凤县草凉驿附近,可见后周伐蜀是沿着陈仓道推进的。

六月初十,孟昶派遣使者暗中前往北汉和南唐,请他们出兵一起对付后周,北汉和南唐都同意了孟昶的请求。

到了七月,后周军队在前线一直进展不大。宰相李谷对柴荣说,王景等人征讨后蜀“持久无功”,粮草运输接济不上,不如罢兵。

第二阶段:黄花大战,并收四州

这可是柴荣主动对外用兵的第一战,是柴荣“平天下”的第一步,怎可轻易罢兵!

于是,柴荣派赵匡胤到前线视察战况。赵匡胤深知柴荣抱负,回来后称,秦、凤两州可以夺取。柴荣“接纳”了他的意见,继续对后蜀用兵。赵匡胤前线督战后不久,后周军队逐渐打开局面。

八月,王景带军打败蜀兵,俘获后蜀将帅士卒约300人。

关键时刻到来了!九月,后周与后蜀上演了“黄花谷大战”,这是一场教科书式山地远奔突袭与防御战,可惜《资治通鉴》等史料对这场战争的记载语焉不详。我查证了众多史料,试图还原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先是后蜀大将李廷珪出招!他制定了“分进合击、关门打狗”之策,试图切断后周军队的运粮通道,将后周来犯军队包围全歼于凤州城下

李廷珪分兵合击路线

九月,李廷珪派遣李进占据马岭寨(今陕西凤县西),接着出从斜谷出奇兵,驻守白涧((今陕西凤县东北白石铺),并分兵出凤州之北的唐仓镇(陕西凤县北唐藏镇)和黄花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军事斗争的重头戏。王景识破了后蜀军队这一意图,于是冷兵器时代,一出精彩的山地反包围战上演了

黄花谷大战行军线路

王景派遣张建雄带领二千士兵急行军,先行占领黄花谷口,在此处设好埋伏!《读史方舆纪要》和《汉中府志》记载,黄花谷口在黄花故城附近,“黄花故城,在凤县(陕西凤县凤州镇)北六十里,东汉故道县地梁泉县之梁道乡也”。其大体位置也在现今的草凉驿附近,与唐藏镇中间有一条便捷驿路,即西进蒋家沟,翻越虎淼梁,通过草滩沟到唐藏。

《孙子兵法》指出,“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黄花谷为两山之间狭谷地带,是较为典型的“隘者”地形。“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也就是说,对于黄花谷口此“隘”类地形,如果我军先占领,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等待敌人到来。如果敌人先行重兵把守,我军就不要去主动进攻了。

王景用重兵先行占据黄花谷口,在战术上就占领了绝对主动权。

为了彻底消灭前来占据黄花谷口的王峦军队,王景又派遣一千士兵迂回到唐仓镇,切断了蜀兵归路。

黄花谷3D示意图

后蜀王峦带领军队来到黄花谷口,发现山谷前面道路封锁,还来不及反应,但听山谷两侧金鼓齐鸣,后周军队如天兵下凡,从草木丛林中接连冒出,紧接着箭矢如雨,后蜀士兵纷纷倒地。王峦知道中了后周军队埋伏,带领军队迅速撤退,奔回唐仓镇。

谁知,守备空虚的唐仓镇也已被后周军队占领,王峦在此又一次被后周军队伏击,在埋伏圈中如惊弓之鸟的后蜀士兵已无还手之力,更无还手之心。王峦战死后,三千蜀兵被后周军队俘获。

黄花谷之战,成为后周攻打后蜀战争的分水岭。此战之后,后蜀将士大为震惊,军心不稳,驻守马岭寨、白涧的蜀兵听说前线失利,纷纷“退奔”而逃,连蜀将李廷珪、高彦俦也远撤青泥岭。

蜀国大将韩继勋更是以秦州城孤立无援为名,弃城逃回成都,留下观察判官赵玭守城。赵玭原本就是前中原王朝(后晋)的旧将,见后周“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于是举城投降,前来斜谷增援的蜀兵也被打败,紧接着,成、阶二州也都投降。

十一月,王景带领军队包围凤州,并派韩通分兵到固镇,阻断后蜀军的增援部队。

后周推进方向

十一月三十日,王景攻克凤州,活捉后蜀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浦等将士五千人。至此,秦凤成阶全部归属后周,蜀国朝野震惊。

然而此时,在战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柴荣却停止了对后蜀方面的军事行动。为安抚四州民众,柴荣下诏说,“除了二税必须征收以外,凡是蜀人所订的各种租税及徭役,全部废止”,由此四州民众皆归心后周。

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柴荣任命征讨后蜀有功的王景为秦州节度使,兼任西面沿边都部署,防御党项和后蜀。

