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中山、宋庆龄的结婚誓约书。”可以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合,对两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大家好,我们的游行侠云游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她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就是对原则信念始终不渝的忠诚献身精神。她的奉献不仅仅是一种自我牺牲,而且向人们散播了温暖和希望。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彼时,这家庭还不是那么显赫,而在这个后来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的家庭中,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并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父亲宋查理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作为小宋庆龄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可能怎么也没想到,女儿竟然会和自己这个同志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少年时代的宋庆龄和大姐一样,考进了著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希望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中,而等待她的,除了革命还有一段终身不渝的爱情!
誓约书
此次孙文与宋庆琳之间缔结婚约,并订立以下诸誓约:
宋庆琳
一、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
二、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
三、万一发生违反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社会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异议;而且为了保持各自之名声,即使任何一方之亲属采取何等措施,亦不得有任何怨言。
上述诸条誓约,均系在见证人和田瑞面前各自的誓言,誓约之履行亦系和田瑞从中之协助督促。
本誓约书制成三份:誓约者各持一份,另一份存于见证人手中。
誓约人孙文(章)
见证人和田瑞(章)
1915年10月26日
孙中山、宋庆龄的结婚誓约书。
看过原件,宋庆龄不禁连连点头,动情地说:“对,是它,没错。这是真品。”
她还特地解释道:“当时结婚日期是10月25日,只因日本有双日吉利的习俗,所以在誓约书上写作26日,宋庆龄激动地望着手中极其珍贵的婚约书,仿佛当年与孙中山先生东瀛结合的情景就在眼前。
1913年,孙中山等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逆,但终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再度流亡日本。随后,作为孙中山先生坚定的支持者,宋庆龄的父母携蔼龄、子良、子安也举家东迁,来到横滨暂居避难。
1913年8月分别5年之久的宋庆龄与父母姐弟在横滨相逢。十多天后,她在父亲带领下前往东京看望孙中山,宋庆龄向孙中山转达了美国华人对他的问候与支持,并将当地华侨赠送的一箱加利福尼亚水果转交给他。当宋庆龄看到孙中山紧张繁忙的工作和十分简朴的生活后,一种帮他从事革命工作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
此时,正当孙中山处于危难之际,不少革命党人打起了退堂鼓,纷纷别他而去。
宋耀如虽紧随孙中山忙前跑后,处理日常事务,但毕竟年近半百,体力不支,况且又身患肾病,不宜长时间坐地伏案紧张工作;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姐姐蔼龄也因忙于筹措婚事,难于一身二任,正盼望能有人接替她的工作。
一连数日,宋庆龄在父亲或姐姐陪伴下出入孙宅,帮他料理生活,处理日常事务,很快赢得孙中山的信任与首肯。不久,宋庆龄正式接替蔼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实现了她少年时代崇拜和追随英雄的夙愿。
此时,在宋庆龄内心充满了无限喜悦与激动,她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而钦佩,更为孙中山的伟大人格所倾倒。半年之中,她与孙中山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将全部热情和心血投入到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之中,不知不觉地坠入爱河,萌发出纯真少女的一片爱心。
但他深知自己处于动荡不定的生活环境,况且已有妻室子女,再加上年龄和身体状况,因此以“我已经老了,你还年轻”的理由谢绝了宋庆龄的求婚。
果然,不出孙中山所料,当宋庆龄回到上海把与孙中山结婚的想法据实以告后,遭到全家人一致反对。父亲厉声断言:“这不可能!”母亲则面露不悦:“你疯了,他大你27岁,况有妻儿在身。”连一向疼爱自己的姐姐蔼龄也极力反对,并背她当众宣布已将庆龄许配一家漂亮阔少。
一连串的打击和反对,使宋庆龄如遭雷击,当场昏倒。
然而,她早已抱定为孙中山付出一切代价和牺牲的心愿,终趁夜深人静之时,破窗出走,重返孙中山身边。1915年10月25日下午,东京大久保百人町350番地日本实业家梅屋庄吉的客厅里,宋庆龄和孙中山举行了热烈而简朴的婚礼。这是理想与情趣的结合,也是理解与爱情的结合。
