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6月1日,記者從內蒙古科技廳瞭解到,5月29日下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開艙及搭載物交接儀式在北京舉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吳蘇海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搭載實驗項目單位接收了來自內蒙古的74份搭載實驗生物材料。

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將來自內蒙古的74份搭載實驗生物材料交到內蒙古科技廳副廳長吳蘇海手上(圖片由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提供)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我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航天器,於5月5日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5月8日順利返回東風着陸場,5月15日運抵北京。

此次利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機會,試驗船返回艙搭載了有源科學試驗、航天育種和空間生物實驗,以及航天文化相關的近百個項目、近千種搭載物,是載人航天工程歷次任務中搭載物種類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其中,出艙現場交接的實驗材料既有陶瓷材料3D打印裝置,也有農作物、中草藥等種子,還有時間觸發控制電子系統試驗裝置、立方星試驗部署器、採油微生物菌種和青少年科普試驗物品等,涉及基礎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輻射生物學、行星保護、作物與林草花卉育種、中草藥和芳香植物育種、食品營養和釀酒、空間生物、生物醫藥和微生物空間誘變等,搭載試驗項目單位來自全國三十多所科研機構、二十多個省區及相關企業。

工作人員從返回艙內取出搭載實驗材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內蒙古搭載實驗項目單位——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隨洋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搭載的項目是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面向全國徵集遴選的。作爲聯盟成員單位,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被指定承擔了內蒙古範圍內航天育種實驗材料的徵集工作,有9家單位的74份育種材料成功獲批進行了搭載實驗,涉及小麥、玉米、馬鈴薯、蕎麥、燕麥、蒙古黃芪等26個品種。

開艙儀式結束後,吳蘇海副廳長一行實地考察了航天育種聯盟核心成員單位北京神舟綠鵬農業科技公司的航天育種示範基地和研發平臺。(圖片由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提供)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軌期間穿越了範艾倫輻射帶,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特定空間的輻射和微重力等太空環境影響,使搭載材料發生積極的變異,從而幫助我們選育出更多、更好的農作物和植物新品種。”隨洋表示,航天育種是一個系統研究過程,種子搭載只是走了萬里長征第一步。下一步,生物院將會同各材料報送單位,開展繁育相關的各項科學研究和實驗。同時,生物院將進一步加強與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合作,建設“航天育種內蒙古研究院”和一批航天新品種示範基地,讓更多內蒙古的道地、特色農作物和植物搭上航天育種快車,爲“科技興蒙”貢獻應有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