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天津生活了近20年,金湯橋是我最喜歡的橋,海河最美的風景是由中華民國堅強的鐵橋風格、透明的玻璃橋板、與附近古文化街無縫融合的海河古文化街等代表性景點組成。金湯橋位於老城廂東門(天津核心區)外的海河海岸,據史料記載,清朝雍正八年至公元1730年,隨着天津的增多、老城區的擴張、貿易往來以及與海河東岸聯繫的日益頻繁,修建橫跨海河的橋樑是一件大事。

天津歷史見證者——璀璨的“金湯橋”

在天津生活了近20年,金湯橋是我最喜歡的橋,海河最美的風景是由中華民國堅強的鐵橋風格、透明的玻璃橋板、與附近古文化街無縫融合的海河古文化街等代表性景點組成。

金湯橋

金湯橋的歷史很悠久,比解放橋更早。

金湯橋位於老城廂東門(天津核心區)外的海河海岸,據史料記載,清朝雍正八年至公元1730年,隨着天津的增多、老城區的擴張、貿易往來以及與海河東岸聯繫的日益頻繁,修建橫跨海河的橋樑是一件大事。

當時,清朝天津政府籌集資金在海河修建了一座浮橋,橋由13艘木船組成,並鋪設了活動木板,早期的名鹽關浮橋,俗稱東浮筒。

光緒的鐵橋

光緒年間,海河東海岸分爲意大利租界和奧地利租界,還修建了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1906年,爲了改善從老城廂到天津站的交通,天津海關路領事館和意奧租界共同出資,重建了金湯橋,並改變了鐵橋,同時,鐵橋具有開啓功能,有軌電車被安置在中間,以方便雙方通行。

清末民初的金湯橋

金湯橋的老照片

大橋長76.4米,寬10米,基本形成了現在金湯橋的面貌,1949年,在著名的平津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集結五軍,在東西部組成兩個進攻集團,對天津的敵人發動全面進攻,1949年1月15日凌晨5點,在金湯橋成功會合,因此,金湯橋成爲天津解放的象徵。

近年來,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天津市在恢復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對大橋進行了加固改造,恢復了通車功能,同時,在大橋兩端新建了一座鋼結構玻璃引橋,供行人蔘觀。

具有文物和歷史紀念雙重價值的金湯橋,已成爲來天津打卡的人們的“網紅”,充滿了新的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