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使是在現在的現實生活裏,有多少女人都是無愛婚姻,難道都要像申氏一樣。可若真的如此,申氏這一生多可悲。

我遲遲不寫申氏。

實在是我更喜歡電視劇裏的申氏,她是那樣優秀的女子,我多希望她是電視劇裏那般美好的結局。

可惜,原著裏,她是整本書裏最悲的女子。

她比沈國舅的原配夫人大鄒氏,還要悲。沈國舅雖然沒那麼深情,但是也沒那麼涼薄。他是愛過大鄒氏,記得大鄒氏,想要對得起大鄒氏的。

可申氏。

她和她的一雙兒女俱殞命,齊衡卻轉身娶了慶寧大長公主的嫡孫女。

齊衡,不記得她。

齊衡的晚年,想得依舊是盛明蘭。

而申氏,不過是齊衡生命裏的曇花一現。盛開過,那般悽慘地凋零了,也被忽悠忽悠地遺忘了。

申氏,晉南申氏大族的嫡女,家中屢出大員。

申氏出自高門,她的祖父被顧廷燁稱爲“老狐狸”。

一朝天子一朝臣。

嘉成縣主死後,齊家在朝中處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他們跟新皇無甚交情,卻跟舊王沾親帶故。

局面萬難展開之時,申氏的祖父相中了齊衡,而平寧郡主也想要攀上申家大族。

於是,齊衡娶了申氏。

申氏給齊家帶來了多大的助力呢?

申氏生了雙胞胎,皇帝賜了金鎖片,頒賞賜之時,口諭中特意提了申老狐狸過去所做的“卓越貢獻”。

當時的英國公夫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還是申家有面子。”

皇帝賞賜齊家,不是因爲齊家的功勞,而是因爲申家的功勞。

英國公夫人何其高貴精明,她的婆家孃家俱是頂尖的高門,但是對於申家的面子卻也是認可的。

可以這樣說,齊衡,甚至是整個齊家在仕途上的前進,都跟申家脫不了關係。

齊衡娶了的就這樣一位高門貴女。

申氏,宛如江南煙雨,被盛明蘭稱爲“高手”。

申氏,雖然長得沒有盛明蘭好看,但是卻有江南煙雨的雅緻,說話緩慢,自有一種清貴的氣派。

在我的感覺裏,申氏很像盛長柏的妻子海氏,出自大族,自身有很好的教養,即使是跟盛明蘭過招,都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是她還成功算計了盛明蘭。

盛明蘭就曾經感慨,申氏是個高手,說話水平不低。

如此有家世,品貌端正的女子,按說該是齊衡的良配。可惜,這樣人人誇讚的“賢妻”卻並不得齊衡喜歡。

申氏自歸齊家後,生育了一對龍鳳胎。齊家大房無子,而齊家二房的申氏一下子就生了兩個孩子,還是兒女俱全,再加上申氏祖父的功勳,齊家二房徹底打壓住了齊家的大房。

可給齊家帶來這些榮耀的申氏,卻過得並不開心。因爲,她始終不知道丈夫的心在哪裏。

她只知道丈夫的心不在她身上。

因爲這“無愛”婚姻,申氏做了最傻的三個選擇。

其一,追究往事,去找所謂的“前女友”。

申氏抱着女子最美好的願望嫁給了齊衡。

她以爲自己會幸福一生,卻不想齊衡雖待她甚好,卻總是神遊天外,不知道在想誰。她越發好奇齊衡心裏的女子到底是誰。

於是,她把齊衡相處過的女子看了一個遍,發現只有盛明蘭的品貌最爲出衆。

於是,申氏便開始試探盛明蘭。

她第一次見盛明蘭就說:“常聽說舅母自小愛說愛笑,叫人聽了,如沐春風,喜不自勝。”

那年春日,那個素錦青袍的少年送了盛明蘭一本滇家的食譜,盛明蘭回屋翻開,從書頁中掉出一朵壓成書籤的桃花,淺粉色的花瓣,只如拇指大小,上面用蠅頭小楷寫了八個字:如沐春風,喜不自勝。

盛明蘭強自鎮定,咬牙說了這樣的話:“大丈夫志在四方,衡哥兒正是報效上進之時,我雖女流之輩,也知如今朝堂上諸事繁忙。衡哥兒憂心朝政,正是上進之舉,難不成要日日鬥蝶畫眉纔算夫妻和睦?你們夫妻互敬,闔家昌順,便是最大的正道。”

可申氏就是想不開。

其二,因爲一個“缺愛”,只想要四十五度明媚憂傷。

其實,申氏的命是極好的。

她出自名門,還是嫡女,從小備受父母疼愛,不需要在閨閣裏勾心鬥角。嫁人的時候,嫁給了齊衡,少年俊美,要家世有家世,要才華有才華。更難得的是,平寧郡主經過嘉成縣主的調教,對兒媳婦的要求已經很低了。