每当谈起这一天,孙中山与宋庆龄无不充满激情与兴奋。
孙中山说:“这是我过去从未享受过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与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幸福。”可以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合,对两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
60年后,宋庆龄对这一天仍记忆犹新,她动情地说:“10月25日,在我的生活中,是比我的生日更重要的日子。”可是,对于宋庆龄来说,这段感情与婚姻也带了给了她对于家人的深深歉疚之情,尤其是她的母亲。已年过八十时,她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回忆自己22岁时在上海不辞而别(据爱泼斯坦考证,她只是“偷偷地溜出了屋子”,不存在“阳台加梯子”那种场面的浪漫故事),投奔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并举行婚礼:我的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别信后,就乘下一班轮船赶到日本来,想劝我离开丈夫,跟他们回去。我母亲哭着,正患肝病的父亲劝着……尽管我非常可怜我的父母―――我也伤心地哭了,但是我拒绝离开我的丈夫。
1931年7月23日,宋庆龄母亲病逝于青岛,流寓柏林的宋庆龄立即启程回国。在火车上,当她听一位亲戚讲述她母亲患病及去世的经过时,十分悲痛,“几乎哭泣了整整一夜”。
在宋庆龄与孙中山之间,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平凡温馨的生活,有夫妻间的温暖与体贴。
孙先生的菜烧得很好,宋庆龄也会烧很多好菜,他们常常交换着烧菜。宋庆龄说起过,有一点别人永远比不过她,要是有点什么病痛,孙先生是医学博士出身的。她充满自豪地说:“你看看,你看看我找的男人。”她如果要认真地给孙先生记录一些东西,孙先生总要她舒舒服服地坐着,怎么习惯怎么去做。她就懒懒地靠在沙发扶手旁,孙先生口述文件,她就在那儿记录。
她告诉养女隋永清,她和孙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十年,而且这一生她拥有这样一个男人足矣,这样一个男人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孙中山。他是最优秀的男人,是完美的丈夫,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很骄傲。
1925年1月,孙中山因积劳成疾,肝病进一步恶化了。在他病情最严重的日子里,宋庆龄常常一连几天几夜守在病榻旁,寸步不离。望着生命垂危的丈夫,宋庆龄无比悲伤,但她一直强忍着眼泪。
3月12日早上9点10分,孙中山的心跳停止了,59岁的他走完了他竭力奋斗的一生。
宋庆龄像一个女孩子一样哀伤而柔弱,这是她结婚的第十年,从美国毕业到达日本,走进孙中山的事业和生活,也仅仅是第12年,她失去了丈夫、领袖和导师。
几十年后,在给好友的信中,宋庆龄依然说,一旦我们所爱的人与我们诀别而去,那么互相爱得越深,我们所承受的悲痛也就更深沉,只要我活着,我内心空荡荡的感觉和悲伤,将永远不会消失。孙中山先生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其后宋庆龄出访苏联,旅居欧洲,支持抗日,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宋庆龄留在了这里。那时她家所有的人都已离开或逃出中国。她的兄弟姐妹在美国。她的继子孙科去了法国。只有她独自选择了留下。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从此,宋庆龄作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开始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在国内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于接待外国贵宾的。
不只一个外宾发表过这样的评论:“中国共产党既然吸引了象她那样的人,他们就一定有点什么道理。”她忠于人民,富有魅力,落落大方,在多次出国进行友好访问时为中国创造了最美好的形象,她所起的那种不可取代的作用和特殊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并超越了她象征性的重要身份。而她留下的新中国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更是在今天依然传递着温暖与大爱!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患白血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如果她不是那样无私奉献的话,她本可以过舒适的流亡生活。但她始终自愿地战斗在激流旋涡的中心。
宸冰领读 | 22岁宋庆龄勇嫁49岁孙中山,爱情背后是家族的分裂
说起宋庆龄,很多人可能都只知道她的温柔大气,其实宋庆龄和孙中山之间有着27岁的年龄差,孙中山还是宋庆龄父亲宋查理多年的好朋友,两人的结合其实是困难重重的,但向往自由爱情的两人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非议走到了一起,这也才有了他们的爱情佳话。接下来就为您带来《宋氏三姐妹》中关于“庆龄婚波”一文的详细内容。
点击下图进入收听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