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兴义市洒金新市民居住区,洒金派出所以点带面,不断延伸警务室功能,推动联防联控治安格局建立健全,组织社区综治中心负责人(治保主任)、警务助理、社区干部以及楼栋长成立5支“红袖套”共计100余人的义务巡逻队,坚持每周组织警务助理、社区(村)干部、楼栋长、治安信息员针对辖区治安情况召开共商会,建立警务微信群,引入检察、法院、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聘请法律顾问、社会调解员等社会力量,进一步实现了纠纷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以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下纳灰村警务室为试点,通过组建一个综治(警务)中心,搭建治安共商、综合信息管理、平安金州互助信息、特殊人群监护等平台,形成综合治理网格化、巡逻防控动态化、矛盾调处实时化、信息采集标准化、重点管理精细化、宣传培训全员化、便民服务亲情化的农村治安综治(警务)“七化”格局,做到了全村重大治安案件、灾害事故零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零发生,旅游纠纷零发生,矛盾调解零激化,目前,已在全市188个行政村建立188个新型农村综治(警务)中心,工作成效受到全村群众和游客的广泛好评。

“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兴义市公安局聚焦推进社会治理区域延伸,搭建“连心线”,筑牢“防护墙”,织密“平安网”,提升了社会治理实效,助推平安兴义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健全110社会联动机制,搭建警民“连心线”

兴义市公安局充分依托“110”社会联动应急指挥中心计算功能和指挥体系,整合全市41家社会主体单位数字资源,打造市域治理智能化中枢工作平台,推动社会治理从“灭火”向“防火”、从处置向预防转变,打造城市社会治理“城市大脑”,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以实体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为牵引,在案事件接处警、矛盾纠纷调解、警务联动、消防、城管、电力、水务、市场监管等20个领域,建立智慧消防、智能小区、智慧门禁、车辆和人脸识别等系统,公共安全领域全覆盖,拓展100余项联动项目,实现自动感知、智能研判、多元共治,提高事件发现率,优化路面巡查力量,总警情和治安警情均大幅下降。

群众在生活中发现电力、水务、消防安全隐患,电话直拨到“110”社会联动中心,警员科学分流到职管单位部门,快速科学处理。

市民陈先生路过兴义市北京路立交桥处,发现一水管破裂,道路湿滑,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当时我也不清楚应该找谁,就打了110报警电话,不到20分钟,水务公司就来人修理了。”事后的民警回访,陈先生对这件事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十分满意,“现在的公安局大不一样了,是我们老百姓办事的中转站,又快又方便,服务也热情,一件小事都办得这么舒坦。”

兴义市110社会联动应急指挥中心将各联动单位值班电话录入“三台合一”系统,24小时受理群众各类报警求助,直接指挥联动单位处置,使110报警台成为政府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应急管理的统一接报受理窗口、统一调度指挥平台,形成一台接报、集中受理、统一调度、一体联动的服务应急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兴义市110社会联动更快捷,服务群众更高。

自2017年建成投用以来,共接110报警571627起,其中有效警情77513起,向41家联动单位分流警情2579起,有效减轻了处警压力,释放了更多警力。通过电话回访,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

推进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筑牢安全“防护墙”

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至农村、新市民居住区和各类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的质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社会治理向农村延伸。以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下纳灰村警务室为试点,通过组建一个综治(警务)中心,搭建治安共商、综合信息管理、平安金州互助信息、特殊人群监护等平台,形成综合治理网格化、巡逻防控动态化、矛盾调处实时化、信息采集标准化、重点管理精细化、宣传培训全员化、便民服务亲情化的农村治安综治(警务)“七化”格局,做到了全村重大治安案件、灾害事故零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零发生,旅游纠纷零发生,矛盾调解零激化,目前,已在全市188个行政村建立188个新型农村综治(警务)中心,工作成效受到全村群众和游客的广泛好评。

推进社会治理向新市民居住区延伸。依托“135”安防体系,在南兴、栗坪等社区构建完善新市民居住区防控网络,利用大数据人口管理系统,通过360°全景将社区全貌、街道、楼房、人家户的详细信息以三维视觉的方式开展管理,实现新市民居住区可防性和重大恶性案件零发生。同时,建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积极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深度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进社会治理向社会组织延伸。积极推动建立“警教学”、“警卫医”、“警政企”联动的校园警务、医疗警务、企业警务模式,形成了社会治安共商、共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问题,分析研判安全形势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形成各司其职、联动推进的工作合力。把校园、医院、企业园区纳入“199”治安防控巡逻重点,在重点时段、重要节点加强巡逻守护和交通疏导,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深入摸排矛盾纠纷隐患和违法犯罪线索,始终保持对涉学、涉医、涉企的违法犯罪零容忍态度。

建立网格服务管理机制,织牢织密“平安网”

基层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兴义市公安局通过搭建市、镇、村三级联动网格体系,归集人、地、物、组织、事件等社会治理要素,规划制定社区、镇街、村社、单位、建筑物等网格区域,“一标三识”让每一栋房屋都有“身份证”,深度运用到城乡综合治理中,为推进全域精细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桔山片区是兴义市新城区商业发展的中心,产业聚集,流动人口、旅游人口呈井喷式增加。为能第一时间了解治安动态,及时有效提高治安防范水平,桔山派出所按照就近原则,将全区分成10个“小网格”,配以“网格长”,天网工程全覆盖。建立综合调解委员会,联动片区村支两委、行政单位、物业公司、娱乐场所、商业协会共同参与,保证矛盾化解得了,纠纷预防得住。

“桔山辖区近年以来,矛盾纠纷数大幅下降,今年的纠纷数是最少的,90%都是在区内就化解解决。”所长王杰是联调中心的核心调解员,他介绍,桔山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抓手,全面推广安全生产互助管理联动,引导单位、企业、商户、群众“抱团”互助,进一步创新群防群治实践模式,实现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全区刑事、治安、盗窃警情均大幅下降的可喜局面,两抢案件实现零发生。

据统计,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该片区56起纠纷全部通过综合调解机制化解成功,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

在兴义市洒金新市民居住区,洒金派出所以点带面,不断延伸警务室功能,推动联防联控治安格局建立健全,组织社区综治中心负责人(治保主任)、警务助理、社区干部以及楼栋长成立5支“红袖套”共计100余人的义务巡逻队,坚持每周组织警务助理、社区(村)干部、楼栋长、治安信息员针对辖区治安情况召开共商会,建立警务微信群,引入检察、法院、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聘请法律顾问、社会调解员等社会力量,进一步实现了纠纷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住在小区,每天都能看到巡逻人员,到处都是摄像头,派出所就在家门口,办什么事都很方便,前段时间我新办了一张身份证,民警直接送到我家里,比过去方便多了。”72岁的张大爷激动地说。

警民齐参与,织密平安网。全市共143名民警包村,194名警务助理担任网格平安指导员,实现驻村联户全覆盖;在此基础上,丰富农村警务,在143个乡街村居驻派兼职网格员,就地服务村(居)民,协助辖区派出所做好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已划分基层网格2359个,配备网格员7541名,建立调解委员会26个,调解员398人,组建巡防队伍143支,微警务群在线已50000余人,构筑起“民警辅警专职巡防,警企警民联动联防,村级义务巡逻自防”三级巡防体系。

(张好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