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由於日軍將海軍艦隊集結在特魯克準備增援阿圖島方向,南太平洋的美軍部隊對倫多瓦島如願發起了登陸。7月21日,這支日本艦隊駛離幌筵島,但是次日金凱德的3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的北太平洋規模最大的艦隊炮擊了基斯卡島,以至於日軍相信美軍的登陸迫在眉睫。

美軍頑強的海空攻勢將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上的日軍逼入了絕境。但是哪怕陷入絕境的日軍也絕對會瘋狂戰鬥到底。很快,輕敵大意的美軍就將在阿圖島的冰雪和日軍炙熱炮火的雙重打擊下損失慘重。在阿圖島之戰的最後時刻,日軍也將發動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一場玉碎衝鋒。不過,命懸一線的基斯卡島守軍卻將以一種奇蹟般的方式逃出生天,在天氣的配合下留給渾然不知的美軍奇恥大辱。

? “陸地蟹”:阿圖島作戰計劃

隨着美軍海空封鎖的形成,發動兩棲登陸奪回阿圖島和基斯卡島的時機已經成熟,之後的行動規模將遠超此前的“小打小鬧”。因此,阿留申羣島的美軍陸海空三軍指揮官紛紛官升一級:北太平洋艦隊司令金凱德、阿拉斯加防衛指揮官巴克納升至中將,第11航空隊司令巴特勒升至少將。

考慮到日軍在阿圖島和基斯卡島強大的實力,美軍指揮官們一致同意需要派出超過一個步兵師的兵力,但是此時佈署在阿拉斯加的只有獨立第4步兵團。很快,阿留申羣島迎來了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援兵:第7步兵師,日後太平洋戰場上的一支勁旅。頗爲諷刺的是,這個機械化步兵師此前一直在加州炎熱的沙漠裏訓練裝甲戰術,準備被用於北非戰場。但是隨着北非戰事的結束,兵力並不寬裕的美國無法浪費一兵一卒,所以不顧第7師和阿拉斯加方面的抗議將完全沒有寒帶地區經驗、缺乏兩棲登陸訓練的第7師從加州溫暖的陽光下送到了天寒地凍的阿留申羣島。


缺乏兩棲作戰經驗的第7師士兵爬進登陸艇

部隊的問題解決了,但是登陸作戰的另一關鍵:船隻問題卻沒有解決。阿留申羣島攻勢預計發動的時間剛好與所羅門羣島、新幾內亞、西西里島的數場登陸作戰相隔不遠,根本沒有多餘的運力送到阿留申前線。這樣的窘境反而逼迫美軍的參謀人員們進行了一次重要的戰術嘗試:繞過日軍重兵把守的基斯卡島,直取後方防禦相對空虛的阿圖島。後來,這樣避實擊虛進行蛙跳的戰術將在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手中發揚光大。

阿圖島登陸作戰的具體計劃由第7師師長阿爾伯特·布朗少將負責,行動代號“陸地蟹”,登陸日期設定爲1943年5月7日。依照阿圖島的地形,布朗計劃在日軍駐守區域的南北兩側分別登陸,由第17團1營、32團3營自北邊的霍爾茨灣登陸,灘頭代號“紅灘”;由第17團2、3營自南側的屠殺灣登陸,灘頭代號“黃灘”和“藍灘”。最後,布朗還別出心裁地以第7師偵察連爲核心組建了精銳的特編營,準備從潛艇出其不意地在西北側的“緋紅灘”登陸,爭取繞到日軍主力背後發動突襲。這個營的營長是威廉·威洛比上尉,營裏的每個士兵都是他親自從全師中挑選的,更在單兵火力方面得到了極大加強。除此之外,第32團餘部和獨立第4團將作爲預備隊待命。

輕敵的德威特中將

深知無路可退的日軍決定奮戰到底。駐守在阿圖島的2,650名日軍屬於北海守備隊第二地區隊,指揮官是山崎保代大佐。其戰鬥兵員主要來自於此前駐守北千島羣島的第89要塞步兵隊,裝備了12門88式75mm高射炮、數門海岸炮、4門41式75mm山炮和不少輕重機槍、擲彈筒。深知實力不足的山崎保代將指揮部設定在阿圖島東北的契查哥夫港,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佈設防禦。

駐守在阿圖島上的日軍軍官們

於是,劍走偏鋒的美軍攻勢即將撞進山崎保代修築的銅牆鐵壁,在冰雪覆蓋的山谷中將阿留申羣島戰役推向高潮。

? 初戰山谷

1943年5月11日,美軍終於決定發動由於天氣原因已經推遲了四天的登陸。儘管濃霧仍然籠罩着阿圖島,拿騷號護航航母上的飛機在凌晨2:00毅然起飛轟炸日軍手中的契查哥夫港。早上10:00,賓夕法尼亞和愛達荷號戰列艦也在雷達的指引下將14英寸的炮彈射向了契查哥夫港。

