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由于日军将海军舰队集结在特鲁克准备增援阿图岛方向,南太平洋的美军部队对伦多瓦岛如愿发起了登陆。7月21日,这支日本舰队驶离幌筵岛,但是次日金凯德的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北太平洋规模最大的舰队炮击了基斯卡岛,以至于日军相信美军的登陆迫在眉睫。

美军顽强的海空攻势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上的日军逼入了绝境。但是哪怕陷入绝境的日军也绝对会疯狂战斗到底。很快,轻敌大意的美军就将在阿图岛的冰雪和日军炙热炮火的双重打击下损失惨重。在阿图岛之战的最后时刻,日军也将发动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场玉碎冲锋。不过,命悬一线的基斯卡岛守军却将以一种奇迹般的方式逃出生天,在天气的配合下留给浑然不知的美军奇耻大辱。

? “陆地蟹”:阿图岛作战计划

随着美军海空封锁的形成,发动两栖登陆夺回阿图岛和基斯卡岛的时机已经成熟,之后的行动规模将远超此前的“小打小闹”。因此,阿留申群岛的美军陆海空三军指挥官纷纷官升一级:北太平洋舰队司令金凯德、阿拉斯加防卫指挥官巴克纳升至中将,第11航空队司令巴特勒升至少将。

考虑到日军在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强大的实力,美军指挥官们一致同意需要派出超过一个步兵师的兵力,但是此时布署在阿拉斯加的只有独立第4步兵团。很快,阿留申群岛迎来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援兵:第7步兵师,日后太平洋战场上的一支劲旅。颇为讽刺的是,这个机械化步兵师此前一直在加州炎热的沙漠里训练装甲战术,准备被用于北非战场。但是随着北非战事的结束,兵力并不宽裕的美国无法浪费一兵一卒,所以不顾第7师和阿拉斯加方面的抗议将完全没有寒带地区经验、缺乏两栖登陆训练的第7师从加州温暖的阳光下送到了天寒地冻的阿留申群岛。


缺乏两栖作战经验的第7师士兵爬进登陆艇

部队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登陆作战的另一关键:船只问题却没有解决。阿留申群岛攻势预计发动的时间刚好与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西西里岛的数场登陆作战相隔不远,根本没有多余的运力送到阿留申前线。这样的窘境反而逼迫美军的参谋人员们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战术尝试:绕过日军重兵把守的基斯卡岛,直取后方防御相对空虚的阿图岛。后来,这样避实击虚进行蛙跳的战术将在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手中发扬光大。

阿图岛登陆作战的具体计划由第7师师长阿尔伯特·布朗少将负责,行动代号“陆地蟹”,登陆日期设定为1943年5月7日。依照阿图岛的地形,布朗计划在日军驻守区域的南北两侧分别登陆,由第17团1营、32团3营自北边的霍尔茨湾登陆,滩头代号“红滩”;由第17团2、3营自南侧的屠杀湾登陆,滩头代号“黄滩”和“蓝滩”。最后,布朗还别出心裁地以第7师侦察连为核心组建了精锐的特编营,准备从潜艇出其不意地在西北侧的“绯红滩”登陆,争取绕到日军主力背后发动突袭。这个营的营长是威廉·威洛比上尉,营里的每个士兵都是他亲自从全师中挑选的,更在单兵火力方面得到了极大加强。除此之外,第32团余部和独立第4团将作为预备队待命。

轻敌的德威特中将

深知无路可退的日军决定奋战到底。驻守在阿图岛的2,650名日军属于北海守备队第二地区队,指挥官是山崎保代大佐。其战斗兵员主要来自于此前驻守北千岛群岛的第89要塞步兵队,装备了12门88式75mm高射炮、数门海岸炮、4门41式75mm山炮和不少轻重机枪、掷弹筒。深知实力不足的山崎保代将指挥部设定在阿图岛东北的契查哥夫港,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布设防御。

驻守在阿图岛上的日军军官们

于是,剑走偏锋的美军攻势即将撞进山崎保代修筑的铜墙铁壁,在冰雪覆盖的山谷中将阿留申群岛战役推向高潮。

? 初战山谷

1943年5月11日,美军终于决定发动由于天气原因已经推迟了四天的登陆。尽管浓雾仍然笼罩着阿图岛,拿骚号护航航母上的飞机在凌晨2:00毅然起飞轰炸日军手中的契查哥夫港。早上10:00,宾夕法尼亚和爱达荷号战列舰也在雷达的指引下将14英寸的炮弹射向了契查哥夫港。

