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擊敗白羊王朝的埃米爾烏尊·哈桑後不久,穆罕默德二世把自己的君主頭銜換爲了“帕迪沙”,並且得到了烏尊·哈桑承認,在外交文件中把穆罕默德二世與他視爲平等的君主。


而帝國的大維齊爾馬哈茂德帕夏再次被穆罕默德二世革職,不久他就被蘇丹處死。


關於他被處死的原因衆說紛紜,更廣泛的說法是因爲穆罕默德二世的兒子穆斯塔法王子,穆斯塔法王子很喜歡成熟的女性,這可能因爲他童年缺乏母愛所致,穆罕默德二世沒有設立皇后,他所有的孩子都是女奴所生,而他當王子時的正妻,通過政治聯姻的杜勒卡迪爾公主西特只能在阿德里安堡獨守空房,再也見不到蘇丹一面。

喜歡人妻的穆斯塔法王子在1473年馬哈茂德帕夏出征在外時,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同一個屋子裏共度了一夜,之後馬哈茂德帕夏便與第二任妻子離了婚,並從此與穆斯塔法王子的關係十分緊張,根據後來的記述,喜歡人妻的穆斯塔法王子後來在1474年突然死亡,甚至是有可能是他的姐夫馬哈茂德帕夏毒死的。

另外更有說服力的說法是馬哈茂德帕夏與威尼斯人的祕密談判被蘇丹的情報網絡發現了,“就連威尼斯總督剔個牙都能被傳到君士坦丁堡去”,馬哈茂德帕夏在塞爾維亞的親戚也遭到了奧斯曼帝國的殘酷清算,這些身體內流着拜占庭皇族之血而身居奧斯曼高位之人,在失去穆罕默德二世的信任之後,就只有死亡了。

接下來,穆罕默德二世把目光投向了斯特凡三世大公統治的摩爾多瓦。


在之前,斯特凡三世率領軍隊入侵奧斯曼的附庸國瓦拉幾亞,並在1473年11月18日在一個叫水泉的地方發打敗了瓦拉幾亞的統治者美男公拉杜,他了扶持了巴薩拉布·拉約特爲瓦拉幾亞大公,並且把巴薩拉布·拉約特的妻女帶回摩爾多瓦交由他的夫人瑪麗亞·沃依基察照顧。

但等到斯特凡三世回到摩爾多瓦後不久,巴薩拉布·拉約特便害怕奧斯曼帝國的報復,拋棄了斯特凡三世,倒向奧斯曼人,瓦拉幾亞重新落入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1474年夏季,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要求斯特凡三世向奧斯曼帝國交納貢金並交出白堡和基利亞這兩座重要的港口城市,斯特凡三世理所當然的拒絕了,同時向波蘭的卡西米爾四世國王和匈牙利的馬加什一世國王求援,但兩位國王又是口頭上給予支持,痛罵了奧斯曼侵略者,然後表示因爲種種原因不能派兵支持你,希望你能發揮基督徒的優良品德,幫助基督教世界抵禦奧斯曼異教徒的入侵。

1474年12月,穆罕默德二世命令他來自波斯尼亞的閹奴蘇萊曼帕夏帶領八萬多奧斯曼軍隊以及剛剛投降的14000瓦拉幾亞軍隊,號稱十二萬大軍向摩爾多瓦進軍。

斯特凡三世深知無法在正面擊敗奧斯曼人,他制定了焦土政策,在水中投毒,派出輕騎兵部隊日夜不停的騷擾前進的奧斯曼軍隊,爭取時間把大量人口和牲畜疏散到北部山區。

臨近冬天,被游擊戰搞的疲憊不堪的蘇萊曼帕夏原本不願繼續向摩爾多瓦內陸進軍,但是他不敢向蘇丹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命令部隊繼續追擊,斯特凡三世則誘騙蘇萊曼帕夏的軍隊長驅直入,把其引導了拉科瓦河與伯爾拉德河匯流處的沼澤地,瓦斯盧伊的城南地區。

這裏除了有一座狹窄的高橋可以渡河以外,其餘的地方全是泥濘的沼澤,根本就不利於奧斯曼帝國的大兵團作戰。

1475年1月10日這一天,大霧瀰漫,下着小雨,蘇萊曼帕夏的前鋒部隊穿過高橋,進入山谷之後,遭到火炮和弓箭的襲擊,受到襲擊的奧斯曼前鋒部隊雖然迅速調整戰位,甚至擊潰了守軍,但由於大霧瀰漫,蘇萊曼帕夏不知山谷中發生了什麼事,命令所有部隊加速前進,進入山谷。

斯特凡三世親率四萬軍隊,連同自發趕來的農民們從四面八方進攻,向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奧斯曼軍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因爲地形的關係,奧斯曼軍隊無法展開,陷入混亂,所以蘇萊曼帕夏下令後撤,奧斯曼騎兵則試圖發起反衝鋒,以掩護主力部隊撤離。

