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隻聰明但是過度貼心的攝像頭,一羣滿滿孝心的孩子,和一位因爲疾病無法享受正常生活的老人,共同帶來了一個美麗的誤會。有時不妨靈活處理,比如時不時回家看望,或者和老人協商請護工居家陪護,即便孩子不住在老人身邊,這樣的事情是不是也能有效地避免呢。

5月28號上午六點多,蘇州崑山城中派出所接到轄區的一位老人報警,說自己被人監視了。但乍聽上去事情有些離奇,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老人告訴警察,自己只要一出門,就會立馬出現:“老孫要跑了”這樣奇怪的聲音。家裏大事小事,似乎有人躲在暗處,掌握得一清二楚。

蘇州崑山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民警顧秋豔說,當時發現客廳上有一個監控,但是也並沒有什麼異常。

正當民警一籌莫展之際,孫老先生的電話響了。警員接過電話,突然天花板上傳來一男子的聲音:警察同志,你要打我電話,不要掛。

警員循着聲音抬頭查看,只見在天花板角落裏有一個攝像頭,聲音便是從這裏發出來的。民警隔空與攝像頭另一端的人對話:才知道說話的人竟是孫老先生的兒子。

原來,孫老先生患有老年癡呆症,子女本想搬過來照顧老人,沒想孫老先生獨居慣了,多次發火,把子女趕了回去。爲防止發生意外,家人才決定安裝攝像頭,實時關注老人的居家狀況。這個會說話的監控,子女也曾向老人解釋多次,無奈老人因爲病情,記憶減退,才鬧出了報警的尷尬。

轉變陪護方式 讓孝心不再尷尬

一隻聰明但是過度貼心的攝像頭,一羣滿滿孝心的孩子,和一位因爲疾病無法享受正常生活的老人,共同帶來了一個美麗的誤會。記憶變差的老人拒絕面對、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衰老;而年輕的子女們因爲孝心焦慮 不得不辦法用盡。有時不妨靈活處理,比如時不時回家看望,或者和老人協商請護工居家陪護,即便孩子不住在老人身邊,這樣的事情是不是也能有效地避免呢?

江蘇廣電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雯 熊玄 編輯/胡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