美军登陆艇在驶向屠杀湾滩头:注意严重的大雾

但是在此之前,阿图岛上血腥的战斗已然打响。18:00,南方部队的4门105mm榴弹炮开始向屠杀谷中开炮,随后跟进的美军步兵却遭到了来自山谷东侧吉尔伯特岭和西侧亨德森岭的弹雨。原来,日军将第303独立步兵大队的两个中队部署在了两座山岭上,分别由本名少尉和后藤少尉指挥,各加强有一个重机枪小队和迫击炮小队。在日军炙热的火力下,本来就在酷寒中行动迟缓的美军根本动弹不得,发动的两次正面冲锋都不出所料地被打了回来,部队陷入了极大混乱之中。雪上加霜的是,美军指挥官派出包抄日军的部队几乎全部迷路,很多部队甚至连续数天与大部队失去联系,最后多人冻伤几乎弹尽粮绝才被救回来。北方部队当天仅与日军4名巡逻兵相遇,虽然击毙两人但是剩下两人逃走,让北方的日军也进入了战斗状态。很快,日军火炮就开始向美军的北部滩头阵地开火。显然,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5月12、13日分别登陆的增援部队,可见滩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和后方陡峭的山岭

5月12日清晨,随着浓雾逐渐散去,阿图岛上陡峭的山岭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借助难得的良好天气,美军在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从三个方向全面出击。南方部队的第17团2、3营再次进入了屠杀谷,却遭到了更为准确、炙热的火力打击,团长厄尔上校中弹身亡,由第7师参谋长韦恩·齐默曼上校接手指挥。

5月14日的拿骚号护航航母

最后,被寄予厚望的特编营沿着峡谷向霍尔茨谷的侧后方前进,却在早上8:00陷入了日军火炮和机枪的打击。于是,美军精心布置的奇袭反遭伏击,好在威洛比立刻架起了机枪和81mm迫击炮还击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即便如此,特编营被阻挡在峡谷中至5月15日,双方各伤亡数十人。特编营在这里最大的贡献恐怕也仅限于牵制了日军一部兵力,防止其对北方部队发起迂回行动。等到5月12日晚,美军已经有44人在战斗中阵亡,还有更多人战伤、冻伤。很显然,拿下这个冰封小岛不像美军指挥官们所设想的那样轻而易举。

南方部队在屠杀谷中前进

但是就在布朗少将被撤职的同一天,他的预设战术终于开始取得效果。从13日到14日,美军北方部队依靠着舰炮的强大火力支援逐渐肃清了X高地的反斜面,并且在15日与被困已久的暂编营会师并且全面占领了X高地。经过三天苦战,暂编营的420人里只剩下165人还能继续作战,11人阵亡、20人受伤,其余人员皆因冻伤撤离,其中不少冻伤严重者惨遭截肢。同一天,海军也终于同意将待命已久的独立第4步兵团送到阿图岛上参战。

沿着山岭艰难前进的美军士兵

在整场战役期间,日军海军一直试图驰援岛上陆军。但是阻碍了美国飞机的迷雾同时阻止了集结在幌筵岛的日军飞机出击。同时,日本海军集结了4艘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但是慑于美军的3艘战列舰而没敢出击,殊不知美军战列舰已经几乎打光了弹药。就这样,战役的最终结局已经注定。

? 最后的防线:契查哥夫谷与鱼钩岭

从外围防线撤退的日军退向了契查哥夫港的方向,转而踞守契查哥夫谷。从5月19日开始,美军的南北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平行推进,却再次遭到了日军居高临下的顽强抵抗。南方部队在推进了800米后再次遇到了“老冤家”本名中队。后者占据了600米高的A高地,并且从这个山谷中的制高点向下倾斜机枪子弹、迫击炮弹。美军对这个制高点狂轰滥炸并且从各个方向连续进攻,但是日军就是死战不退。最后,绝望的美军第32团E连在21日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从正面强行冲上了高地,在一番激战中彻底摧毁了本名少尉的第303大队2中队,全中队自本名以下无一生还。