這時斯特凡三世從奧斯曼軍隊的側翼和後方發起了突擊,這個打擊十分突然,奧斯曼軍隊則頓時陷入恐慌,蘇萊曼帕夏則在大霧中徹底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雖然他拼命的試圖重新集結部隊,但是附庸的瓦拉幾亞人率先崩潰,直接逃亡,甚至衝亂了蘇丹親兵的陣地,之後在亂兵中被脅迫的蘇萊曼帕夏被迫發出撤退的信號,導致奧斯曼軍隊全線崩潰,在沼澤和樹叢中逃命,結果自相踐踏,損失慘重。

斯特凡三世追殺奧斯曼敗軍長達三天,100多位奧斯曼將軍被俘或者陣亡,而戰死的奧斯曼士兵多達四萬五千人,這可能是基督教世界對奧斯曼帝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勝利。

1475年1月25日,斯特凡三世向基督教國王們寫了一份拉丁文的公函,裏面說道:“我們憑着我們的基督教信仰和我們的王朝起誓,我們將昂然挺立,爲基督教的教義戰鬥到死,我們託庇萬能的上帝的幫助,已經斬斷了異教徒的右手,如今你們諸位也應該這樣做,無論是在海上還是陸上,立即嚴陣以待。”

穆罕默德二世又一次憤怒了,這次他決定兩面包抄摩爾多瓦,1475年5月,奧斯曼艦隊從君士坦丁堡出發,直指克里米亞,大維齊爾艾哈邁德帕夏順利攻下克里米亞南部的熱那亞殖民地卡法,並且滅亡了狄奧多羅公國,很快兵臨克里米亞汗國。

由於熱那亞人的一再挽留所以被困在卡法的克里米亞汗明裏·格來,被奧斯曼軍隊俘虜,而他在之後同意了艾哈邁德帕夏的條件:“我們將是帕迪沙的盟友的盟友,同樣是帕迪沙的敵人的敵人。”

奧斯曼帝國直轄了克里米亞半島南部的重要城市,作爲回報,奧斯曼帝國支持克里米亞可汗統治北方大草原,克里米亞汗國被允許保留鑄幣權,胡圖白,以及事實上的獨立外交權,無需向奧斯曼帝國進貢,直到1584年,克里米亞汗國纔在星期五聚禮上,以奧斯曼帝國蘇丹的名稱頌胡圖白,正式承認奧斯曼家族的宗主權。

(並且通過長期和奧斯曼家族聯姻得到了奧斯曼帝國的繼承權,在奧斯曼蘇丹絕嗣後,由克里米亞汗繼承帝國)

1476年5月,穆罕默德二世的使者來到摩爾多瓦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斯特凡三世納貢稱臣,被斯特凡三世嚴詞拒絕。

5月13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十五萬大軍大舉進攻摩爾多瓦南部,另外克里米亞汗國也於6月出兵進攻摩爾多瓦北部,斯特凡三世陷入兩面作戰的危機。

斯特凡三世半數的兵力佈置在城堡中堅守,其餘的輕騎兵部隊進行機動的襲擾作戰,不斷的零打碎敲,消耗奧斯曼的軍隊,由於堅壁清野,所以蘇丹的大軍不得不依靠民夫從後方運輸給養,這樣給了斯特凡三世的軍隊襲擊補給線的機會,另一方面摩爾多瓦的城堡和工事十分堅固,守備也很頑強,蘇丹的大軍在攻打城堡的作戰中進展的並不順利。

直到7月26日爆發的白谷之戰,雖然斯特凡三世重創了奧斯曼軍隊,但是摩軍也傷亡慘重,被迫撤退,白谷之戰實際上是斯特凡三世戰敗。

不過由於天氣炎熱,乾旱加上補給困難,同時軍隊疫病流行,奧斯曼軍隊陷入疲憊不堪的境地,加上匈牙利國王馬加什一世的部隊及時來援,終於讓穆罕默德二世的決心動搖了,大軍撤出了摩爾多瓦,摩爾多瓦軍民終於成功的抵禦了奧斯曼帝國的第二次入侵。


參考資料:

[1] 卡羅琳·芬克爾. 奧斯曼帝國 1299—1923

[2] 斯坦福·肖. 奧斯曼帝國

[3] 帕特里克. 貝爾福.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4]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urkey . Kate Fleet


圖片來源:

[1] 維基百科:奧斯曼帝國大維齊爾 馬哈茂德帕夏

[2] 維基百科:摩爾多瓦國旗

[3] 維基百科:瓦拉幾亞大公 巴薩拉布·拉約特

[4] 維基百科:摩爾多瓦大公 斯特凡三世

[5] 維基百科:克里米亞可汗 明裏·格來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