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出於地區霸權,還是處理與巴基斯坦等國領土爭端方面考慮,印度一直非常注重北部邊境的戰備狀態,這在兩個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一,印度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山地師部隊;第二,在日常工作效率極低的狀況下,印度當局一直在加速加強北部邊境的基礎設施建設。

    爲了提高一線山地部隊的機動性和應急能力,印度方面在北部邊境大量修建橋樑、隧道以及公路等交通網,在此基礎上,印度還大肆增加邊境地區的哨卡和觀察哨。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舉措與其非正義的利益訴求“相輔相成”,修建基礎設施很有可能越界,也必然會觸及敏感地帶,因此,印軍在加強某些區域的基建設施時,往往會增加相關區域的兵力,而這種舉動則會讓周邊國家非常反感,衝突加劇在所難免。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任總理莫迪領導下,印度軍方也變得越來越激進。尤其是在美國“重返亞太”以及“印太戰略”的影響下,印度企圖趁亂造勢。說實話,印度在歷史上也經常幹這種事,不過,跳樑小醜的卑劣行徑終究會無疾而終。

    據瞭解,印度方面計劃在2022年前新建66條邊境公路,其中包括44條所謂的“戰略公路”,在靠近巴基斯坦的邊境地區,印度還準備修建總長度爲2100公里的縱向和橫向公路。事實上,印度所謂的這些基礎設施在關鍵時刻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外界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大量的土路以及堅固程度不達標的橋樑很有可能關鍵時刻掉鏈子。即使如此,我們必須重視印度最近採取的動作,其基建工作就算不能被稱爲可圈可點,在某種程度上,它的確在輔助着印軍的軍事行動。

    5月27日,印度《經濟時報》稱,該國北阿坎德邦的一條隧道已經南北合龍,將於今年10月通車,這個日期比原定竣工時間提前3個月。不得不承認,印度能夠提前交工確實很罕見。

    

    就在同一天,印度陸軍司令和參謀長視察了駐紮在拉達克的第14集團軍,其下轄第3山地師部分兵力隨即進入戰備區,對此,印度軍方人士也坦言,相關動作有應對局勢的考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隧道合龍只是印度基建措施下的一個縮影,印度陸軍司令納拉文稱,還有若干隧道正在建造過程中,隧道通車非常有助於軍隊調動。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國內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如若實現強國夢想,完全可以走一條和平與發展的道路,讓人可惜的是,現在的印度過度依賴軍隊,就連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爲軍隊服務,印度陸軍前任參謀長韋德-普拉卡什-辛格上將於29日稱,印度軍隊有信心應對小規模地區衝突,同時,他認爲,當前的衝突不會發展爲大規模戰爭。與辛格相比,另一位前陸軍參謀長馬利克甚至表示,現在已經不是1962年,印軍已經完全實現了現代化,印軍可以贏得任何衝突,任何人都不可以質疑印軍備戰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