战役期间的契查哥夫港:注意遭到美军轰炸的港口正在冒出浓烟

5月22日,美军自早上6:40遭到了日军另一个中队在代号为莎拉拉山岬的制高点上的阻击。为了避免重蹈A高地的覆辙,齐默曼命令美军炮火覆盖日军阵地30分钟,将整个高地炸了个稀巴烂。之后,美军步兵在徐进弹幕的掩护下攻上了高地,以微小的代价在傍晚前占领了高地、几乎全歼日军中队。

战前从契查哥夫港方向拍摄的鱼钩岭

从5月23日开始,兰德勒姆的南方部队和库林的北方部队就开始分别从南侧和西侧猛攻鱼钩岭。其中颇具传奇性的是当第4团被日军9处机枪阵地压制时,忍无可忍的弗雷德·巴奈特列兵在战友们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提着步枪和几颗手榴弹走进了迷雾里。几阵急促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后,巴奈特毫发无损地走了回来,背后是全部9处机枪阵地的残骸。同一天,美军的5架P-38拦截了日军的16架一式陆攻,以2架P-38的代价击落9架。从此之后,日本航空兵彻底终止了任何出击企图。

5月24日,美军继续以刺刀和手榴弹攻击日军阵地,但是因为补给送不上去最后功亏一篑。不过,美军也终于把37mm反坦克炮推到山脚下,105mm榴弹炮也被拉到了射程之内,开始以直射和曲射火力同时攻击鱼钩岭上的日军。次日,美军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攻上了半山腰,并且俘虏了战役中最先抓获的两名俘虏。另外美军陆航报告截止当日日军只剩下一门火炮能够继续使用,其余均被摧毁。

美军炮兵将37mm反坦克炮拉到山脚下

26日,天空再次放晴,美军航空兵大举出击狂轰滥炸山岭和港口。在随后的进攻中,列兵乔·马丁内斯孤身一人以BAR自动步枪和手榴弹消灭了5名日军,为自己的连队打开了突破口。然而,他在终于登上了山顶后突然倒下身亡。原来,这名勇士早在半山腰就被日军子弹击中,但是即便如此还向上推进了50米!就这样,马丁内斯被追授了阿图岛之战中的唯一一枚荣誉勋章。在美军顽强的攻击下,日军的鱼钩岭阵地在27日已经大部分落入美军之手,同时齐默曼上校的部队也登上了防御相对薄弱的水牛岭。

亲临前线的巴克纳中将和库林上校

? 血腥的谢幕式:“万岁”冲锋

换做任何一支军队,在防线完全粉碎、部队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恐怕都会选择投降,但是山崎保代却将奉上一场血腥的“谢幕仪式”。他采取的方案是对日军还不熟悉的美军指挥官们死也想不到的:全面进攻!不过,山崎保代的进攻计划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送死计划,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的目标是美军作为总攻基地的“工程兵高地”,上面集结了美军的绝大部分炮兵和补给。山崎计划以一次突然的夜间突袭占领高地,摧毁美军全部火炮然后带着缴获的补给向南突围进而继续抵抗。

冲到美军阵地前被打死的日军士兵

不过,被打退的日军在半山腰重新集结后再次向山顶发起了进攻,一度与美军陷入了肉搏战、还靠近了105mm榴弹炮。但是此时回过神的美军炮兵以37mm反坦克炮和105mm榴弹炮对日军劈头盖脸地砸去。不甘失败的日军不断以小队为单位反复发动冲锋,但是均被美军击退,山崎保代也在一次冲锋中被美军7.62mm步枪弹击毙。令我非常不解的是美军记载的如下一幕:最后冲锋失败的500名日军居然在半山腰处集体用手榴弹自爆,为这场血腥的落幕洒下了最后的鲜血。

山脚下集体自杀的日军尸体

次日早晨,美军打扫完战场后进占契查哥夫港,发现日军的伤员也早已集体自杀,战役终告结束。美军总损失高达549人阵亡、1,148人战伤、1,200人严重冻伤、614人因病撤离还有另外318人因其他原因撤离,这就意味着美军总损失高达3,829人。日军2,650名守军除了28人被俘外全部阵亡。从伤亡比例上讲,阿图岛战役在美军的太平洋反攻中仅次于硫磺岛战役!不过,美军在阿图岛以巨大代价换得的防寒方面的教训有效地减少了随后意大利战役中的冻伤损失。另外,由于日军将海军舰队集结在特鲁克准备增援阿图岛方向,南太平洋的美军部队对伦多瓦岛如愿发起了登陆。美国陆军部队不知道的是,这也是北太平洋战区唯一一场大型陆战。

