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许,从来没有人听到过正仓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悦耳的音色,而它美丽的形状和花纹足以令人赏心悦目,不论是正面还是背面都十分精美。今天介绍的是流失到日本的三件顶级国宝,每一件都是传世的孤品,期待他们早日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

何时能回家?现存日本博物馆的3大中国国宝,件件都是传世孤品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除此之外,国外民间的收藏数量估计是馆藏的10倍。如何让更多如珍珠般散落在异国他乡的珍贵文物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为延续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提供见证,是国人长期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追索流失文物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存在着众多的难题。这同样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今,对于非正常手段流失海外的文物如何“回家”,大致有三种途径:回购、讨还和捐赠。然而,高得离谱的拍卖价格,尽管可以认为是价值连城,但是也显而易见,国际上有些人利用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企业家的爱国热情,本就将属于中国的国宝再一次拍卖,用西方的“文明”方式再一次掠夺中国。不管怎样,我们关注流失的国宝,可以知晓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共同推动中国流失国宝的回归做出努力。

今天介绍的是流失到日本的三件顶级国宝,每一件都是传世的孤品,期待他们早日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


猛虎食人卣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和人相抱的形态,立意奇特,和许多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达怪异的思想,这叫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日方展出的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常听人说,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奈良的正仓院。 从西方世界传入中国的事物,经遣唐使带到了日本,并现存于正仓院,所以称其为终点并不为过。 比如正仓院收藏的三五弦琵琶可说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五弦琵琶,极其珍贵。其形状与四弦琵琶一样,也是洋梨形,但尺寸稍小。这也应证了《通典》中“五弦琵琶,稍小”的说法。

或许,从来没有人听到过正仓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悦耳的音色,而它美丽的形状和花纹足以令人赏心悦目,不论是正面还是背面都十分精美。捍拨(护拨的部分)上不但贴着玳瑁,还镶有螺钿的图案,那是一个骑骆驼的胡人演奏琵琶的画面,四周还巧妙地配以花鸟、草木、岩石等图案。整体散发着浓郁的西域气息。

这三件国宝只是流失海外国宝的冰山一角,国宝不能回到祖国,总是让人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