美軍登陸艇在駛向屠殺灣灘頭:注意嚴重的大霧

但是在此之前,阿圖島上血腥的戰鬥已然打響。18:00,南方部隊的4門105mm榴彈炮開始向屠殺谷中開炮,隨後跟進的美軍步兵卻遭到了來自山谷東側吉爾伯特嶺和西側亨德森嶺的彈雨。原來,日軍將第303獨立步兵大隊的兩個中隊部署在了兩座山嶺上,分別由本名少尉和後藤少尉指揮,各加強有一個重機槍小隊和迫擊炮小隊。在日軍炙熱的火力下,本來就在酷寒中行動遲緩的美軍根本動彈不得,發動的兩次正面衝鋒都不出所料地被打了回來,部隊陷入了極大混亂之中。雪上加霜的是,美軍指揮官派出包抄日軍的部隊幾乎全部迷路,很多部隊甚至連續數天與大部隊失去聯繫,最後多人凍傷幾乎彈盡糧絕才被救回來。北方部隊當天僅與日軍4名巡邏兵相遇,雖然擊斃兩人但是剩下兩人逃走,讓北方的日軍也進入了戰鬥狀態。很快,日軍火炮就開始向美軍的北部灘頭陣地開火。顯然,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5月12、13日分別登陸的增援部隊,可見灘頭上堆積如山的物資和後方陡峭的山嶺

5月12日清晨,隨着濃霧逐漸散去,阿圖島上陡峭的山嶺終於露出了猙獰的面目。藉助難得的良好天氣,美軍在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從三個方向全面出擊。南方部隊的第17團2、3營再次進入了屠殺谷,卻遭到了更爲準確、炙熱的火力打擊,團長厄爾上校中彈身亡,由第7師參謀長韋恩·齊默曼上校接手指揮。

5月14日的拿騷號護航航母

最後,被寄予厚望的特編營沿着峽谷向霍爾茨谷的側後方前進,卻在早上8:00陷入了日軍火炮和機槍的打擊。於是,美軍精心佈置的奇襲反遭伏擊,好在威洛比立刻架起了機槍和81mm迫擊炮還擊才避免了更大的傷亡。即便如此,特編營被阻擋在峽谷中至5月15日,雙方各傷亡數十人。特編營在這裏最大的貢獻恐怕也僅限於牽制了日軍一部兵力,防止其對北方部隊發起迂迴行動。等到5月12日晚,美軍已經有44人在戰鬥中陣亡,還有更多人戰傷、凍傷。很顯然,拿下這個冰封小島不像美軍指揮官們所設想的那樣輕而易舉。

南方部隊在屠殺谷中前進

但是就在布朗少將被撤職的同一天,他的預設戰術終於開始取得效果。從13日到14日,美軍北方部隊依靠着艦炮的強大火力支援逐漸肅清了X高地的反斜面,並且在15日與被困已久的暫編營會師並且全面佔領了X高地。經過三天苦戰,暫編營的420人裏只剩下165人還能繼續作戰,11人陣亡、20人受傷,其餘人員皆因凍傷撤離,其中不少凍傷嚴重者慘遭截肢。同一天,海軍也終於同意將待命已久的獨立第4步兵團送到阿圖島上參戰。

沿着山嶺艱難前進的美軍士兵

在整場戰役期間,日軍海軍一直試圖馳援島上陸軍。但是阻礙了美國飛機的迷霧同時阻止了集結在幌筵島的日軍飛機出擊。同時,日本海軍集結了4艘巡洋艦和數艘驅逐艦,但是懾於美軍的3艘戰列艦而沒敢出擊,殊不知美軍戰列艦已經幾乎打光了彈藥。就這樣,戰役的最終結局已經註定。

? 最後的防線:契查哥夫谷與魚鉤嶺

從外圍防線撤退的日軍退向了契查哥夫港的方向,轉而踞守契查哥夫谷。從5月19日開始,美軍的南北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平行推進,卻再次遭到了日軍居高臨下的頑強抵抗。南方部隊在推進了800米後再次遇到了“老冤家”本名中隊。後者佔據了600米高的A高地,並且從這個山谷中的制高點向下傾斜機槍子彈、迫擊炮彈。美軍對這個制高點狂轟濫炸並且從各個方向連續進攻,但是日軍就是死戰不退。最後,絕望的美軍第32團E連在21日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槍從正面強行衝上了高地,在一番激戰中徹底摧毀了本名少尉的第303大隊2中隊,全中隊自本名以下無一生還。

