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安事变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但是,在西安事变发生的那天晚上,西安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很多人都对此非常好奇。
自从“九一八”丢掉东北之后,张学良就成了民族罪人,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他的心境也产生了变化,不愿意继续围剿红军,并提出了一致抗日的要求。在这一问题上,张学良跟蒋介石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1936年6月,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准备把张学良调离西安,让原本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军代替东北军,继续围剿红军。
按照蒋介石的想法,在国军的大力围剿之下,陕北的红军必定熬不出1937年夏。可是,张学良和杨虎城都不想打内战了,围剿红军也比较消极,还多次劝说蒋介石:“别再打内战了,还是一起对付日本人吧。”蒋介石气的大骂张学良:“太幼稚了,此时撤兵和谈,怎么可能?”
看着张学良心不在焉,蒋介石给了他两个选择,第一:东北军和17路军必须全力围剿红军;第二,不围剿也行,你张学良带着东北军去福建,杨虎城带着17路军去安徽,我换蒋鼎文到陕北接着剿。不过,张学良两个都没选,他给了自己第三个选择:实行兵谏,你不抗日,那我就逼着你抗日!
1936年12月2日,张学良称“部下不稳,势难支撑”,请蒋介石去西安训话。蒋介石此时已经有意调离张学良,但他过分自信,只带着少数文武官员就飞去了西安,为日后被张学良扣留埋下伏笔。
蒋介石到了西安,住在华清池行辕。张学良见到蒋介石之后,再三苦谏,希望蒋介石能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结果被蒋介石骂了个狗血淋头。1936年12月11日晚,蒋介石举行晚宴,邀请张学良等人参加。席间,蒋介石免去了张学良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职务,并宣布由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17路军,执行剿共任务。
其实,张学良、杨虎城早就商量好了“捉蒋”预案,晚宴结束,2人各自返回军营,召集将领宣布“兵谏”。12日凌晨2点半,一营营长王玉瓒跑到西安郊外的灞桥,从驻守在这里的东北军中挑了一个手枪排,而后迅速赶往华清池。同时,王玉瓒与二营营长孙铭九商定,一旦华清池枪响,二营立刻出动。
到了华清池,王玉瓒没有贸然动手,而是先找到住在附近的宪兵,把他们的枪都缴了。由于华清池第一道门的守卫,全是王玉瓒的手下,手枪排得以迅速进入。第二道门就不容易了,因为这里是蒋介石的贴身警卫负责看守。
时间已接近凌晨5点,天还漆黑一片,王玉瓒带人摸到二道门,看到一个警卫正在夜色中晃悠,举枪便打。刺耳的枪声划破夜空,蒋介石的守卫顿时蒙了,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人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想抓活的,只知道肯定是冲着蒋介石来的。他们只有20余人,虽然个个都是精英,无奈寡不敌众,尽管拼死还击,还是被压制了下去。(下图:王玉瓒)
王玉瓒命部下牵制住警卫,自己带人扑向蒋介石的住所,进去后却发现,蒋介石的斗篷还挂在衣架上,假牙还泡在杯子里,人却不知所踪。王玉瓒也急了,万一抓不到或者是出了点意外,这责任他可担不起啊。偏偏这时张学良又打来电话,说:“不把蒋介石活着带回来,就以叛逆大罪毙了你!”
那么,蒋介石到底跑哪去了呢?原来,蒋介石一直保持着军人习惯,每天5点必须起床,当门外响起枪声时,他立刻就从窗子跳了出去。在两名警卫的帮助下,50岁的蒋介石身手还算矫健,三两下就翻过了一处围墙,跑到骊山上躲了起来,只是翻墙时慌乱之下掉了一只鞋。
很快,有人在院子里发现了那只鞋,王玉瓒和孙铭九带人搜山。一个士兵看到石头后面似乎有动静,喊话却没人答应,便冒失的开了两枪。结果,草丛里站出来3个人,一看,正是蒋介石和他的2名警卫。与此同时,杨虎城那边进展更为顺利,一枪未发,就把蒋介石带来的将领全抓了。
那么,蒋介石被抓之后,各国都是什么反应呢?我们下篇文章接着讲。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