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0年以前,遊戲改和原創,還有民工漫改是撐起日本動畫的三駕馬車,那麼2010年以後,以俺妹爲代表的輕改動畫,開始走向主流,也讓輕改時代真的開始到來。

1、互聯網時代的必然:互聯網的出現給文化產業帶來了些浮躁,泛娛樂化、快餐化和審美疲勞是整個文化產業共有的現象,不論遊戲、電視劇、小說還是動畫都是如此。


2、產業發展的必然:多數傳統藝術至始至終都並不是大衆的,而要真正大衆化就必須注重商業,規模擴大資本紛紛湧入就造成了野蠻生長。而對觀衆來說,數量的增長使得無法靜下心來欣賞作品的人越來越多。這同樣不是動畫產業獨有的現象。


3、日本大環境導致的結果:如製作委員會制度的弊端、製作成本上升、經濟的停滯、少子化導致人才緊缺等等。要注意的是,這裏說的有問題的日漫是指“粗製濫造”的日漫,絕不是某種風格或題材的日漫。新時代的藝術應遵循“實力至上”而不是“外殼至上”。傳統的作品並不都是佳作,而現在的日漫也並非沒有精品,事實上每個季度都能穩定出現大作,最近“鬼滅之刃”等作品的叫好又叫座說明大衆還是能接受精品的,所以說雖有諸多問題,但“日漫已垮”之論不過是聳人聽聞罷了。


實際上俺妹以前,二次元文化在國內基本等於小衆和極其受到歧視的圈子,而俺妹以後,隨着輕改的崛起,引發兩國共鳴和對現實和倫理的種種思考,讓輕改動畫的主題價值,開始受到了重視。

然後,就是節奏。


俺妹以前的一大批老宅,開始在輕改動畫中挑刺找毛病,開始用一系列不着邊際的原因就開噴輕改。什麼媚宅啦,什麼崩壞,製作不行了,貧窮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導致大多數路人,被老宅們帶進了塔西佗陷阱。“輕改動畫廁紙論”這種錯誤的觀點甚囂塵上。

然而這種反向操作的後果,雖然評分被壓低了,但是老宅們卻把輕改動畫的流量和人氣間接抬高了,所謂的棒殺變成了捧殺,何其諷刺!


最近這些年,隨着輕改動畫的主題開始受到一些重視,大多數路人會發現,b站或其他地方的安利或雜談,開始和觀衆們的觀感發生扭曲。明明是這個意思卻因爲套路和即視感被捶,從而產生了不同思考。

老宅們的真正目的,開始受到路人的懷疑,這纔是現在類似本視頻的製作者這樣的老宅,雖然還有人氣和播放量,卻越發涼了的根本。


哪怕是動畫區的幾個扛把子,多少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故而不敢百分之百地捶輕改。所以,輕改動畫的地位,是有所提高的,至少從個人面對的人,哪怕是噴子,都會發現一些問題,這就是思考的價值,

其實金盃銀盃不如口碑,這句老話是沒錯的。對比國內的動畫產業而言,如果說日本動畫沒有消亡靠的是輕改獨撐門面,那麼國產動畫的番劇復興,沒有小說改編的,絕不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