戰役期間的契查哥夫港:注意遭到美軍轟炸的港口正在冒出濃煙

5月22日,美軍自早上6:40遭到了日軍另一箇中隊在代號爲莎拉拉山岬的制高點上的阻擊。爲了避免重蹈A高地的覆轍,齊默曼命令美軍炮火覆蓋日軍陣地30分鐘,將整個高地炸了個稀巴爛。之後,美軍步兵在徐進彈幕的掩護下攻上了高地,以微小的代價在傍晚前佔領了高地、幾乎全殲日軍中隊。

戰前從契查哥夫港方向拍攝的魚鉤嶺

從5月23日開始,蘭德勒姆的南方部隊和庫林的北方部隊就開始分別從南側和西側猛攻魚鉤嶺。其中頗具傳奇性的是當第4團被日軍9處機槍陣地壓制時,忍無可忍的弗雷德·巴奈特列兵在戰友們目瞪口呆的注視下提着步槍和幾顆手榴彈走進了迷霧裏。幾陣急促的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後,巴奈特毫髮無損地走了回來,背後是全部9處機槍陣地的殘骸。同一天,美軍的5架P-38攔截了日軍的16架一式陸攻,以2架P-38的代價擊落9架。從此之後,日本航空兵徹底終止了任何出擊企圖。

5月24日,美軍繼續以刺刀和手榴彈攻擊日軍陣地,但是因爲補給送不上去最後功虧一簣。不過,美軍也終於把37mm反坦克炮推到山腳下,105mm榴彈炮也被拉到了射程之內,開始以直射和曲射火力同時攻擊魚鉤嶺上的日軍。次日,美軍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攻上了半山腰,並且俘虜了戰役中最先抓獲的兩名俘虜。另外美軍陸航報告截止當日日軍只剩下一門火炮能夠繼續使用,其餘均被摧毀。

美軍炮兵將37mm反坦克炮拉到山腳下

26日,天空再次放晴,美軍航空兵大舉出擊狂轟濫炸山嶺和港口。在隨後的進攻中,列兵喬·馬丁內斯孤身一人以BAR自動步槍和手榴彈消滅了5名日軍,爲自己的連隊打開了突破口。然而,他在終於登上了山頂後突然倒下身亡。原來,這名勇士早在半山腰就被日軍子彈擊中,但是即便如此還向上推進了50米!就這樣,馬丁內斯被追授了阿圖島之戰中的唯一一枚榮譽勳章。在美軍頑強的攻擊下,日軍的魚鉤嶺陣地在27日已經大部分落入美軍之手,同時齊默曼上校的部隊也登上了防禦相對薄弱的水牛嶺。

親臨前線的巴克納中將和庫林上校

? 血腥的謝幕式:“萬歲”衝鋒

換做任何一支軍隊,在防線完全粉碎、部隊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恐怕都會選擇投降,但是山崎保代卻將奉上一場血腥的“謝幕儀式”。他採取的方案是對日軍還不熟悉的美軍指揮官們死也想不到的:全面進攻!不過,山崎保代的進攻計劃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送死計劃,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他的目標是美軍作爲總攻基地的“工程兵高地”,上面集結了美軍的絕大部分炮兵和補給。山崎計劃以一次突然的夜間突襲佔領高地,摧毀美軍全部火炮然後帶着繳獲的補給向南突圍進而繼續抵抗。

衝到美軍陣地前被打死的日軍士兵

不過,被打退的日軍在半山腰重新集結後再次向山頂發起了進攻,一度與美軍陷入了肉搏戰、還靠近了105mm榴彈炮。但是此時回過神的美軍炮兵以37mm反坦克炮和105mm榴彈炮對日軍劈頭蓋臉地砸去。不甘失敗的日軍不斷以小隊爲單位反覆發動衝鋒,但是均被美軍擊退,山崎保代也在一次衝鋒中被美軍7.62mm步槍彈擊斃。令我非常不解的是美軍記載的如下一幕:最後衝鋒失敗的500名日軍居然在半山腰處集體用手榴彈自爆,爲這場血腥的落幕灑下了最後的鮮血。

山腳下集體自殺的日軍屍體

次日早晨,美軍打掃完戰場後進佔契查哥夫港,發現日軍的傷員也早已集體自殺,戰役終告結束。美軍總損失高達549人陣亡、1,148人戰傷、1,200人嚴重凍傷、614人因病撤離還有另外318人因其他原因撤離,這就意味着美軍總損失高達3,829人。日軍2,650名守軍除了28人被俘外全部陣亡。從傷亡比例上講,阿圖島戰役在美軍的太平洋反攻中僅次於硫磺島戰役!不過,美軍在阿圖島以巨大代價換得的防寒方面的教訓有效地減少了隨後意大利戰役中的凍傷損失。另外,由於日軍將海軍艦隊集結在特魯克準備增援阿圖島方向,南太平洋的美軍部隊對倫多瓦島如願發起了登陸。美國陸軍部隊不知道的是,這也是北太平洋戰區唯一一場大型陸戰。

