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特朗普在國內氣勢洶洶地用“放狗、開槍”恐嚇那些非裔美國人,對外卻和藹地主動拉攏印度等國。白宮的重要目標就是試圖在9月份把“七國集團峯會”擴大爲“十一國峯會”,而印度的分量相當重。畢竟,特朗普要拉着這些國家討論對華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印度方面已經連續2次撅了特朗普的面子。


  1、特朗普在5月27日發推稱:我們已經告訴中印,美國願意且有能力調解和仲裁他們之間的邊境爭端。但印方很快做出明確答覆:此事不需美國出面。


  印媒分析稱,特朗普試圖插手這個複雜問題的目的主要是爲了他自己的選情。即便不能調解成功,只要能夠介入此事,就能彰顯美國的地位。事實上白宮也不是爲了中印兩國的和平,特朗普盯着的是美國華裔和印度裔手裏的票。


  事實上,特朗普在2019年7月就對外聲稱莫迪請求他干預克什米爾問題,但遭到印度否認。可見印度在涉及本國領土問題時,保持了作爲一個“大國”的體面。


  2、路透社5月29日報道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28日對外宣稱與莫迪進行了通話,莫迪向他表示印方對華存在不滿。鑑於這種情況,他有意出面調解中印之間的爭端。


  但印方很快就打臉美方:莫迪和特朗普近期沒有什麼接觸,上一次通話是4月4日討論羥氯喹問題。這意味着,特朗普又撒了謊。



  提到那次討論羥氯喹問題,印方恐怕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就因爲印度一度限制相關藥品的出口,特朗普居然公然對全世界聲稱,如果印度不廢止出口限制措施,要制裁和收拾印方。這完全是恐嚇與威脅!什麼“全面全球戰略伙伴”,什麼“兄弟情”,都是塑料的,真正關係到利益,特朗普會毫不猶豫地把印度放到案板上。


  而面對特朗普的要挾,印度方面也不敢觸這個黴頭,乖乖答應了美方的條件。儘管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承受美方的施壓,儘管印度也不是第一次在美方發出“最後通牒”的情況下選擇迅速跪拜,但印方肯定不是滋味,必然會算後賬。


  美方一直都小看了印度。印度一直認爲自己是“大英帝國”的繼承人,是“南亞霸主”,南亞這些國家裏,除了巴基斯坦,有誰敢違逆印度?


  對於志在成爲“有聲有色大國”的印度而言,不允許別國干涉內政是最基本的原則。即便是美國也不行!


  更何況,如今的印軍似乎認爲自己很能打。新德里方面拒絕特朗普的“調解”,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因爲從將近20年前的一場戰爭裏獲得了自信,認爲憑自己就能擺平問題。


  印度在1999年的“卡吉爾之戰”裏獲得了寶貴的高原作戰經驗,以及更寶貴的底氣。這次戰爭又被稱爲“第四次克什米爾戰爭”,結果是印度獲勝。


  爲重新控制錫亞琴冰川的制高點,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裝人員展開了一次反擊,試圖扭轉劣勢,避免其戰略公路一直處於印軍榴彈炮羣的威脅之下。



  在這場人類歷史上海拔最高的戰爭裏,針對佔據了制高點的游擊隊,印度利用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輕型大口徑火炮、幻影2000戰機攜帶的精確制導武器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印軍在這次戰爭規模的衝突裏運用了大口徑火炮壓制、小集羣火炮突擊、空軍立體火力支援和夜間特種進攻的綜合戰法,拓展了高寒山地戰的邊界。這些在1962年時都沒有出現過。


  卡吉爾之戰裏,印度動用150架戰機掌控了制空權,仍被巴方擊落多架戰機,發射超過25萬枚炮彈,傷亡1000多人,奪回了幾座荒無人煙的山嶺。很多評論認爲印方似乎是得不償失,因爲印度付出的代價遠高於巴基斯坦。但印度通過這次戰爭,成功重新控制了能夠對巴基斯坦方面產生遏制作用的山嶺,驗證了山地戰法的效果,並鼓舞了印軍的士氣。印度還將7月26日設爲“卡吉爾勝利日”。


  實事求是講,印度的實戰經驗已經積累不少,而我方英勇的子弟兵在這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畢竟已經近40年沒有參與相當規模的戰事。在山地作戰方面,甚至連美軍都要派遣人員在印度訓練,向印度學習相關經驗。


  印方當然也注意到這一點,因此又忍不住翹尾巴。印度一個網站在5月31日報道稱,一度旁遮普省的首席部長辛格在當天表示:印度不想要一場戰爭。同時他又對鄰國發出警告:現在不是1962年。


  辛格還向巴基斯坦發出威脅:如果巴方將人員和武器轉移到旁遮普省或印度其他地區,那麼巴方將付出代價!



  其實現在印方最需要的就是把腦袋浸入高原的冰湖裏冷靜一下。“不打第一槍,也絕不讓印度有打出第二槍的機會”,這是在高原堅持鬥爭的戰士們所堅守的原則和職責。如果印度真的底氣十足,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只敢扔石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