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個孩子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富足的生活使得人們不必再爲基礎生活而發愁,也就更加註重自身的精神世界。但是很多家長依然不以爲意,牢牢抓住'家長威嚴'不放手, 不願意'拉下臉'來去仔細傾聽孩子的內心,覺得沒必要。而更多的家長對於育兒理念的 轉變感覺到陌生、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育兒中一直存在的問題, 就不能再用舊的教育方法去對待,這也就是不少家長覺得'以前的招數不管用'的原因。針對孩子的學業問題, 家長們可以隨着本文打開一個新的思路,隨着以下的育兒理念的解析,幫助你快速走進自家孩子的內心世界,幫他們'擺平'學業的一大敵人——偏科。

偏科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一提到偏科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因爲每次問到孩子爲什麼會偏科,爲什麼某個科目學得差,孩子的回答往往是: 1 沒興趣,太枯燥了,很無聊,提不起精神來,不想學了; 2 不知道爲什麼,反正就是學不會; 3 代課老師我不喜歡,總是挑我毛病,老師肯定不喜歡我,我不想上他的課了。當家長聽到這些解釋的時候,大多數是覺得'忍不了',因爲這些解釋都太過趨向於單純的情感因素,家長聽到這樣的解釋, 第一反應是覺得孩子就是在偷懶不想學,在找藉口。對於孩子的表現,家長們通常都會火冒三丈,直接給予訓斥或者打罵,能夠冷靜下來繼續追問原因的家長非常少見, 現實情況中,進行追問的家長們也大多隻能得到孩子'反正就是學不了'的回答,因此最終也還是會發火,得不到解決的辦法。

其實,孩子在表達以上三種觀點的時候,其實內心深處對於自己爲何偏科,是真的沒有辦法自己解決,因此需要家長及時給予幫助。因此以上三種回答其實都和偏科的原因沒有什麼關係,家長不用再糾結於這些被逼問出的藉口了。

1. 分解壓力,給孩子一個'平常心態'當孩子出現偏科情況的時候,家長不要太過着急,很多情況下,家長一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某科目成績太差,就直接將孩子的學習狀態定義成偏科, 然後一頓批評,頓時讓孩子壓力巨大,在之後的學習中,對於薄弱的科目就會直接產生一種畏懼感,加重了偏科的程度。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場馬拉松, 將近20年的學習時間是漫長的,對於成績和學業的水平,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培養一個'平常心',不要給予太大的壓力。孩子對於學習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家長的態度,考得好就表揚、考得差就打罵,這樣過於兩極分化的對待方式, 讓孩子的內心處於'大風大浪'之中,因此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偏科的苗頭,心理上立即就產生了負罪感。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孩子對於偏科的科目, 就更加難以自行糾正,從而產生恐慌、焦慮,負能量積攢過多,也會影響其他科目。

2. '不知道'等於'無計可施',家長要火速支援之前我們舉了三種例子,是絕大多數對偏科原因找不到原因的孩子都會說的話,但其實這些話語往往是家長逼問出來的,如果讓孩子安安靜靜自己去分析原因,孩子可能會說出其他比較可觀的理由。我們很多家長一直不承認的是, 不同的孩子對於不同的科目有能力的優劣之分,'天生就做不好的事情'也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在找藉口。有的孩子對於運算的能力差,但是對於語言的學習非常有天賦,就算不學語法都能憑着感覺考高分;有的孩子英語學得很差, 但是即使在化學課上一個字的筆記都不寫,也依舊能考高分。個體的差異性從出生時就存在, 家長不能否定這一點,更不能給予嚴苛的語言攻擊,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鍛鍊薄弱的項目,戰勝偏科困境,纔是家長該做的事。當孩子說出這種'不知道爲什麼就是學不會'的答案時, 其背後的原因多數是因爲這種天賦上的差異,家長不要再做'甩手掌櫃',早早支援孩子的學習纔是上策。

3. 早期的'警覺'必不可少,避免形成後期大麻煩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家長應當均衡地注意培養孩子對於語言、邏輯、美學、音樂、體能等各方面的鍛鍊,如果早期教育中發現孩子對某些領域不擅長 ,一定要早早進行鍛鍊彌補,否則將來很有可能出現偏科的情況。如果等到孩子長大了,再想要通過短短一個學期、一個學年就解決這種天賦上引起的學業偏科問題,就非常難了。很多孩子在加強學習強度 ,應對偏科問題的時候,往往發現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這主要就是因爲我們讓孩子對薄弱能力的部分'荒廢'太久導致的。在學習上有一個著名的1萬小時理論,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上花費1萬個小時以上進行學習和鑽研,那麼他就會成爲這個領域的專家。如果 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是'揚長避短',減少對薄弱能力的鍛鍊,那麼這個弱點就會越來越弱。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某一方面的學習能力差,但是一直被忽略,那麼將來就會影響到學業。比如一個孩子小的時候不喜歡看書,看圖寫話一直很敷衍,但是家長覺得母語不用教,長大了自然就會了, 那麼孩子上學的時候很可能寫作、閱讀、造句能力就會比別人差,語文成績也比別人低幾十分。

偏科不可怕,孩子怕的是它帶來的'副作用'偏科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其實是挺常見的一件事,不偏科的學生反而比較少,但是對於學習能力強、家長干涉較少的孩子來說,偏科往往是一段時間的問題,他們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更多的家長做不到那麼'淡定', 一旦看到孩子出現偏科的情況,立刻就產生了一系列不好的聯想,並且用一些難聽的話去訓斥孩子,反而加重了偏科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的瑣事,他們自身對不擅長的學科或者是優秀的同班同學,內心並沒有抱着反感的態度, 只是在家長持續不斷的語言攻擊之下,變得一提到那些話題就條件反射地煩躁罷了。

再者,對於孩子自身來說,他們在潛意識中往往會將偏科視作爲一種不可饒恕的錯誤,因此一旦發生了這種情況,自己就先慌張起來,然後拼命想要在家長髮現之前,通過偷偷彌補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這件事。所以說偏科對於孩子的壓力和震懾力是非常強的,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就不要再對孩子進行苛責了。但同時家長也不能表現得毫不在意,讓孩子懷着僥倖心理,認爲'解決不了就藏起來',之後也容易對家長撒謊稱已經解決了。偏科真的不可怕,最讓孩子害怕,並且容易做出錯誤的逃避手段、避免受到責罰的,正是家長的態度。當孩子在學業上遭遇困難,家長應當及時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學業上的實際幫助,不要給孩子帶去情緒上的'副作用',這隻會加深偏科的程度。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