甚至於,平寧郡主見兒子不喜歡兒媳婦,還對着找不到門路討好兒子的兒媳婦說:“你太過端莊自尊了,少了些情趣,不防開朗疏懶些”。

盛明蘭第一次與申氏對話,面對申氏的糾結和想不開,也勸她:“天造九補必有一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想得開,才能過得好。”

可申氏就是想不開,即使她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她依舊是放不開的,因爲放不開,於是不好過,因爲自己心裏不好過,她便也不想讓盛明蘭好過。

於是,齊老公爺壽宴,她又誆了盛明蘭,她說自己的兩個孩子名字裏都帶個“明”字。

其實這個是按照齊家的族譜取的名字,但是申氏就是不想讓盛明蘭好過。

果然盛明蘭暴怒,罵了齊衡一頓,還讓齊衡給自己的孩子改名。因爲她的這份心虛,她還跟顧廷燁產生了誤會,她因此戰戰兢兢了很長時間。

其三,一刻也不離開男人。

其實,我理解申氏。

一場婚姻裏,什麼都好,只是沒有愛。她越是在乎齊衡,就越在乎齊衡的愛,當她得不到,摸不着的時候,她就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因爲缺乏這安全感,於是她想要一直跟齊衡在一起,生怕自己失去了這個男人。

齊衡外放閩南,當時正好有時疫發生,所有的人都勸申氏不要跟着齊衡去。但是,申氏卻誰勸都不聽,一刻也不願意離開齊衡。於是,她帶着兩個孩子一起追着齊衡去了閩南,最後的結果是母子三人一齊殞命。

申家雖是大族,但是這是申氏自己的選擇,於是也沒什麼話說。而齊衡沒過多久,就又娶了新的妻子。

其實,我一直覺得小說裏對齊衡娶了三個老婆這件事的詮釋並不好。

他的妻子申氏,他的一雙兒女,都去世了,他真的有心情另娶高門女子嗎?

他難道就從未想過申氏嗎?難道就真的不愛自己的那一雙兒女嗎?

他的晚年不記得第二個妻子申氏,只是記得盛明蘭,記得他那跟盛明蘭接觸的美好時光。

可若真的如此,申氏這一生多可悲。

要100萬,還是要一個不愛你的男人?

幾年前,網上曾有這樣的帖子,是要100萬還是要一個男人的陪伴。

當時熱議的是,如果我有一百萬,我還要男人做什麼。

申氏何止有一百萬,但是她沒有要十分之九的美好,而去求那十分之一的缺憾。

她要求被愛有錯嗎?

完全沒錯。她是齊衡的妻子,她要求齊衡愛她,理所應當。

任何一個女人要求丈夫愛自己都沒錯。

錯的是,當我們萬般努力也要不到丈夫的愛的時候,我們自己的選擇。

申氏的選擇是錯誤的。

我們這一生不僅有愛情,還有親情,還有父母孩子。申氏因爲自己的癡戀,毀了自己,也毀了自己的孩子。齊衡會記得她嗎?

不會,齊衡會再娶。

只有她的父母會記得她,爲她傷心流淚。

張氏也是無愛婚姻,英國公夫人曾經這樣敲打張氏:“女子雖弱,爲母則強,你若只自己一個人,死了便死了,不過是我們兩個老的傷心一場。可如今你有了孩兒,你忍心看他窩窩囊囊地活着。因不受父親待見,看他受兄姐欺負,被下人慢待。”

張氏也是無愛婚姻,但是被自己的母親罵醒了,後半生更多的是讓自己過舒服,而不是去強求沈國舅的愛。

最後,張氏兒孫滿堂,而沈國舅也漸漸愛上了她。

過日子件事,舒服和活着,比愛情重要。

申氏也有兒女。

她明知道孩子太小,到了閩南會有危險。可是,她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爲在她心裏,齊衡比她的孩子,比她自己都要重要。

申氏最後爲了這份不安全感,爲了自己對齊衡的這份癡戀死了,兒女俱喪。

她什麼都沒留下。

而齊衡自始至終都沒愛過她。

一個女人,爲了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搭上自己和兒女的命,真的值得嗎?

其實過日子這件事,愛情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了愛情,古代也不能離婚,現代很多女人面對無愛婚姻,也不想離婚,那怎麼辦呢?

好好活着,活得舒坦。

《知否》原著裏,盛家老太太、大老太太、張氏、王若弗等九成以上的女人都沒得到丈夫的真愛,難道她們就不要過日子了嗎?

即使是在現在的現實生活裏,有多少女人都是無愛婚姻,難道都要像申氏一樣。

爲了得到男人的這份愛,爲了填補這份缺愛,爲了彌補這份安全感,不顧性命,不顧孩子,不顧父母,什麼都不顧了嗎?

最尖銳的是,那個男人不愛你。

他就是不愛你。

你何必非要爲了他失去了自己。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女人都是很艱難的。女人與其爲了不愛你的男人要死要活,不如好好愛自己,好好珍惜愛你的人。

真的,無愛婚姻,最怕如同申氏一樣:因爲缺愛,放棄了自己。

何其可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