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水,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如今市面上的碳酸饮料,无论是七喜还是雪碧,几乎都是在这两家公司的名下。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国产汽水开始复苏,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也面临挑战。而国产汽水里较为出名的,应当是二厂汽水、健力宝和北冰洋。其中北冰洋更是最早的国产汽水之王。

源于1936年,堪称百年老字号

论历史,北冰洋成立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家制冰厂,后来因为经历了战争,直到1949年,收归国有改名北京新建制冰厂。而在制冰厂恢复运营的第二年,“北冰洋”这个品牌正式成立,同时注册了延续至今的“雪山白熊”图案作为商标。由于此前的制冰业务,北冰洋在一开始的时候,所做的也只是冰棍、冰激凌和雪糕等产品。直到1954年,北冰洋才开始制作汽水。

那一年,在领导人的参与下,已经进入上海的屈臣氏入驻了北京,和北冰洋进行合作。而作为合作的基础,屈臣氏提供了数条一体化灌装流水线,虽然这些流水线已经有些老旧,但却是当时北京乃至全国第一条现代化的饮料生产线。一开始的时候,北冰洋汽水还只是“奢侈品”,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北冰洋的销量也逐年上涨。

在1985年至1988年三年的时间里,一瓶一毛钱的北冰洋,创造了1亿元的产值,而利润高达1300万元人民币。成为了当之无愧国产汽水之王。此后即便健力宝等新饮料出现,也未能撼动北冰洋的位置。而北冰洋之所以沉寂17年,还是因为资本的问题。

与百事合作,不料走向没落

从9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进行招商引资,引入许多国外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以期达到本地企业技术进步,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双赢的目的。但是往往国外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依靠本地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名气,打开自己的销路。如达能就想吃下娃哈哈但是没能得逞,之后又并购乐百氏却没能将自家的益力推广开来。达能想通过本地品牌打响名声的计划失败了。

但是与北冰洋“合作”的百事却成功了。1994年,北冰洋汽水被交给了合资后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随后百事将自家的产品陆续铺向了中国市场,百事可乐与北冰洋汽水的销售渠道从共享变成了“侵占”。因此北冰洋汽水的销量一年不如一年,开始走向沉寂。此后北冰洋汽水更是先后遭到了停产、工厂迁移、人员分流,完全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而北冰洋的回归之路,从2007年才开始铺设,那一年一轻食品和百事公司商谈,以四年内不得生产碳酸饮料为条件,拿回了北冰洋的品牌的使用权。

被“雪藏”17年后回归,但价格却为人诟病

北冰洋结束沉寂的时间是在2011年,一轻食品董事长李奇力排众议,以北冰洋为品牌成立了新的公司,让北冰洋回到碳酸饮料市场。直到当年的11月,北冰洋才正式开始恢复量产。虽然当时已经是冬天,碳酸饮料也开始进入淡季,但是依旧抵不住怀旧的北京人的热情,北冰洋第一批10万箱橘子味汽水,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从此奠定了北冰洋回归市场的信心。而在2018年,北冰洋的销售额更是高达6亿元。

不过回归后的北冰洋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例如在价格上面,北冰洋的玻璃瓶汽水一瓶要2.5元,比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同等包装也还要贵一些。此外细长罐的北冰洋汽水在京东上的售价为一箱117元,更是接近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同等规格产品的两倍。北冰洋如此高的定价,以至于被很多人质疑是在“卖情怀”。

不过,作为一款国产汽水,北冰洋在沉寂了17年之后,依旧能够在市场上一展头角属实不易。但是依旧需要看到诸如全聚德和狗不理这些老字号的前车之鉴,前者的营收已经随着口碑不好而年年下滑,后者因为定价奇高,就连本地人都不愿意买单,甚至退出了新三板。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过于卖情怀。只希望北冰洋不要走了这两家企业的老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