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處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無數新功能的瞄準鏡被相繼研製,各種科技感十足的新功能也被開發出來,比如能提升在夜間作戰的能力等。除了那些確實沒有能力去製造的國家,很多國家爲加強士兵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都爲本國的槍械研究了配套的瞄準鏡。特別是美國之類的西方發達國家,士兵使用的步槍上,瞄準鏡基本上做到了全覆蓋使用。轉頭看中國,單兵使用的裝備本身就已經落後於人了,中國的步槍加裝瞄準器的也只有一部分。既然瞄準鏡對步槍的能力如此重要是衆所周知的,努力增強單兵作戰能力的我國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不熱衷於給步槍大範圍加裝瞄準鏡呢?


瞄準鏡具有增強作戰效率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我國也十分認同瞄準鏡的使用價值。我軍的88式狙擊步槍,就使用了白光瞄準鏡,可放大至原來的九倍。但對於自動步槍,也就是連發步槍,並未大批量的加裝瞄準鏡,這是我國根據實戰情況和可持續發展做出的決定。與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武器裝備不同,瞄準鏡的生產要求是比較多的,要求精細加工。作爲關鍵部位的鏡片是十分脆弱的,對其工藝過程需要全程嚴格把控。


世界各國都基本掌握瞄準鏡的製造技術,但能將瞄準鏡的功能進行提升的國家,是很稀缺的。運用於軍事中的瞄準鏡都不會很平價,而且現在很多軍用瞄準鏡都要求水平更加先進,本身成本就高的瞄準鏡價格就更高了。如果這些高昂的瞄準鏡都安裝在最常使用的步槍上,整個費用統計下來是非常高的。再加上使用期間可能會造成的損耗的費用,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現在的陸地軍人就有200多萬人,在所有的軍費的消耗上,與絕大多數國家相比是非常多的。


其次,瞄準鏡對於普通步槍的作用並不是很大。在每次實戰或演練時,使用自動步槍的目標,爲更快速的消滅敵方力量並進行攻擊,不要求步槍具有高精度的特性,只需要具有爆破性的殺傷力。基本上不會花時間去進行瞄準的操作。存在即有意義,優勢也隨情況而定,狙擊槍是最有效將對方主要將領一擊斃命的武器。還有一個原因,一旦於步槍上配備瞄準鏡,可能會致使士兵過度注重精準性而忽略作戰實況,所以最開始的,不靠瞄準鏡的射擊方法,還是不能遺棄的。


你可能會說,既然在軍隊步槍上批量裝備瞄準鏡,所帶來的價值並不高,那爲什麼在美軍中,瞄準鏡成爲了步槍必備呢?這個性價比不高所針對的是我們國家。因爲通過加裝瞄準鏡,可以得到增強單兵射擊的精準度和其射程範圍的效果。而士兵還會被派往海外參加戰鬥,裝備上美國所提供的最先進的瞄準鏡,在作戰中,它的作用十分巨大,不僅可以提升軍隊的作戰實力,也可以讓戰爭可以快速結束。而且,就以美軍不差錢的態度來說,投入在加裝瞄準鏡上的費用,只能說很小的一筆開支了。既然有最好的選擇,美國就不會擔心花錢的問題。拋開美國來說,能將瞄準鏡作爲標配的國家軍隊可以說的屈指可數。


下一代的新型步槍,大家已經討論了很多,各有各的想法,根據之前披露的圖片,總覺得和03式自動步槍好像有點聯繫。03式步槍的瞄具經過改良後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不僅僅是使用了覘孔式瞄具和準星,導軌還能安裝多種瞄準鏡,比如白天使用的白光瞄準鏡,以及夜晚使用的夜視鏡。只不過,95式能使用於多種任務和作戰環境,03式在這方面則稍顯遜色,而且兩把槍只有彈匣和槍彈是通用的,其它都沒法。95式已經成爲我國部隊裏步槍主流的前提下,03能淘汰掉95式的概率很低,它更適合比較靈活的部隊。新一代制式步槍的瞄具說不定能有更好的表現。


在槍支瞄準器的研發過程中,中國走的道路和世界其他國家如出一轍,都經歷了固定機械瞄具、可調式機械瞄具和光學瞄準器這幾個階段。在突擊步槍上配備機械瞄準具是主流,和光學瞄準器作比較,機械瞄具在可靠性和環境適應能力上更有優勢。因爲只需要金屬就可以製造出機械瞄具,所以它能爲步槍服務很久,也不用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維護。再加上易於使用,它的校準可由士兵獨自完成。它的缺點在於,它的優勢只能在近距離射擊中發揮到最大,一旦射擊距離超過了300米,它的瞄準精度就不如之前了,然而這個時代的步槍擊中400米之外的物體都是沒問題的。


所以那些國力強大的國家,會另外再爲步槍配備瞄準鏡。雖然中國並沒有爲步槍批量加裝瞄準鏡,但由於某些軍事任務所需,軍隊會爲少量步槍加裝瞄準鏡。所以,我國在光學瞄準鏡上也有很大的需要,光學瞄準鏡研發進程緩慢的原因,就是需求缺口還不夠大,再加上鉅額的研發成本,所以研製光學瞄準鏡的計劃就顯得不是那麼迫切。瞄準鏡採用的鏡片屬於易碎物品,很容易遭到來自步槍後座力的破壞,這就對步槍有一定減震要求。


一支步槍是否合格要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精度,第二個方面就是射程,而這二者又受鏡片透光度的影響,就算透光度只有0.1%的微小差距,射擊時還是會出現巨大的差距。所以在對其進行研發升級時,所需的科研經費以及人才數量都是龐大的,所以瞄準鏡的單價就沒有辦法降低。需要水平極高的軍事製作工藝的光學瞄準鏡就更不用說了。大口徑栓動步槍是狙擊步槍中的主流,其後坐力更是驚人,這種瞄準鏡的製作研發就更難了。


如果說是憑藉着瞄準鏡百發百中的士兵,作爲狙擊手的水平其實是不夠的。所以說瞄準鏡這個東西,有或者沒有,士兵都不能放任或者抱怨,而應該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就當是沒有瞄準鏡可用,讓自己適應。真到了戰場上,士兵端起槍開始面對敵人時,能在多快的速度內瞄準好目標。只有那些實打實去經過長時間練習的士兵,纔會在把槍端起來的一瞬間,迅速進入狀態,精準攻擊敵人。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兵也這樣說,百發百中,是老道的經驗帶來的。不然爲什麼中國的部隊一直沒有集體裝備瞄準鏡,也沒聽見有中國士兵天天唸叨說打不了仗了,他們通過千萬次的訓練形成了好的習慣,不管有沒有瞄準鏡,都不影響發揮。


當然,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技術發展也應該往更先進的未來發展。以先進的走向看,用光學瞄準鏡去配新型的步槍,以後的戰場上,這會是士兵們的主流裝備。雖然現在確實對大部分國家而言,不需要把全部步槍都裝上瞄準鏡。一些有剩餘力氣的國家也開始把先進瞄準鏡的發明提上了日程。特別是智能瞄準鏡的出現讓瞄準鏡更加先進,未來發明的瞄準鏡說不定會更加智能化,士兵發起的進攻會更合理,達到的效果也更好,作戰效果被加強。中國已經達到了軍事大國的地位,一定也不會讓自己被甩在身後。我們期待着自己國家研製的智能瞄準鏡成功發明,但願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