緊握着乾糧的日本戰俘:日軍向士兵們宣傳美軍不會爲俘虜提供食物

? 奇蹟與諷刺:基斯卡島撤退

阿圖島上還激戰正酣之時,美國工程兵已經修好了日本人花了幾乎一年都沒修成的機場,之後島上起飛的陸海軍飛機對基斯卡島開始進行幾乎不間斷的轟炸,一共在6月出擊了407架次。其中,海軍裝備了雷達的PV-1文圖拉轟炸機在濃霧中負責引導陸航轟炸機,這樣哪怕在大霧天氣下美軍也能堅持轟炸。美國海軍的4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也是在7月6日炮擊了基斯卡島。

1943年6月位於幌筵島的日軍伊-171號潛艇

見此情形,日軍北方面艦隊司令河賴四郎中將決定由木村昌福少將率領巡洋艦多摩、阿武隈、木曾,油輪日本丸和11艘驅逐艦在濃霧的掩護下撤離島上全部日軍。7月21日,這支日本艦隊駛離幌筵島,但是次日金凱德的3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的北太平洋規模最大的艦隊炮擊了基斯卡島,以至於日軍相信美軍的登陸迫在眉睫。

“基斯卡的奇蹟”的締造者:木村昌福少將

那麼既然日軍沒有受到打擊,美軍炮擊的對象又是誰呢?在很長時間裏這成爲了阿留申之戰中的一個謎,直到近年來研究表明美軍雷達發現的多半是遷徙中的候鳥。就這樣,大自然給美國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但是阿留申羣島留給美國人的諷刺並不止於此。由於濃霧的籠罩,美軍竟然沒有發現任何日軍木村艦隊的跡象,更不知道基斯卡島早已人去樓空。於是,在阿圖島上喫了虧的美軍決定在既定的登陸日期1943年8月15日之前加強轟炸基斯卡島,其中僅8月4日美軍第11航空隊就以135架次扔下了304,000磅炸彈。儘管美軍發現了少許日軍撤離的跡象:例如車輛和大發艇一直停在原地、彈坑無人填補、沒有任何防空炮火,美軍指揮官們還是不願意冒險,甚至不願意派出偵察部隊提前上島。

盟軍規模巨大的基斯卡登陸部隊

搶灘登陸的盟軍登陸艦

阿留申戰役結束的寫照:基斯卡島上“人去屋空”的日軍地下掩體

就在戰役還在進行期間,第21轟炸機中隊的勞倫斯·萊納克少尉對轟炸幌筵島起了興趣,於是自己通過海軍的地圖和陸軍在阿圖島上繳獲的日軍基地定位了日軍在幌筵島上的大部分基地。於是,陸航的6架B-24在7月18日對幌筵島展開了自杜立特空襲以來對日本國土的第一次空襲,隨後又在8月11日以9架B-24發動了第二次空襲,只有一架B-24被擊落。美軍給日軍造成的損失沒有給日軍帶來的恐慌大:日軍將衆多航空兵力佈署到幌筵島。

阿圖島戰役結束後金凱德、巴克納、德威特爲蘭德勒姆少將授予優異服務勳章: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蘭德勒姆在諾曼底戰役中擔任第90師師長時慘遭解職,也體會了一下布朗少將的境遇。不過,此君後來在朝鮮戰爭中擔任第8集團軍參謀長,參與組織了釜山防衛圈

留在阿留申羣島無所事事的士兵們面對着成天的迷霧和冰雪,士氣跌入了冰點。許多工程兵辛苦建成的設施剛剛建成後就被宣佈取消、直接炸燬。然而,這些部隊和反覆襲擾幌筵島的美國航空兵對於太平洋戰爭的貢獻卻不小:由於害怕美軍在這一方向發動進攻,日軍將千島羣島的兵力從1943年的8,000人提高到了1944年的17,000人,北海道兵力也從17,000人增加到34,000人。甚至到了山窮水盡的1945年,日軍還在千島羣島佈署着27,000人、北海道17,000人。日軍更是在北太平洋方向佈署了大約500架飛機,達到日軍總航空兵實力的大約六分之一。就這樣,正當幾乎整個亞洲和太平洋炮火連天的時候,這個日本重兵集團就安靜地守到了戰爭結束,直到戰爭最後時刻與蘇軍在佔守島短暫交火後投降。北太平洋終歸平靜。

阿留申羣島戰役結局的寫照:日軍丟在基斯卡島上的二式水戰發動機殘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