紧握着干粮的日本战俘:日军向士兵们宣传美军不会为俘虏提供食物

? 奇迹与讽刺:基斯卡岛撤退

阿图岛上还激战正酣之时,美国工程兵已经修好了日本人花了几乎一年都没修成的机场,之后岛上起飞的陆海军飞机对基斯卡岛开始进行几乎不间断的轰炸,一共在6月出击了407架次。其中,海军装备了雷达的PV-1文图拉轰炸机在浓雾中负责引导陆航轰炸机,这样哪怕在大雾天气下美军也能坚持轰炸。美国海军的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也是在7月6日炮击了基斯卡岛。

1943年6月位于幌筵岛的日军伊-171号潜艇

见此情形,日军北方面舰队司令河赖四郎中将决定由木村昌福少将率领巡洋舰多摩、阿武隈、木曾,油轮日本丸和11艘驱逐舰在浓雾的掩护下撤离岛上全部日军。7月21日,这支日本舰队驶离幌筵岛,但是次日金凯德的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北太平洋规模最大的舰队炮击了基斯卡岛,以至于日军相信美军的登陆迫在眉睫。

“基斯卡的奇迹”的缔造者:木村昌福少将

那么既然日军没有受到打击,美军炮击的对象又是谁呢?在很长时间里这成为了阿留申之战中的一个谜,直到近年来研究表明美军雷达发现的多半是迁徙中的候鸟。就这样,大自然给美国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但是阿留申群岛留给美国人的讽刺并不止于此。由于浓雾的笼罩,美军竟然没有发现任何日军木村舰队的迹象,更不知道基斯卡岛早已人去楼空。于是,在阿图岛上吃了亏的美军决定在既定的登陆日期1943年8月15日之前加强轰炸基斯卡岛,其中仅8月4日美军第11航空队就以135架次扔下了304,000磅炸弹。尽管美军发现了少许日军撤离的迹象:例如车辆和大发艇一直停在原地、弹坑无人填补、没有任何防空炮火,美军指挥官们还是不愿意冒险,甚至不愿意派出侦察部队提前上岛。

盟军规模巨大的基斯卡登陆部队

抢滩登陆的盟军登陆舰

阿留申战役结束的写照:基斯卡岛上“人去屋空”的日军地下掩体

就在战役还在进行期间,第21轰炸机中队的劳伦斯·莱纳克少尉对轰炸幌筵岛起了兴趣,于是自己通过海军的地图和陆军在阿图岛上缴获的日军基地定位了日军在幌筵岛上的大部分基地。于是,陆航的6架B-24在7月18日对幌筵岛展开了自杜立特空袭以来对日本国土的第一次空袭,随后又在8月11日以9架B-24发动了第二次空袭,只有一架B-24被击落。美军给日军造成的损失没有给日军带来的恐慌大:日军将众多航空兵力布署到幌筵岛。

阿图岛战役结束后金凯德、巴克纳、德威特为兰德勒姆少将授予优异服务勋章: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兰德勒姆在诺曼底战役中担任第90师师长时惨遭解职,也体会了一下布朗少将的境遇。不过,此君后来在朝鲜战争中担任第8集团军参谋长,参与组织了釜山防卫圈

留在阿留申群岛无所事事的士兵们面对着成天的迷雾和冰雪,士气跌入了冰点。许多工程兵辛苦建成的设施刚刚建成后就被宣布取消、直接炸毁。然而,这些部队和反复袭扰幌筵岛的美国航空兵对于太平洋战争的贡献却不小:由于害怕美军在这一方向发动进攻,日军将千岛群岛的兵力从1943年的8,000人提高到了1944年的17,000人,北海道兵力也从17,000人增加到34,000人。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1945年,日军还在千岛群岛布署着27,000人、北海道17,000人。日军更是在北太平洋方向布署了大约500架飞机,达到日军总航空兵实力的大约六分之一。就这样,正当几乎整个亚洲和太平洋炮火连天的时候,这个日本重兵集团就安静地守到了战争结束,直到战争最后时刻与苏军在占守岛短暂交火后投降。北太平洋终归平静。

阿留申群岛战役结局的写照:日军丢在基斯卡岛上的二式水战发动机残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