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电影《阳光普照》,内心颇不平静。尤其是看到所有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阿豪,静静的洗完澡,叠好衣服,整理好房间,然后迎着夜幕中的光芒跳下高楼,一声未吭的死去。他连死都是这么的干脆利落,没有和任何人说过,没有做出任何异常的事情,也没有抱怨任何东西。他只是去死而已,不想麻烦任何人的死,不想惊醒任何人的死,甚至在死后,父母都是被邻居叫醒,才知道了儿子的死讯。

阿豪死前折好自己的衣服

看到这里的时候,看到阿豪父母知道死讯的时候,我的眼泪几乎是不能自已的流了出来。上一次这样的感觉还是在看到《少年的你》同学们教室中堆满书的桌子,想起了自己的高中生涯。这两个场景给予了我极大的代入感,让我不得不流泪。因为我和阿豪太像了。阿豪从小成绩好,长得好,人品也好,对大家都好。好到连没考到第一志愿的医学系都要重考。他看母亲有难处,帮母亲的忙,带小玉去产检。看小玉想去看阿和,翘课陪她去彰化。和女同学去动物园,自己在太阳下吸引猩猩,让害怕的女生在旁边悄悄的看。他真的就像太阳一样,照耀着身边所有的人。他一生只犯了一次错,就是从楼上跳了下去,但这一次错,就让他已经不在那里了。

阿豪死前独白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阿豪死前向女友发出的短信

阿豪死后,大家都纷纷来吊唁。准女友郭晓贞在葬礼后给阿豪妈妈看的短信,才让妈妈有些明白了儿子死前到底在想什么。阿豪一直都在寻找他的阴影,他的暗处。我想,或许郭晓贞能够再来早一点,让阿豪早点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也许晓贞就能成为他的暗处。可是没有。

阿豪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岁月神偷》里的大哥,同样的优秀,同样帅气,同样的英年早逝,同样有个不懂事的弟弟,也同样有个喜欢自己的美丽姑娘。除了贫寒的家境以外,他们真的是同龄男生中最为耀眼的存在。而导演也同样以他们的毁灭,震撼着观众。撕碎所谓美丽的东西,才能看清楚裂痕在哪里。

阿豪整齐的遗体

影片到这里,才刚进行小半。凭心而论,哪怕是这部电影就到阿豪的葬礼以及阿和与心理咨询师的倾诉为止,这部电影也仍然是8分佳作。阿豪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后半部分更多是继续讲述父亲与阿和的故事,看这个家庭是如何在父亲的深沉的爱里面坚持生活下去。

想想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我和阿豪身上有太多的共同点。我也是身边人眼中的乖孩子。从小品学兼优,努力学习,凡事考虑周围人感受为先。我家境非常普通,母亲要求严格,也坚定的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这段时间疫情在家里,父母总是问我想吃什么,我说随便,有吃的就行。因为我总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想吃什么往往买不起,后来也就不想吃什么了,父母做什么就吃什么。这也养成了我不挑食的习惯,让我在后来的学校食堂生活中没有太多不适应。我对生活要求不高,但我觉得可怕的是,我很多时候是对生活没有追求。我在物质上没有什么欲望,基本保障即可。而在上了大学后,我在精神上的追求--学习成绩,同样坍塌了。这就让我大学一直在迷茫:所有人都在努力,努力学习,努力社团活动,努力谈恋爱。可我心里没有任何要为之努力的东西。我一边维持着自己好学生的形象,一边偷懒:在实验室里坐着发呆,打游戏,刷知乎;旷了大把的课,安慰自己没什么用;平时不怎么学习,考前抱抱佛脚,没考好又装出一副心痛的样子,把自己和年级前列的同学相比较。想来确实荒谬。大学四年是很多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对我来说,每一刻都是在怀疑和恐惧中度过的。我没有取得成绩,我没有获得爱情,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有的只是虚度的四年。但回过头看,对大多数事情我也说不上悔恨。我只是焦虑,不知道人生该往何处走。我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时,我感觉里面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阴沉沉的天空下发生的,我也感觉这就是我青春的颜色。

我想阿豪也是这样的。很多人分析阿豪死因时,总是没有提起阿豪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心仪学校的医学系这件事。阿豪父亲逢人便骄傲的提起,我唯一的儿子明年就要去读医学院了。我也不知道阿豪是不是自己想学医,但我有九成把握,阿豪是没有什么想学的专业,只是为了父亲的期望,选择了医学院,并为了实现目标第二次准备高考。对于阿豪,第一次高考失利是很大的打击,他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没有在人生中继续一帆风顺下去。而是在途中暂停了。暂停不可怕,然而阿豪开始一遍遍的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他的重心开始不再在学习上。他开始翘课,上课走神,被老师赶出教室。明明和同学一起身在教室,却仿佛只有自己一人。这时阿豪生活中唯一的支柱消失了。整日思考人生,灵魂没有归宿,死亡变成了解脱。

我庆幸自己没有像阿豪一样选择死亡。很多次,在大学期末考试前夕,我也非常焦虑,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不过后来咬咬牙坚持一下,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大学老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特别的喜欢,却也绝不刁难。这一点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让我能够有机会经历人生的剩余几十年。我同样也开始思索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后来兜兜转转,我终于在存在主义哲学家那里找到了一句足以支持生命进行下去的话--存在先于意义。延展一下,也就是,意义是因为你的存在而创造的,而不是人因为某种意义才存在着。自杀的人,都是心中的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才选择终结生命,终结存在。可是,将人的生命放到广阔一点的视角中,在无边无际宇宙中,在古往今来时间长河中,你的生命在宏观上注定没有意义,只是一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精妙组合。过去也许有,未来也许还会再出现。所以生命注定不是为了意义而存在。在人生之中,创造价值和情感关怀,能让人感受到美好,这是在确保存在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如此。关于这个哲学话题我一直觉得不宜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因为其逻辑循环无穷无尽,但是我曾经阅读过一个很好的答案,在此贴出。

诚如我一再强调,年轻人的“脆弱”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表现,大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拒绝深刻。而同时,这个世界正在不可避免地进入一段较长的停滞和混乱期。一面是复杂和多变的现实,一面是拒绝深刻的大环境。这一代年轻人会比以往更加容易崩溃,抑郁和无所适从。 解决之道无非两个, 第一,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买菜,做饭,洗衣,扫地,沾染更多烟火气。 第二,多读经典,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问题从经典里找答案 虚无主义的克星无非两个,一个是琐碎而真实的人间烟火;一个是千年传承的智慧。它们一个是属于个人的生命力,另一个是人类社会的生命力。而恰恰是生命力才是驱散一切虚无的灵丹妙药。 滚滚红尘告诉你,活着本身就是美好的事情,一箪食,一瓢饮,本身就很美好。

阿豪离开了生活,但生活仍然在继续。在我的生活中,如果可以将童年再来一次,我希望我能够有机会去尝试更多新的东西,对生活更有热情,有力。而不是从小就只能选择读书。我理解我的父母,家境决定了没有多余的钱供我们玩乐。或许对于每个贫穷的家庭来说,都一样吧。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再见,阿豪。

相关文章