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有火,主要是指心肺的火,比如出現口乾煩躁、口苦、咽痛、口腔潰瘍、燥熱、頭部出汗多等;下焦有寒指肝腎、二陰、子宮等部位的陰寒症狀,比如下肢畏寒怕冷、性慾下降、女性痛經、小便頻多、大便溏瀉等。

兩組症狀兼有的,不能過用溫補,也不能過用清熱,溫補則助火,清熱則耗陽。

疏通三焦,使全身的氣機流通,是治療的重要法則,《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人身上下左右俱病,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氣之法也…中軸的旋轉停頓,四維升降倒作,圓運動成了不運動,故上下左右俱病。”

上焦有熱不能右降,下焦陽虛不能左升,而成上熱下寒之證。

“人身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中醫之法,運軸以行輪之法,運輪以復軸之法,軸輪並運之法而已”。

因此,單純上焦有熱可用右降的方法,用清熱瀉火的藥物可以治療,如石膏、梔子、黃芩、黃連;單純陽虛不升者,可用左升的方法,用附子、乾薑、桂枝等;上下左右俱病,病在中軸,治也在中焦。

中焦的治法有多種,比如偏於中焦虛寒,可用附子理中丸;中焦氣滯不運者,可用平胃散等;寒熱虛實錯雜,用小柴胡湯、柴胡桂枝幹姜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