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伊能靜卻能和18歲的兒子哈利和諧相處,兩人還經常一起看電影、看畫展,可見心理上沒有太大的代溝。兒子說,這個節目自己期待了好幾天,過了這個時間就無法觀看了,聽到兒子的解釋,泰普勒開始理解他。

前段時間,五十多歲的伊能靜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視頻。

視頻中,伊能靜與18歲的兒子哈利罕見露面,他在爲媽媽的新歌編舞。母子倆在練舞室練得非常投入,畢竟年齡大了,伊能靜很快就有些體力不支。

在接受採訪時,細心的網友發現,18歲的哈利塗滿了指甲油,戒指也十分搶鏡,一身打扮下來顯得極爲個性。這要是放在普通人家裏,肯定會被人說三道四,甚至稱之爲“怪異”打扮。

但是,我們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伊能靜和兒子的相處非常融洽。而且,從哈利的口中得知,媽媽伊能靜也很支持他做真實的自己。

伊能靜透漏,兒子考上了應該最難考的設計學院,還學會了寫歌、畫畫、跳舞等多項技能,當然他的功課也很好,從來沒有低於A。

對於一個18歲的孩子,可能正處於叛逆期,和父母會有很多觀點上的不同,甚至會有生活上的摩擦。但伊能靜卻能和18歲的兒子哈利和諧相處,兩人還經常一起看電影、看畫展,可見心理上沒有太大的代溝。

母子關係如此和諧,與伊能靜平日裏給孩子充分的尊重不無關係。

還記得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染髮熱衆議嗎?

13歲的黃多多,在父母允許的情況下,然了紫色頭髮,引發的網友們的熱議。有網友認爲,這是一種開明、開放式家庭教育,實在讓人羨慕。也有網友認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以學業爲重,遵守校規。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黃多多有多麼優秀,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多多就是這樣的女生。7歲就會用英語些劇本,8歲就能翻譯3本英語小說,10歲就給英文動畫電影配音,11歲登上巴黎秀場,13歲和別人一起拿下鋼琴獨奏……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染個漂亮的指甲、塗一個紅嘴脣、穿一件漂亮的裙子、打一個耳洞,染一個彩色的頭髮……這些事情是每一個女孩都想做的,但又有多少家長會支持?好在多多遇到了開明的父母,他們允許多多做她內心想做的事情。

教育專家孫曉雲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當孩子的天性被父母看見了,並且尊重了,他們就能釋放出更大的潛能,綻放出令人讚歎的美好。

被稱爲“國民女神”的董卿,曾坦言自己總是很自卑。很多人都不理解,她這麼優秀,從小到大成績那麼好,怎麼還會自卑?這其中的原因,就在父親對她的教育態度。

女孩到了青春期,往往會重視自己的外貌,於是就會經常照鏡子。但是父親就覺得照鏡子沒有意義,因此不允許她照鏡子。父親總說:“你已經長成這樣了,照鏡子還會變得更好看嗎?”

多年後,董卿談及自己的父親時這樣說:

很難想象一個知識分子,可以對自己的獨生女兒這樣苛刻。他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藝活動。父親總說,馬鈴薯再怎麼打扮也是土豆,有時間照鏡子還不如多看書。

實際上,這樣做正好壓抑住了孩子最真實的表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對穿衣打扮的關注,也是一個探索“我是誰”的過程。

你只有真正尊重了他們的感受,正視了他們內心的需求,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極簡父母法則》中提到父母和孩子相處的細節:

有一次,泰普勒打算帶孩子出門辦事。但是,兒子正在看電視,泰普勒要求他把電視關掉,跟自己出門,可兒子就是不肯。

泰普勒告訴兒子,自己現在着急去車站接人,這件事比看電視重要多了。但這個解釋對兒子並沒有說服力,於是兩人起了爭執。

泰普勒馬上冷靜了下來,詢問兒子爲什麼不肯關掉電視。兒子說,這個節目自己期待了好幾天,過了這個時間就無法觀看了,聽到兒子的解釋,泰普勒開始理解他。於是,他們兩人商量一致,把節目錄制下來,晚上回家再觀看。

看到這裏,很多人會把重點放在“節目錄制”這個點上。實際上,故事的重點並不在這裏,而是在泰普勒尊重了兒子,兒子也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尊重,最終才和平解決問題。

尊重孩子的天性,倡導孩子自主選擇,過上屬於自己的人生,比起讓他活成父母期望的樣子更有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