作战方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攻打后蜀,柴荣在“出征不利、持久无攻”,朝中出现反对意见的窘境下,一意孤行、决意用兵,为何在一举收获秦凤成阶四州、后蜀将士纷纷投降的利好局面下,反而鸣鼓收兵呢

柴荣像

对于古代军事战争,脱离当时政情国势,只把眼光拘泥于一场战争,很难得出有价值的思考。对于这一问题,还需要历史现实出发来分析。

(1)柴荣令近臣起草《平边策》,统一天下有一揽子计划

柴荣是五代十国乱世之中难得的有雄心、有策略的贤明之主,即位初年就有统一天下的雄心,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宏伟夙愿,于是一改周太祖郭威务求稳定的统治方式,在对内深化改革、精兵强将的同时,对外推行武力开边。

显德元年(954年)高平一战,柴荣树立了在后周的威信,巩固了其统治地位,“自是政事无大小皆亲决,百官受成于上而已”。在推行招抚流民、广开言路等内政措施的同时,柴荣加快对外统一步伐,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令近臣起草《平边策》。王朴献上的《平边策》深得柴荣欣赏,这篇奇文研讨了唐代以来中原王朝疆土萎缩问题,规划了对外用兵方略,讨论了用兵时机等。

在对外用兵方略,或者说征讨顺序上。王朴认为,“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他认为后周与南唐边境线,沿着淮河近二千里,最容易被搅乱。因此,应从南唐的江北(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带开始夺地。得到江北,则南唐江南一带就容易平定。南唐一灭,则岭南(南汉)、巴蜀(后蜀)不需要动用武力,可“传檄而定”。平定了南方,那么幽燕之地必然望风归附,河东(北汉)则可作为最后一步,等到天下平定后,在一举降服。

《平边策》的用兵顺序,归纳起来为“先易后难、先南后北”,这说明柴荣平定天下,是有一整揽子统筹策划的,并非想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但事实上,柴荣对外用兵并没有完全生搬硬套《平边策》,而是随着平天下的进程不断调整和优化。

(2)中原为四战之地,对外用兵需先保障自身安全

后周都城大梁(今开封市西北),是四战之地, 四面有敌:西向是后蜀,北向是契丹、北汉,南向是南唐,都是后周的交战对象。后周犹如笼中困兽,不拆除“牢笼”,就难以立国立威。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 第88页) 后周地图

西向,与后蜀以秦岭、陇山(六盘山南段)为界。后蜀边界线已经推移到秦岭山脉北侧,关中与巴蜀、汉中之间的战略要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几乎都控制在后蜀手中。后周凤翔与后蜀秦州仅有一山之隔,从秦岭山脉顺势俯冲而下,将对后周关中地区形成极大威胁。自古以来,关中不安、汴洛摇撼。柴荣对外用兵之前,必须要平定秦凤二州,在西线建立牢固可靠的防御带,巩固后周在关中地区的统治,进而确保中原西部战略安全

南向,与南唐以淮河为分界线。江淮一带,大多为平原,物产丰富,是难得的补给粮仓。此处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分布,有着广阔的沼泽地带。淮河上的军事要冲,东边为楚州(今江苏淮安),西边为怀远(属濠州)、寿州、正阳等地,这些要冲都在南唐控制范围内。南向方面,后周面临南唐极大的战略威胁。夏秋时节,江淮水运虽然非常便利,但是北方的骑兵、步兵活动则大为受限,柴荣对南唐用兵,理应在冬季。

北向,为契丹和北汉。高平之战后,北汉一蹶不振,继任的北汉主刘承钧选择休养生息、闭国自保,且后周与北汉相邻的晋州、潞州相对而言有险可守。契丹占据着幽燕十六州,获得了中原王朝北疆的防守重地。失去幽燕,契丹骑兵可快速南下奔袭大梁,届时后周岌岌可危。北向方面,后周压力也很大。对于后周,庆幸的是,当时辽穆宗耶律璟昏聩残暴,整日大醉不醒,契丹国内政权混乱、政权叛乱不断,是辽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柴荣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选择西征南伐。

由此可见,柴荣如果倾其国力、穷其兵马,对后蜀进行毁灭式打击,极容易被其他国家背后插刀、趁虚而入,致使大梁陷入险境。

历史也是如此,在柴荣攻打后蜀时,后蜀向南唐、北汉发去了求救信,两国也都同意攻打后周。南唐皇帝李璟多次欲图中原:“乃眷中原,我之故地也”!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在巩固了与后蜀的边境线后,马不停蹄发起了对南唐战争。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可以说,南唐才是柴荣真正的战略目标,攻打后蜀只是为进攻南唐铺平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